0  1556  1564  1570  1574  1580  1582  1586  1592  1594  1600  1606  1610  1612  1616  1622  1624  1630  1634  1636  1640  1642  1646  1648  1650  1651  1652  1654  1655  1656  1658  1660  1664  1666  1670  1672  1676  1682  1684  1690  1694  1696  1700  1706  1712  1714  1720  1724  1726  1732  1736  1742  1750  447090 

2.第⑧段中說,“讀懂了人與時空、永恒與流逝之間的一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請結(jié)合第⑦段內(nèi)容,簡述你對這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1.在作者的想像中,“空空的鐵椅,它在湖畔經(jīng)歷了什么又等待著什么?”

⑴經(jīng)歷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等待著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本文開篇點題,設(shè)置懸念!罢鏇]有想過,在羅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廢墟”一句,既抒發(fā)了思古之幽情,又有現(xiàn)實的震撼力。

B.第二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把我們帶進想像中繁華的羅馬城,而實際中的羅馬城并非如此,作者的情緒隨之“低落”下來,待看到更多的廢墟后作者的情緒才逐漸愉悅起來。

C.文中“我又暗暗為這座輝煌建筑的廢墟歷經(jīng)漫長的風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慶幸”一句,暗合文眼,暗示了后文中廢墟巨大的歷史意義。

D.文章第三段介紹了古羅馬斗獸場,作者目的是借斗獸場的廢墟控訴萬惡的奴隸制度,批判奴隸制度的野蠻和血腥,從而達到借古諷今的目的。

E.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辯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用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和批判增加了文章的力度。

 

(九)

閑讀梧桐

梧桐就在我們住的那幢樓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徑通幽的那個拐彎口,整日整夜地與我們對視。

它要比別處的其他樹大出許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偉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葉子如長發(fā),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個身軀。我猜想,當初它的身邊定然有許多的樹苗和它并肩成長,后來,或許因為環(huán)境規(guī)劃需要,被砍伐了;或許就是它本身的素質(zhì)好,頑強地堅持下來。它從從容容地走過歲月的風雨,高大起來了。閑來臨窗讀樹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親從北方來信:寒潮來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風嘯雨緊叩窗欞。我從酣夢里驚醒,聽到那冷雨滴落空階如原始的打擊樂。于是無眠,想起家信。想起母親說起的家譜,想起外祖父風雨如晦的際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兩袖清風獻給桑梓教育事業(yè),放棄了幾次外聘高就的機會。然而,在那史無前例的歲月里,他不愿屈從于非人的折磨,在一個冷雨的冬夜,飲恨自盡。我無緣見到他老人家,只是從小舅家讀到一張黑色鏡框里肅然的面容。我不敢說畫師的技藝有多高,只是堅信那雙眼睛是傳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總有一種情思嬗傳于我,冥冥之中,與我的心靈默默碰撞。

浮想聯(lián)翩,伴以風雨大作,了無睡意,就獨自披衣臨窗。夜如墨染,頃刻間我也融入這濃稠的夜色中了。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天邊竟有幾顆寒星眨巴著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錯覺,根本就沒有下雨,只有風,粗暴狂虐的北風。這時,最讓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遠處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輪廓,承受著一份天邊的蒼涼。陣風過處,是葉葉枝枝互相簇擁顫起的呼號,時而像俄羅斯民謠,時而像若有若無的詩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遺像又驀然浮上眼簾,似與這株沉默的梧桐有種無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聞達,但也有蔭庇一方的坦蕩。

次日醒來,紅日滿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樹黃葉。推開窗欞,讀到的樹,竟是一個顯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沒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葉子,剩下的是虬樹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誰擱上了一塊沉重的冰,無法再幻作一只鳥,向那棵樹飛去了。這一夜的風呵,就凋零了滿樹的生命!而風又奈你何,落的終要墜落,無須挽留,你還有一身傲骨與春天之前的整個冬季抗爭!

于是,我讀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嘆韶華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一種禪意,一種寧靜和虛空的玄奧,服從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風雕雨蝕,四季輪回,日月如晦,花開花落,好一種從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從天命的無奈、悲哀起那個年代的人們。

又是一陣熟悉的樹葉婆娑的沙沙聲響,親切地叩擊著耳鼓。俯目望去,一個紅衣女孩雀躍在那黃葉覆蓋的小徑,那模樣似乎每一片葉子都在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臺上,撲進一闕蓬松的陽光,灑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舊書上。

1.“閑讀梧桐”,作者讀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

梧桐內(nèi)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風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兩者之伺“有種無法言喻的契合”。請結(jié)合全文談?wù)勎嗤┡c外祖父的相同與不同。(分條請加序號)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尾段中,寫輕盈歡快的紅衣女孩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落葉似乎是在為女孩“伴奏”,這樣寫要表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寫“陽光”灑在舊書上,“舊書上”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選文的分析鑒賞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梧桐不為時光的流逝感到落寞,也不為暴風奪走了它茂密的葉子而自責傷感;它只是感到寂寞。

B.母親的來信,在文中不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過渡作用,而且表現(xiàn)了母愛的細膩,增加了主題的厚度。

C.作者寫夜風中的梧桐,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傳達出了梧桐與風暴抗爭的堅忍與深沉。

D.文章通過從梧桐到外祖父的聯(lián)想,深情地贊頌了外祖父從容豁達、淡泊功利、忠心報效祖國的光輝一生。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對梧桐由外到內(nèi)的讀解,表達了作者獨到的人生感悟。

 

(十)

湖    畔

李縈枝

①曾經(jīng)在一本畫冊中看到過一幅題為《湖畔》的攝影作品:大雪初霽。清冽的湖邊,薄薄的雪翅交疊成大片蓬松柔軟的積雪。雪地上空無一人,只有一張鐵條釘成的長椅,冷鐵的黑色凸現(xiàn)在積雪之上。整個畫面是靜態(tài)的、肅穆的,雪夢幻一般烘托著一種意味深長的空寂。

②這樣一個簡約的畫面在瞬間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開了我與畫面之間一條想像的通道?湛盏蔫F椅,它在湖畔經(jīng)歷了什么又等待著什么?

③瀕臨一湖靜水,獨對空蒙蒼天,橫臥一片野地,裸露在季節(jié)中的筋骨被風雨雷電、日月星光穿過。鐵椅只是固守,等待一個人,一個與之在冥冥之中有著某種聯(lián)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某一個時辰來臨,它渴望承載起這個人生命的重量。

④透過積雪,我看見了鐵椅上斑駁的銹跡。這是掩埋在時間后面疼痛的傷口和幸福的印記。在這椅子上,也許曾經(jīng)演繹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一場撕心裂肺的生離死別,一次別去經(jīng)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與獨白,初春時節(jié)的朦朧與渴望,秋光里的寂寞與懷想,夕陽西下時淡淡的感傷……

⑤曾經(jīng)在椅子上坐過的人,有不同的年輪,從黑發(fā)少年到白發(fā)老人,分別來自人生的四個階段。他是椅子的過客,因為時光的河流要載往更遠的前方,他在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靈魂的芬芳。過客遠去,鐵椅就被落葉和霜雪覆蓋。

⑥更多的時候,鐵椅融進暮色,像一葉在懷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時間的岸邊。它以執(zhí)著與時間抗衡,等待一個擺渡的人?v使時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惟其空著,才承納了一種博大和無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遠的呢?

⑦而生命與生命的交織演變出來的刀光劍影與金戈鐵馬的榮辱興衰是一些變換的場景,深入它記憶的最深處。在時間的嘀嗒聲里追溯逝水的源頭,遙想從前的天空與河流,如血夕陽與鐵骨蒼鷹,一馬平川上的獵獵戰(zhàn)旗與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煙,以及萬丈英雄豪氣與方寸之間的似水柔情……如此,又是一部橫臥在時間岸邊的汗青史冊。那些在冊頁上留下生命痕跡的過客隨流云遠去,復有后來者,以此連綿不絕,又渺若塵沙。但生命不息,這一部史冊在緘默中向未來的歲月敞開,等待一個人攜著風雨揮毫著墨。

⑧我不知道這幅攝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許人,最初的創(chuàng)作意圖又是什么。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畫面中充滿寓意的空間,讀懂了人與時空、永恒與流逝之間的一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

⑨現(xiàn)在,把這張鐵椅搬至我心靈的湖畔,像它在畫中以白雪為背景對生命展開闊大的等待一樣,我要讓它遠離紅塵的喧囂與浮躁,在我的內(nèi)心日復一日地堅守,等待那種生命的極致。比如靈魂與靈魂相遇時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靈被狂飆痛快地揭開蔽障,踏遍千山萬水閱盡人間滄桑后的積淀,夢想的蓓蕾在絢爛的一刻極盡輝煌……也許,這樣的生命極致一輩子都不會到來,而等待卻永遠繼續(xù)。惟有給擁擠的心靈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帶,生命的空間才不斷地延伸和擴展。

⑩從《湖畔》中走出來,我已成為鐵椅上的一個過客。積雪無痕,我心靈的湖畔卻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腳印。

試題詳情

3.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中國的阿房宮等內(nèi)容,聯(lián)系全文看,這樣寫的好處和作用是什么?

答:

 

試題詳情

2.“廢墟有著永恒的巨大的魅力”,從上文看,這“魅力”表現(xiàn)在哪幾方面?

答:

 

試題詳情

答:

試題詳情

1.第三段中“迷惑不解”的含義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超過15個字)

試題詳情

4、下列各項說法中對原文意思的分析和推斷有誤的兩項是(     )

A、現(xiàn)實生活中的霍貝瑪窮愁潦倒,但作品里始終有光明和溫暖,說明他的靈魂世界是遼遠堅韌的,這也是打動作者使作者想要追隨他的原因之一。

B、霍貝瑪如果知道在他后面還有凡?高這個降生在同一國度的天才也將同他一樣窮愁潦倒,他一定不會中斷他的風景畫創(chuàng)作。

C、霍貝瑪這種生前受到否定和排斥,死后較長時間才被接受的遭遇并非絕無僅有,這說明真正偉大的藝術(shù)家往往超越他所處的時代。

D、文章多用絢麗的比喻,比如用特征迥異的日、月、星來形容黑屋里的燈,進而比喻霍貝瑪?shù)撵`魂,既妥帖得體,又抒發(fā)了熱烈的贊美之情。

E、文章以欣賞霍貝瑪?shù)淖髌窞榫索,細致深刻的表達了作者對霍貝瑪作品的喜愛之情,并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的故鄉(xiāng),說明真正的藝術(shù)沒有國界。

 

(八)

廢墟的輝煌

劉上洋

真沒有想過,在羅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廢墟。

我們乘車從一個叫美女城的小鎮(zhèn)前往羅馬。早就聽說羅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藝術(shù)作品,尤其是那規(guī)模宏偉金碧輝煌的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高聳云天氣勢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的埃曼紐爾二世騎像紀念碑、充滿神秘色彩的許愿噴泉,更是以它們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聞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像中,羅馬一定很美,很繁華。然而,當汽車進入市區(qū)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有流光溢彩,沒有生機盎然,一切都是舊的,街道是舊的,房屋是舊的,整個羅馬就像一件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歷史文物。

試題詳情

3、(1)聯(lián)系全文,說明文章標題“跟霍貝瑪回家”的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有過“跟XXX(文學家、藝術(shù)家)回家”的經(jīng)歷嗎?請扼要地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