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555  1563  1569  1573  1579  1581  1585  1591  1593  1599  1605  1609  1611  1615  1621  1623  1629  1633  1635  1639  1641  1645  1647  1649  1650  1651  1653  1654  1655  1657  1659  1663  1665  1669  1671  1675  1681  1683  1689  1693  1695  1699  1705  1711  1713  1719  1723  1725  1731  1735  1741  1749  447090 

2、第6段中“一根鞭子……劈頭蓋腦地抽打”指的是什么?霍貝瑪是怎樣對待這種境遇的?(字數(shù)不超過50字)

                                                                       

                                                                        

                                                                          

試題詳情

1、文章第5段中為什么說“霍貝瑪是一位最偉大最出色的牧童”?

                                                                        

                                                                         

試題詳情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作者認為書可以給人精神上的營養(yǎng),好書可為諍友,好書可以相處一生。

B.靜美的冬夜,火爐溫酒,讀靜美的書,這就是讀書的所有樂趣所在。

C.“他人永遠是水,自身永遠是魚”,是說一個人不能離開他人,但又要有自己獨有的思想與情感。

D.作者認為讀書多了,就會自然而然地寫出雖稚嫩但不失清純,雖淺顯而不失率真的文字。

E.作者認為讀書而不能囿于書,體會生活引發(fā)獨到的思考和見解,才是人生的高境界、大境界。

 

(七)

跟霍貝瑪回家
            凌鷹

阿姆斯特丹與曉塘沖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這顯然是個荒誕的疑問,因為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度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村莊。

阿姆斯特丹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家霍貝瑪?shù)墓枢l(xiāng)。?

曉塘沖卻是我的家園。

我明明知道這兩個不同國度的村莊之間不存在一絲一毫的關系,可我還是在每次讀到霍貝瑪?shù)娜魏我环L景畫時都會鬼使神差地將阿姆斯特丹跟我的家鄉(xiāng)曉塘沖聯(lián)在一起。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讓我近距離地看著霍貝瑪怎樣用他的畫筆去放牧阿姆斯特丹。一點沒錯,霍貝瑪是一位最偉大最出色的牧童。他一輩子都在放牧阿姆斯特丹。他用鮮艷明麗的釉彩為阿姆斯特丹鋪開了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原,然后,那些白樺樹,那些水車,那些池塘,那些農(nóng)舍,那些麥田,所有這一切都被霍貝瑪用畫筆趕到了我的面前,我發(fā)現(xiàn)這些景色和物象都像一只只充滿靈性的牛羊一樣在霍貝瑪構筑的藝術的草原上云集。我看到阿姆斯特丹所有的樹木、村舍、田園、池塘抑或阿姆斯特丹所有的景色與物象都如同一只只肥美的奶牛一樣,在霍貝瑪營構的那片草原上兜著圈子,它們渾身散發(fā)出清醇濃烈的奶香。

可是,就在這時,我同時也看見了一根鞭子,透過十七世紀中葉的荷蘭煙云正在朝著霍貝瑪精心喂養(yǎng)的這群奶牛劈頭蓋腦地抽打。霍貝瑪不知道荷蘭社會為什么要如此否定和排斥他對這種寫實主義藝術的精心放牧,他只能對著受傷的奶?奁。?
  霍貝瑪?shù)漠嬍窃谑耸兰o以后才被荷蘭畫派接受的。其時,霍貝瑪已經(jīng)死了將近百年了。后來的人們只知道霍貝瑪?shù)漠嫺静荒軒椭S持正常的生活。如果他知道在他后面還有凡?高這個降生在同一國度的天才也將同他一樣窮愁潦倒,霍貝瑪又是否會中斷他的風景畫創(chuàng)作呢??

幸虧是中斷,而不是放棄。?

如果再次將霍貝瑪對風景畫的執(zhí)著比做放牧的話,他這種中斷就好比是將一群心愛的牛羊從牧場上趕進了一間黑洞洞的屋子里,然后,他就一直同這群牛羊住在一起。黑屋里應該會有一盞明亮的燈,它像太陽一樣熾熱像月亮一樣明麗像星光一樣溫暖。不用說,這就是霍貝瑪?shù)撵`魂。霍貝瑪?shù)拇_是憂郁的,但他不愿在自己作畫的釉彩里摻入一滴眼淚一聲嘆息,他將生活中所有的凄苦都化做了一盞油燈和油燈里的油,并讓它永久地燃燒,讓燃燒的火焰在那間黑屋里守候、陪伴他的牛羊和他的精神牧場。

即使在極端的貧窮中,霍貝瑪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牧童角色,一個羸弱而蒼老的牧童。他依然每天行走在一片比荷蘭甚至比整個歐洲都要遼遠的巨大的牧場里。

霍貝瑪要在行走中找到回家的路。盡管他基本上一直生活在阿姆斯特丹,可他總覺得阿姆斯特丹既是他的出生地又是他的歸宿。他從這里出發(fā)然后又要抵達這塊領地。出生地和歸宿都在同一個村莊里,可他卻用了一生的時光去行走。?

行走的距離沒有長短,就像天際與心靈的距離。

更多的時候,天際離我們更近,心靈離我們更遠。

我們總想回家,卻一生也無法走近家園,無法抵達家門。

所以我常常把我的家鄉(xiāng)曉塘沖與霍貝瑪?shù)墓枢l(xiāng)阿姆斯特丹附麗在一起。

因為要跟隨霍貝瑪回家,我就只能跟在他后面,看沉靜的霍貝瑪怎樣選擇回家的路。

尾隨著霍貝瑪,忍不住非常愚蠢地問了霍貝瑪一句:這就是你回家的路嗎?霍貝瑪沒有回答我,他只是用蒼茫而又熾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示意我跟他走。那眼神分明告訴我:從阿姆斯特丹同樣可以抵達我的家鄉(xiāng)曉塘沖。因為所有通往靈魂家園的路都是相通的。

試題詳情

3.聯(lián)系第五段內(nèi)容來看,“這是一個孤獨的境界,也是一個充實的境界”中“孤獨的境界”和“充實的境界”分別指什么?

答:(1)“孤獨的境界”是指:                                           

(2)“充實的境界” 是指:                                              

試題詳情

2.從第四段內(nèi)容來看,讀書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回答不超過20個字)

答:                                                            

試題詳情

1.聯(lián)系第二段內(nèi)容來看,“自由自在晶瑩剔透的靈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表達的實際意思是什么?(回答不超過35個字)

答:                                                                       

試題詳情

4.下面對這篇文章的分析與理解錯誤的兩項是(     )

A.本文對城市改造中,把古巷夷為平地的作法表現(xiàn)出了不滿,無奈,對古巷充滿了無限的懷念;對清一色的鋼筋水泥建筑持否定的態(tài)度。

B.“而這一切都成了‘曾經(jīng)’”,意思是說,作者曾經(jīng)在小雨中尋訪、叩問過小巷,現(xiàn)在“我的眼前是一塊空地”,再也見不到小巷了。在結(jié)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C.在第(3)節(jié)中作者回憶小時候的往事及情景,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對小巷的懷念和依戀,以此來表達對小巷的紀念。

D.作者認為“哪怕是留一條秦磚漢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韻味的住宅”,現(xiàn)代人就能“詩意地棲居”。

E.這篇散文關注生活,針砭時弊,充滿人文關懷。描寫充滿詩意,敘述要言不繁,結(jié)構緊湊,語言多用長句,表現(xiàn)出較強的邏輯性。

 

(六)

讀 書 斷 想

  鐘長江

書和太陽一樣,能夠給人帶來光明和溫暖,是我們須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塞繆爾說過,好書可以引為諍友。好書與我們親善相處,年輕時從中汲取樂趣與教誨,到鬢發(fā)染霜,則帶給我們以親撫和安慰。

一窗明月的夜晚,遠離了紛繁喧囂的塵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書在握,熱茶一杯,靜心讀了下去,漸漸便覺茶香滿口書香滿紙,盡可以劉伶醉酒,放浪形骸――開心處開懷大笑,傷心處黯然神傷,激奮處拍案而起……仰觀蒼天,俯察大地,一種腋生雙翼的感覺油然而生。心騖八極,思接千載,神游古今,可以大荒無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觀,縮龍成寸。自由自在晶瑩剔透的靈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

很靜很美的冬夜,就著火爐,溫一壺酒,讀那些又靜又美的書:可以是《紅樓夢》,可以是《瓦爾登湖》、《追憶似水年華》,可以是張岱的《西湖夢尋》、袁枚的《小倉山房尺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的書話。當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隨筆也可以,美國作家包斯威爾的《約翰生傳》也可以,《板橋雜記》《香艷叢書》也沒什么不可以。

古人劉向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憂愁煩惱襲來時,不妨讀唐詩,吟宋詞,看艾蕪的《南行記》。如此,春天的風秋天的雨,會漸漸冷卻你急躁的情緒;彎彎的小橋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弛你繃緊的神經(jīng)。不知不覺中,你悠悠南行,那溪頭臥剝蓮蓬的小兒,那嶺南見客羞遮面的村姑,無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時煩惱何在!憂愁何存!

一個生活得豐富圓滿的人,是不會沒有寂寞的。對于每個人來說,他人永遠是水,自身永遠是魚。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夠溶解于水,更不能與水合一。固然有摯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語,但是所有的思想與情感,只能被理解,無法被分享。無論一人獨處,還是朋友聚會,那一絲半縷的寂寞之感,都會不召自來,涌上心頭。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發(fā)現(xiàn)一本書,這本書好像專為你寫的一樣,你淚流滿面,讀了又讀,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寧靜而安詳?shù)男撵`的沙灘。世界盡管像大海一樣在周圍起伏洶涌,你卻可以仰觀星空,俯察貝石,安之若素,處之泰然。這是一個孤獨的境界,也是一個充實的境界。

讀千賦則善賦。讀的書多了,便有了寫作的欲望。沒有為文造情的浮華,沒有少年強說愁的偽善,一切順其自然,有如小河小溪的水滿了,就要向外溢。雖稚嫩但不失清純,雖顯淺而不失率真。我想,這樣“言為心聲,發(fā)而為詩”的文字就有其存在的價值。

生活是一本大書,生存是一種哲學,行萬里路讀萬卷是智者所為。倘若能不囿于書,進而舉一反三,引發(fā)出獨到的思考和見解,則是一種生存之上的大境界了。

試題詳情

3.“詩意地棲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以此為題目有何作用?

答:                                                                      

                                                                         

                                                                         

試題詳情

2.寫出劃線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及蘊涵的情感。

不得而知:                                                                  

                                                                          

復制:                                                                     

                                                                         

試題詳情

1.第二節(jié)中,作者為什么說“在有月亮或是沒有月亮布滿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進了千百年的歷史走進了悠悠的歲月”?

答: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