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面AA1B1B為菱形,底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1B⊥B1C.
(1)求證:直線AC⊥直線BB1;
(2)若直線BB1與底面ABC成的角為60°,求二面角A﹣BB1﹣C的余弦值.
【答案】
(1)解:證明:連接AB1,
∵側(cè)面AA1B1B為菱形,
∴AB1⊥A1B,
又AB1與BC1相互垂直,AB1∩B1C=B1,
∴A1B⊥平面AB1C,
∴A1B⊥AC,又AC⊥AB,AB∩A1B=B,
∴AC⊥平面AA1B1B,
∵BB1平面AA1B1B,∴直線AC⊥直線BB1;
(2)解:由(1)知,平面ABC⊥平面AA1B1B,由B1作AB的垂線,垂足為D,則BD⊥平面ABC,
∴∠B1BA=60°,得D為AB的中點,
過A作DB1的平行線,交A1B1于E點,則AE⊥平面ABC,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設AB=2,
則 為平面AB1B的一個法向量,
則B(2,0,0),C(0,2,0), ,
設平面AB1B的法向量 ,
由 ,取x= ,得 ,
∴cos< >= ,
故二面角A﹣BB1﹣C的余弦值為 .
【解析】(1)連接AB1,由已知可得AB1⊥A1B,進一步得到A1B⊥平面AB1C,可得A1B⊥AC,結(jié)合AC⊥AB,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C⊥平面AA1B1B,則直線AC⊥直線BB1;(2)由(1)知,平面ABC⊥平面AA1B1B,由B1作AB的垂線,垂足為D,則BD⊥平面ABC,可得∠B1BA=60°,得D為AB的中點,過A作DB1的平行線,交A1B1于E點,則AE⊥平面ABC,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設AB=2,可得 為平面AB1B的一個法向量,再求出平面AB1B的法向量,利用兩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可得二面角A﹣BB1﹣C的余弦值.
【考點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相關知識點,需要掌握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注意點:a)定理中的“兩條相交直線”這一條件不可忽視;b)定理體現(xiàn)了“直線與平面垂直”與“直線與直線垂直”互相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函數(shù)f(x)=Asin(ωx+φ)(ω>0, )的部分圖象如圖所示,將函數(shù)f(x)的圖象向右平移 個單位后得到函數(shù)g(x)的圖象,若函數(shù)g(x)在區(qū)間 ( )上的值域為[﹣1,2],則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直線l: (t為參數(shù)),曲線C1: (θ為參數(shù)). (Ⅰ)設l與C1相交于A,B兩點,求|AB|;
(Ⅱ)若把曲線C1上各點的橫坐標壓縮為原來的 倍,縱坐標壓縮為原來的 倍,得到曲線C2 , 設點P是曲線C2上的一個動點,求它到直線l的距離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北宋數(shù)學家沈括的主要數(shù)學成就之一為隙積術,所謂隙積,即“積之有隙”者,如累棋、層壇之類,這種長方臺形狀的物體垛積.設隙積共n層,上底由長為a個物體,寬為b個物體組成,以下各層的長、寬依次各增加一個物體,最下層成為長為c個物體,寬為d個物體組成,沈括給出求隙積中物體總數(shù)的公式為S= .已知由若干個相同小球粘黏組成的幾何體垛積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該垛積中所有小球的個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亮點頗多,十場比賽每場都有一首特別設計的開場詩詞,在聲光舞美的配合下,百人團齊聲朗誦,別有韻味.若《將進酒》《山居秋暝》《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另確定的兩首詩詞排在后六場,且《將進酒》排在《望岳》的前面,《山居秋暝》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相鄰且均不排在最后,則后六場的排法有( )
A.144種
B.288種
C.360種
D.720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曲線C是平面內(nèi)與兩個定點F1(﹣2,0),F(xiàn)2(2,0)的距離之積等于9的點的軌跡.給出下列命題: ①曲線C過坐標原點;
②曲線C關于坐標軸對稱;
③若點P在曲線C上,則△F1PF2的周長有最小值10;
④若點P在曲線C上,則△F1PF2面積有最大值 .
其中正確命題的個數(shù)為( )
A.0
B.1
C.2
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幾何體ABCDEF中,底面ABCD為矩形,EF∥CD,CD⊥EA,CD=2EF=2,ED= .M為棱FC上一點,平面ADM與棱FB交于點N.
(Ⅰ)求證:ED⊥CD;
(Ⅱ)求證:AD∥MN;
(Ⅲ)若AD⊥ED,試問平面BCF是否可能與平面ADMN垂直?若能,求出 的值;若不能,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