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  5  11  15  17  21  23  27  29  31  32  33  35  36  37  39  41  45  47  51  53  57  63  65  71  75  77  81  87  93  95  101  105  107  113  117  123  131  3002 

新聞兩則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

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zhàn)爭中三大戰(zhàn)役的資料。

學生每人準備一份當天的報紙。

教學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zhàn)爭中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戰(zhàn)況。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fā),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zhàn)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學習這兩則新聞不僅要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也要抓住新聞的特點)

教學設計

 

導入(導入課文的方式可根據(jù)需要設定)

    (教師配樂朗誦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詩,聲情并茂地導入課文)這首詩是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表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經(jīng)過長期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勝強大敵人取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毛澤東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親自撰寫的一篇新聞,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或讓學生拿出當天的報紙瀏覽新聞版,簡要介紹幾則新聞,由新聞的標題導入)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布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了什么內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指出記敘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說說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么順

序報道,為什么?

  學生讀課文后,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

看導語。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只要把記敘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注

意這六點,養(yǎng)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布置思考題:

  閱讀這則新聞后,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后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了解新聞內容。再

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并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并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后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

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zhàn)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

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布置作業(yè)   

  就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試題詳情

蘆花蕩》教學設計

 

○課型:教讀研討課

○課時分配:兩課時

○教學目標:

1. 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預習提綱: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后練習,寫出發(fā)言提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導入:同學們,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yǎng)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xiàn)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么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作者介紹: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jù)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fā)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fā)發(fā)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guī)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shù)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zhàn)士的情緒,想像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xiāng)的景物。

 

 

 

試題詳情

3、蠟燭

 

課型:新授                                             課時:2

知識目標: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錄音機、投影儀。

一、導入。

    記得上學期的目標上有一篇課外閱讀:講的是一隊德國兵到一個被占領地的一個農(nóng)家去,那農(nóng)家的妻子正是個地下黨!l能把這個故事講下去?

   (學生講的實在很精彩。)

   同樣的蠟燭,在不同的情況下,起著不同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一課中的蠟燭將起著怎樣的作用?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2、學習了這麼多篇課文,我們已有了這樣的常識,一打眼兒就能知道這篇文章是贊美什麼或講述什麼的,那麼這篇課文呢?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xiàn)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墒俏矣X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試題詳情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案

                             

一、課前準備

1、熟讀課文,疏通字詞。

2、查找有關納粹暴行的資料。

二、導入新課

課題《親愛的爸爸媽媽》所包含的動人感情。

三、出示目標

1、領會文章的主題。

2、體會議論和描寫的作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3、熱愛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概括課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2、文章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閱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語句,并說說你的理解。

六、研讀賞析

    課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長的描寫和議論,說說它們的含義和作用:

1、凄風?嘤辍L旎。地暗。

2、“他們殺孩子、老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3、歷史、現(xiàn)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七、拓展延伸

閱讀課文第三部分,回答問題:

1、對于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有何不同?

2、你對這兩位作家的行為是如何評價的?

八、作業(yè)

請以“歷史告訴我們”為題作文,說說你學完本文后的感想。

 

試題詳情

臺階

 

課型:新授                                                    課時:2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lián)系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fā)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jīng)歷、感受和事情。我這里恰巧有一篇關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多數(shù)同學都能侃侃而談。有的說上浮山祭祖,有的說糖球會等等。

   臺階高,就意味著,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lián)想思維。)

   這里補充一下關于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

  聯(lián)系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斗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著“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這里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閱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于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    臺階底,意味著經(jīng)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說不應該刪除,并且說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

   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后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jīng)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說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說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后面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并且都對后面的情節(jié)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里,……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xiàn)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麼理解?

       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簡述一下了父尤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2、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3、怎樣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nóng)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nóng)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后,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試題詳情

老王

 

○課型:教讀課

○教學目標:理解老王的“苦”與“善”;學習本文把瑣碎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整體的寫法;理解本文語言風趣含蓄、簡練風趣的特點。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導入:在我們周圍有一些人,他們生活艱難,不被人重視,卻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文學翻譯家楊絳的《老王》這篇文章,探究這個問題。

○學生齊讀課文后,找出生字詞,師生一起解決。

○引導學生整體感悟課文,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讓學生領悟到在與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愛:

在這篇課文中,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的善良表現(xiàn)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現(xiàn)在哪里?對課文結尾的最后一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歸納:

這篇課文寫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斷。老王一輩子很苦?恳惠v破舊的三輪車活命!拔母铩逼陂g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著打發(fā)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爛爛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涼艱難。

   但是老王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他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愿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

    作品寫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動亂的年代。學術權威被認作“反動學術權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腳下。但是,任何邪風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他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臨死也要去謝謝好心人。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樸的好人。  作者的善良有許多表現(xiàn):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卜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作者的善良還表現(xiàn)在關心老王生活,三輪改成平板三輪,生意不好做,作者關切地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作者的女兒也像她一樣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癥,送給他大瓶魚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xiàn):“愿意給我們帶送”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老王的善良更表現(xiàn)在,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結尾一句話,應該這樣理解: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

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

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問題     

 1.為什么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么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從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造成的差別。所謂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識,才會平等對話,才會感覺人家上門來“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并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fā)展。作者一家對老王是懷有這種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癥,就送了大瓶魚肝油。他們總是照顧老王生意,坐他的車,讓他掙點錢。老王收錢常常客氣,他們總是照原價付。平板三輪不敢坐了,還是關心老王是否能維持生活。總之,對不幸者懷有一顆愛心,才能這么關心人,愛護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樣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2.這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材料瑣碎,但是經(jīng)過作者的組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作者是怎樣組織的?

引導學生先列提綱,再探究為什么這樣安排。

指導與明確:作者是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的。開頭四段先寫老王的三點基本情況。這三點是按邏輯順序安排的。一是職業(yè),這是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這是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當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時間順序,回憶老王的工作與為人,兩個片斷寫他為人好,一個片斷寫“文革”時期,他的生計越來越艱難。最后一個片斷,是老王離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見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是以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的。坐老王的三輪,一路說說閑話,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寫老王眼疾,說到女兒給他大瓶魚肝油,可見一家人對老王很照顧。老王對錢家也好,在服務費上雙方總是非?蜌狻H喐钠桨迦,沒法坐了,作者還是很關心老王,對老王有好處,所以老王總覺得欠了一筆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謝。以彼此交往為線索,全文一脈相承,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比較下邊每組兩個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①在表達上的好處。

    ①他送偽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個三輪車工人送的大一倍,冰價相同。

 

①句“前任”一詞簡練之至,大詞小用,又很風趣。

①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②我笑著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①句“強笑”一詞,不但準確,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見到老王病成那個樣子,還拿東西來謝“我們”,心里有說不出的悲酸和感動。

      ①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

      ②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門口。

    ①句說“鑲嵌在門框里”,夸張的手法,強調了老王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形態(tài)。

○布置作業(yè):(選作一題)

1. 試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   

 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為第一人稱,就要描寫老王的心理活動,要在領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像。

2.在你的周圍有像老王這樣的人嗎?他有什么樣的特點? 在周記本里記下來。

 

試題詳情

橋之美

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品味本文優(yōu)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本文優(yōu)美而又富有意蘊的

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課前學生借助網(wǎng)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的圖片資料,或依據(jù)課文內容繪制幾幅

圖畫。(體現(xiàn)橋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步驟

-整體感悟

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lián)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chǎn)生無限

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

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

出一下)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問題.a(chǎn).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b.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c.聯(lián)系課文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并不著眼于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b.舉了四個例子:烏鎮(zhèn)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

  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qū)的風雨橋。

c.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

  不失和諧。

■研讀與賞析

    (過渡)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么你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7

重點研讀第④小節(jié)。

    (出示學生繪制的四幅圖畫)

    四人小組討論:

a.說說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b.請有繪畫天賦的同學點評。

c.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作品?

    明確:

a.◆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chǎn)生憋悶感;間或出現(xiàn)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fā)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

    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tǒng)一。

  ◆長橋一般建筑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

    出現(xiàn)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整個環(huán)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b.點評語言、欣賞的角度。

c.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tǒng)一……角度來判斷。

美句賞析。

    (過渡)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a.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重點賞析以下語句:

  ◆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

    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xié)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過渡)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

《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_拓展延伸

  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xiàn)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

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guī)范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并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fā)感情,文字極富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

勝收的景致,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去鑒賞這大干世

界吧!   

點  評

    《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極富表現(xiàn)力,適合朗讀。因此本教案

因勢利導,采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循序漸進,

易于實施。

    從教學流程看,用詩句導入,富有內涵,極具感召力。整體感知、研讀賞析、問題

設計由淺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分析幾幅圖畫,而是讓學生

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畫筆或課件描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

動性,使課堂教學有了活力。讓學生運用美學的知識進行鑒賞,提高了學生的審美

能力。將品味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用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使學生

對語言有更真切的體會。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學生賞析影片《英雄》中的畫面,貼近生

活,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本教案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的精神,可操作

性極強。

 

試題詳情

蘇州園林

 

 

教學重點:

一、體會作者抓住了蘇州園林的哪個特征,又是怎樣突出這個特征的。

二、學習本文嚴謹?shù)慕Y構層次。

三、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四、熟悉說明方法,學習用比較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一、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作意圖,進而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理解文章結構。

二、在把握全篇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練習進一步加強對說明文的分析掌握。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說明文知識

2、作者簡介及寫作緣由

3、字詞

4、朗讀課文,找出說明對象

5、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段落層次,歸納段意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找出說明對象的總體特征,并分析作者通過哪幾個方面來突出這幾個特點的。

2、明確本文的說明順序。

3、以課文第4、5節(jié)為例,指導學生掌握說明文閱讀重點。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同學們已經(jīng)提前預習了《蘇州園林》,那么請大家先看兩段影片,請你們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蘇州園林?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出來的?你認為蘇州園林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葉圣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看看他是

          怎樣抓住蘇州園林的特點來進行說明的。

二、朗讀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說明蘇州園林地位的詞語,分析。

明確:標本――同一類事物中可以作為代表的事物。表明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三、朗讀第二段,找出蘇州園林具有怎樣的總體特征,才能成為各地園林的標本?

    明確: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提問:為了達到這一標準,作者認為設計者和匠師從哪幾個方面下了功夫?

    明確:四個講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

    提問:本段具體說明了蘇州園林哪個特點?

    蘇州園林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什么?

    為了什么這一特點,作者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比較、打比方)

五、閱讀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練習:(學生思考、討論)

    (1)  用“||”劃分這段文字的層次

    (2)  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其中又以        為主。

(3)  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4)  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                        。

(5)  文章分幾個方面介紹池沼?

(6)  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是               。

(7)  這段文字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8)  文中“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敝械摹八囆g”和“技術”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換?

六、配合圖片,簡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問題:

    (1)  概括本段的段意

    (2)  指出本段運用的說明方法。

    (3)  這段文字除用說明這種表達方式,還用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4)  本段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七、提問:作者在寫完蘇州園林的四大特點后,為何又寫了7、8、9段?

    這三段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蘇州園林的?

八、整理說明順序:概括――具體  主要――次要

九、歸納說明文閱讀的重點:

    (1)  明確說明對象

    (2)  弄清所說明的事物的特征

    (3)  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

    (4)  了解文章使用的說明方法

    (5)  明確說明順序

    (6)  把握說明文的結構

    (7)  在說明文中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運用及效果

    (8)  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十、本課小結

十一、布置作業(yè):作文《我們的校園》

      要求:  1、認真觀察,抓準特點

              2、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

              3、用3~4種說明方法

              4、字數(shù):500字

 

試題詳情

雨說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啟發(fā)學生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解讀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全詩,體會本詩明麗清新的風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飽含的真情。 

[教學方法 ] 

1.誦讀感悟法。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從語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聯(lián)想想像法。指導學生展開想像把握詩中的意象。 

3.評析欣賞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暢所欲言。 

4.探究學習法。用于詩歌鑒賞方法的探究,根據(jù)學生實際酌情進行。 

[教學用具

錄音機、教學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大家還記得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嗎?在中華詩歌的寶庫里,還有許多燦若星河、異彩紛呈的現(xiàn)代詩,她們吸收了幾千年詩詞深邃的神韻,借鑒了外國詩藝自由的腳步,感受著新時代清新的氣息,裝點了中國乃至世界詩壇的盛裝。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喜悅、輕快的節(jié)拍,去聆聽“雨說”,去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魅力。 

試題詳情

星星變奏曲

教學目標: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

4、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詩中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及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2、難點是“星星”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引入及討論

教學過程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