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坐標為(6,0),點B在y軸的正半軸上,且=240.
(1)求點B坐標;
(2)若點P從B出發(fā)沿y軸負半軸方向運動,速度每秒2個單位,運動時間t秒,△AOP的面積為S,求S與t的關(guān)系式,并直接寫出t的取值范圍;
(3)在(2)的條件下,若S△AOP:S△ABP=1:3,且S△AOP+S△ABP=S△AOB,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AOQ的面積與△BPQ的面積相等?若存在,求出Q點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點 B的坐標為(0,8)(2)S=24-6t (0≤t<4); S=6t-24(t>4);(3)點Q的坐標為(-1,1)或(7,7).
【解析】試題分析:(1)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OB的長即可;
(2)分0≤t<4和t≥4兩種情況,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計算即可;
(3)根據(jù)題意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OP、BP的長,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求出點E的坐標,根據(jù)中點的性質(zhì)確定點F的坐標,運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直線ef的解析式,根據(jù)等底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它們的高也相等分x=y和x=-y兩種情況計算即可.
試題解析:(1)∵點坐標為,
,
,
則,
點 B的坐標為(0,8);
(2)當0≤t<4時,S=×(8-2t)×6=24-6t;
當t>4時,S=(2t-8)×6=6t-24;
(3)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交于,交于,
由勾股定理, ,則點的坐標為
點的坐標為
解得直線的解析式為
點的坐標為(-1,1)或(7,7)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解學生的藝術(shù)特長發(fā)展情況,某校音樂組決定圍繞“在舞蹈、樂器、聲樂、戲曲、其它活動項目中,你最喜歡哪一項活動(每人只限一項)”的問題,在全校范圍內(nèi)隨機抽取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并將調(diào)查結(jié)果繪制成如下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
請你根據(jù)統(tǒng)計圖解答下列問題:
(1)在這次調(diào)查中一共抽查了____名學生,其中,喜歡“舞蹈”活動項目的人數(shù)占抽查總?cè)藬?shù)的百分比為____,喜歡“戲曲”活動項目的人數(shù)是____人;
(2)若在“舞蹈、樂器、聲樂、戲曲”活動項目任選兩項設(shè)立課外興趣小組,請用列表或畫樹狀圖的方法求恰好選中“舞蹈、聲樂”這兩項活動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ABC中,若∠A=50°,∠B=55°,則△ABC是____________三角形;若∠A=50°,∠B=25°,則△ABC是____________三角形.(填“銳角”,“直角”或“鈍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平面直角坐標系 中的點,給出如下定義:記點到軸的距離為,到軸的距離為若≤,則稱為點的“引力值”;若,則稱為點的“引力值”.特別地,若點在坐標軸上,則點的“引力值”為0.
例如,點P(-2,3)到軸的距離為3 ,到軸的距離為2 ,因為2<3,所以點的“引力值”為2.
(1)①點的“引力值”為 ;②若點的“引力值”為2,則的值為 ;
(2)若點C在直線上,且點C的:“引力值”為2,求點C的坐標;
(3)已知點M是以D(3,4)為圓心,半徑為2的圓上的一個動點,那么點M的“引力值”的取值范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根長竹簽切成四段,分別為3cm、5cm、7cm、9cm.從中任意選取三根首尾依次相接圍成不同的三角形,則圍成的三角形共有( )
A.1個B.2個C.3個D.4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隊進行拔河比賽,裁判員讓兩隊隊長用“石頭、剪子、布”的手勢方式選擇場地位置.規(guī)則是:石頭勝剪子,剪子勝布,布勝石頭,手勢相同再決勝負.請你說明裁判員的這種作法對甲、乙雙方是否公平,為什么?(用樹狀圖或列表法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是等邊三角形,點是射線上的一個動點(點不與點重合),是以為邊的等邊三角形,過點作的平行線,分別交射線于點,連接.
(1)如圖(a)所示,當點在線段上時,
①求證:;
②探究:四邊形是怎樣特殊的四邊形?并說明理由;
(2)如圖(b)所示,當點在的延長線上時,
①第(1)題中所求證和探究的兩個結(jié)論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寫出,不必說明理由)
②當點運動到什么位置時,四邊形是菱形?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如圖,AB∥CD,∠A = ∠D,試說明 AC∥DE 成立的理由.
下面是彬彬同學進行的推理,請你將彬彬同學的推理過程補充完整。
解:∵ AB ∥ CD (已知)
∴ ∠A =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又∵ ∠A = ∠D( )
∴ ∠ = ∠ (等量代換)
∴ AC ∥ DE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