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下圖所示.物體A的長度為 cm.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下圖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測量物體A的長度。

(1)圖(a)中,物體A長度為         cm。     (2)圖(b)中,物體A長度為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下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________cm。物體A重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裝置中,杠桿和滑輪的重力及滑輪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計,杠桿AB可以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A端通過豎直方向的輕繩與滑輪組相連,在B端用一輕繩沿豎直方向將杠桿拉住,使其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在滑輪組的下方,懸掛一圓柱形的物體,此物體被浸在圓柱形容器內的液體中。已知杠桿O點兩側的長度關系為AO=2OB,圓柱形物體的底面積為10cm2、高為12cm,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50cm2。若容器中的液體為水,在水深為20cm時物體的上表面恰與水面相平,此時杠桿B端繩上的拉力為F1;打開圓柱形容器下方的閥門K,將水向外釋放,直到物體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其總體積的2/3時,將閥門K關閉,此時杠桿B端繩上的拉力為F2,且F1 :F2=3:5。若容器中液體為某種未知液體,其質量與最初容器中的水的質量相等,此時未知液體的深度為18 cm,杠桿B端繩上的拉力為F3。(取g=10N/kg) 求:
(1)圓柱形物體的密度;
(2)未知液體的密度;
(3)作用在B端的拉力F3大。唬ㄐ(shù)點后保留兩位)
(4)未知液體對圓柱形容器底部的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1)所示,某小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桿、若干個相同的鉤碼、彈簧測力計等,O為杠桿的支點.
⑴實驗前,應先調節(jié)杠桿在    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調節(jié)時,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偏低,則將左端螺母向  調節(jié)。
⑵某實驗小組記錄兩組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20
1
10
2
1
8
2
4
根據(jù)分析,這組數(shù)據(jù)中,實驗序號為   (選填:“1”或“2”)的一組肯定有錯誤.檢查發(fā)現(xiàn)是測量動力臂時讀錯了,動力臂的實際值比記錄值    (選填:大或小).
⑶如圖(2)所示,彈簧測力計在C處由豎直向上逐漸向右傾斜拉動杠桿,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保持不變),其原因是_______.
⑷某次實驗中,若采取如圖(3)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以下哪種原因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
C.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

⑸如圖(4)所示,實驗小組選用長1.6m、粗細均勻的一只金屬桿,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同時將一個“拉力- -位移傳感器”豎直作用在桿上,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該傳感器顯示其拉力F與作用點到O點距離x的變化關系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金屬桿重     N.

(6)物理課本中有這樣一句話“托盤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實際上使用天平經(jīng)常同時用到砝碼和游碼,此時被測物體的質量應  砝碼的質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如圖(6)所示的案秤是個不等臂杠桿,請你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說明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請完成下列實驗:
(1)如圖1所示,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cm。
(2)如圖2所示,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________℃。
(3)如圖3所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______N。
                                                                               圖1                              圖2                             圖3
(4)調節(jié)托盤天平橫梁平衡時,發(fā)現(xiàn)指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4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才能使橫梁平衡。調節(jié)平衡后,用正確的方法測物體的質量,所用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5所示,則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g。
(5)如圖6所示,根據(jù)通電螺線管的磁感線方向,可以判斷出電源的a端是            (選填“正”或“負”)極,小磁針的b端是             (選填“S”或“N”)極。
                                                        圖4                            圖5                                            圖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