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8  12  14  18  24  26  32  36  38  42  44  48  50  52  53  54  56  57  58  60  62  66  68  72  74  78  84  86  92  96  98  102  108  114  116  122  126  128  134  138  144  152  3002 

教給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初中學生普遍感到物理課難學,如果我們教給學生學習物理課的基本方法,就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質量.

1.學好語數,墊石輔路

物理課是初中學生感到難學的課程,其原因是:物理課不但有系統(tǒng)、嚴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識,而且物理課與數學、語文課的知識聯(lián)系也很密切.例如數學中的方次運算、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極值的討論等知識在物理教學中經常應用.但數學知識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數學中a=c/b說明a與b成反比,a與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義式中,ρ與m、V的大小無關;在I=U/R中,卻有I與U成正比,I與R成反比.所以學好數學知識對物理課的學習至關重要.同理,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好壞對物理的學習影響很大.因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敘述言簡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別.例如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不能敘述為垂直向下;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若無“閉合”二字,則產生的是電壓而不是電流;又如物體吸熱后溫度升高了0℃和溫度升高到0℃含義截然不同.可見語文知識對學好物理課的重要.

2.聯(lián)系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物理課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很密切,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不但是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引導學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愛學習―責任感的成長規(guī)律.例如在學習熱脹冷縮后,我讓學生舉例說明.有一個學生舉例說:夏天白天長,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學生說:人在夏天身體高,在冬天身體低.對這類問題我沒有責怪學生無知,更沒有認為是出怪相而批評學生.我從人體生理特點、地理知識給學生以解答,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聯(lián)系實踐.在物理運算中也要聯(lián)系實際.數學運算中有一個四舍五入的原則,但在物理運算中不一定適用.有一次我在講浮力時讓學生計算8個人渡河需幾根相同的原木時,學生計算結果是需要5.2根,幾乎全班同學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讓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與8人重力相比哪個大,會有什么結果,從而使學生知道,物理中有時不能生搬硬套數學原則.

3.總結交流學習方法

 在一章或一個單元學完后讓學生總結這部分知識的基本結構,即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在總結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寫出學習小結,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對知識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交流知識的重點、難點,交流學習方法.

 

 

試題詳情

物理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六法

 

一、教學內容要新穎別致。豐富、有趣、新穎、別致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學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愿意學,喜歡鉆,自主地動腦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fā)起更高的求知欲,這對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guī)律的掌握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講相對運動,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法國飛行員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顆德國的子彈的真實故事;講液體浸潤、解釋日常生活中人們?yōu)槭裁凑f“落湯雞”而不說“落湯鴨”的道理;講實深與視深,引用了毛主席詩詞名句:“魚翔淺底”來例證。這樣做,便可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產生很強的感召力,使課堂氣氛活躍,知識信,宣傳遞輕松愉快。

試題詳情

物理教學與學生科技意識的培養(yǎng)

 

試題詳情

物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感悟

 

新課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穩(wěn)定地向前推進,“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已引起了老師們對過往教學的深刻反思。但是,面對全體學生:基礎不同,素質參差不齊,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存在較大的差距,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差,啟而不發(fā)等的情況,又覺得課堂教學真的難以調控,無所適從。如何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自覺地參與課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呢?下面我談談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幾點感想悟:

一、與學生換個位置。許多學生已經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優(yōu)生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于下層生來說,參與率極低,時間長了,也就對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中上層學生雖然也有參與學習,但卻缺乏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性。我在一些課文的教學中與學生換個位置――讓學生講,我聽,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磁現象”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自然現象,課前我告訴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我想跟你們換個角色,由你們來教我,看誰教我的知識多,學生都覺得很有興趣。我并沒有向學生提出什么特別的要求和準備些什么,但卻發(fā)現當天學生預習課文特別主動和認真,他們有的把課文看完一遍又一遍,有的看完課本又看練習冊,有的還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自找器材做小實驗,平時很懶的學生也把課文看了一遍,找一兩塊磁體來玩。在上課時我發(fā)現這節(jié)課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特別好,早早就把課本等學習工具準備好了。我先讓學生告訴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磁”?我還沒說完,幾十只手就舉起來了,我先點了那些平時學習差的學生,他們都能說出一些生活中用到“磁”的實例,我一面感謝他們的“教”讓我知道到了很多知識,一面以學生的身份提出我的“疑問”:生活中那么多方面用到“磁”,“磁”有什么特征、作用?學生很快就幫我解決了,并用自帶的磁體做了生動的演示。更精彩的是有位學生居然對課本的“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提出了質疑,提出:在兩塊磁體強弱懸殊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是同名磁極相互吸引,并即時作了演示,博得了同學們的熱烈?聲。后來舉起的手越來越少了,但我發(fā)現越到后來的同學發(fā)言,同學們就越認真聽講,就好像發(fā)現自己缺了什么,要從別人那里找回來一樣。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的臉上也充滿了成功感。我感覺到不但絕大部分的學生參與了學習,自覺學到了應該學的知識,積極動手動腦,敢思敢想敢質疑,學生更能體現到學習的成功愉悅。

試題詳情

物理實驗復習新思路

 

實驗能力是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五大能力之一,它要求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知識內容表”所列的實驗,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控制實驗條件;會運用這些實驗中學過的實驗方法;會正確使用在這些實驗中用過的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

由于實驗的重要性,相信許多學生用在此方面上的時間與精力不會少,17個中學物理實驗的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注意事項、數據處理等等內容一遍遍重復,死記硬背,但這樣的學法與當前高考出題的方向已是大相徑挺。以2000年全國高考實驗題為例,沒有一個照搬課本中的實驗,特別是考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的題目(題目見本文附錄),其C項是測量小球的直徑的,按書本中的實驗方法這一步是必須的,若守舊不創(chuàng)新,沒有較強的遷移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則必然會選擇錯誤選項C。那么怎樣對待新高考中的物理實驗復習呢?在教學中該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呢?本人的體會是如下幾個方面。

一、    基本儀器的使用仍是實驗的基礎。

不管上一年度有無考到儀器的使用,我們對常用的物理儀器要熟練運用,這是實驗的基礎,是實驗的工具,任何時侯都不過時。在這方面花些時間是必需的。常駐見的有十三種儀器,這十三種儀器是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打點計時器、彈簧稱、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等。這些工具的使用每本復習用書上都有很詳細的說明,本文不再多言。

二、 要以挑戰(zhàn)者的眼光挑剔書本上的實驗。

從2000年度的全國物理高考卷中,我們應感受到高考物理改革的方向了,這不是簡單的照抄課本上的實驗了,它給予的驗證動量守 恒的實驗裝置是對書本上權威的經典裝置的改進。這是對迷信權威者的嘲弄,是對創(chuàng)新者的呼喚。這給予了我們一個大膽的想象力,不要把書本上的實驗奉若神明,要以挑剔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書本上的老式實驗方法。

其實在平時的學生分組實驗中,在教學演示實驗中,我們對教科書中設計的許多方面的差強人意是很不滿的,比如動量守恒定律中的被碰球干嗎一定要放在那很難立得住的小支柱子上;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沒必要從第一點就開始計時(即沒必要取第一和第二兩點間長度為2mm),我們完全可以從后面的計數點中取兩個點算出速度與高度來驗證守恒定律,沒必要管第一點準確與否……但總覺得高考它就按書本上實驗裝置考,不敢與它有所沖突,害怕學生高考會吃虧,但從目前的發(fā)展趨勢看,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反而不利于學生的開放式思維的發(fā)展。

正是出于以上的考慮,我覺得實驗的復習要打破常規(guī),不應該再叫學生跟在書本的后面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盡管我們不否認書本上的實驗是專家學者智慧的結晶,但思維被圈在這當中不是現代教育的要求。要學生們學會找毛病――找設計原理上的毛病;找實驗步驟上的毛。徽覕祿幚砩系拿,沒毛病也要想想能否改進。這變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灌輸為主動要學的一招,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學習與研究物理實驗的熱情,又能迅速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水平與對物理學的理解程度,若找不到毛病也說明書本中的實驗設計確實是出色的。當學生們擺脫對書本的依賴與迷信時,其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力就被大大地激發(fā)出來了。這無論對當前的高考復習還是未來走向社會都是極大的財富。

當然學生們開始也許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改革,但這不要緊,可以先提示他們,比如對牛頓第二定律的驗證的實驗原理設計有無問題,為什么不用彈簧稱測拉力,彈簧稱測拉力有何不妥;而為使小桶的力等于繩子的拉力,書本上要求小車的質量遠遠大于提供拉力的小桶的質量,這有無必要,我們是否可用學過的連接體的知識修正一下拉力的大小,從而擺脫這個限制。再比如對實驗步驟的設定,每個實驗都有可推敲之處,不應絕對化,死記硬背是沒必要的,很多步驟的前后順序是可以顛倒的(比如許多實驗的準備工作中的先后次序),要讓學生分析每一步驟在實驗中的必然性,是屬于準備階段還是實驗過程階段或數據處理階段,只要歸門別類,前后順序自然明晰。當然我們也會發(fā)覺還有一些步驟是不得打亂的(比如打點計時器是先打點后放手還是先放手后打點等等),這種開放式的討論要比老師講解給人的印象深刻得多了。當學生們適應這種學習方法時,學習將成為一種樂趣,因為他們不是書本的奴隸了,而是權威實驗的挑戰(zhàn)者,是評價實驗設計優(yōu)劣的法官,是成功的實驗發(fā)明者。

三、 以多種視角重新審視和組合實驗板塊。

學習貴在總結,在物理實驗總復習中,我們不應孤立地看待一個個實驗,而應該從這些實驗的原理、步驟、數據采集與處理方式上的異同上,給這些實驗分門別類,從而組成不同的實驗板塊。平時我們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實驗分成力學實驗板塊、電學實驗板塊、熱學實驗板塊、光學實驗板塊。但這樣的處理只是簡單地重復了物理課本知識的體系,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為了講解的方便,沒有多大的創(chuàng)意,對于學生思維的開發(fā)和對實驗的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顯得很不夠的。

在此,我認為我們要在這些實驗的組合板塊中挖掘一些功能,培養(yǎng)學生一種實驗的常規(guī)意識,比如對于力學板塊,這是由驗證力的合成與分解、打點計時器的使用和測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等實驗組成的一個大的實驗板塊,現在讓我們仔細去找找這些實驗與其它實驗板塊的區(qū)別。我們會發(fā)覺這些力學實驗無非就是在力F、速度V、加速度a、位移S、質量m這幾個量上做文章而且已。然后我們看看這幾個量是怎么測出來的,今后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處理類似的探索式力學 實驗。毫無疑問,這些實驗告訴我們:位移用尺子量(提示學生高精確度該用什么量),質量用天平(鼓勵學生思考大物體質量用什么測),速度與加速度可用打點計時器測量,速度還可以用平拋的方式計算,而力的測定不能用彈簧稱,因為不穩(wěn)定,影響實驗的準確度……。讓學生們想想電學實驗板塊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我們還可以把視野再擴大一些,以各種角度重新組合新的實驗板塊,比如按測量型與驗證型可把實驗分成兩大板塊,按能進行圖像處理數據和不能用圖像處理數據又可以把實驗分成兩大板塊。我們可以提示學生這樣劃分板塊,但把一個具體實驗歸類于哪個板塊,這要學生自已思考,比如說用圖像法處理數據,學生們熟悉的是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和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不過畫出的圖形必須是直線,否則不好處理(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坐標軸改為質量的倒數,從而畫出的是直線),這給予學生們思考的空間,其實還有許多實驗也是可以這樣處理的,它們都可以歸類于用圖像法處理數據,比如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我們測的是周期T和擺長L,再由公式 來計算,書本上采用的是多測幾組再求平均值法,現在我們可以以L和T2/4л2為坐標軸,用測得的數據放入描點,畫直線求斜率即是g。類似的還有一些,讓學生們想想驗證玻意耳定律是否也可這樣處理。

試題詳情

物理學習的思維障礙探源及對策

 

人的認知遵循一定的認識規(guī)律,要研究學生物理學習中的思維障礙到底是怎樣產生的這個問題,應該把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和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了解二者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首先,學生學習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制約;其次,還受學習內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程度的制約。物理知識由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物理實驗和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等組成,是人們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學習時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識的內涵、聯(lián)系及其區(qū)別,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物理思維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思維障礙,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亂套公式、張冠李戴、思維混亂等現象。本文擬就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幾種思維障礙的形成原因作以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矯正辦法。

(一)、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形成的思維障礙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觀物體及其運動規(guī)律,學生天天置身于千變萬化的物理世界中,會自然地獲得有關物理方面的感性認識,形成一定的生活觀念和經驗,這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前提條件。先入的生活觀念有的基本正確,對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有的觀念是錯誤的,對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guī)律的正確理解和運用,將起一定的消極作用,造成一定的學習障礙。主要表現有兩點:一是妨礙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對概念的片面理解;二是阻斷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造成知識與應用脫節(jié)。例如,在學習力和運動的關系這部分知識之前,許多學生都有這種看法,認為靜止的物體,用力推動它時,它才會運動,力停止作用時,它就會停下來,推物體的力越大,物體運動的就越快,速度就越大,實際上,這種生活中形成的觀念是片面的,結論是錯誤的。而等學生學完了力和運動的這部分知識之后,才對此有了正確的認識,但是,仍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受原有錯誤的生活觀念和經驗的干擾和影響,運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思維判斷被阻斷,不能聯(lián)系所學的知識,想當然、習慣性的按錯誤的生活觀念進行判斷,所以妨礙了物理概念的建立和鞏固。同時,原有的錯誤觀念和經驗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比較頑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

總之,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錯誤經驗往往驅使學生作出想當然地錯誤判斷,阻礙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要克服和糾正這類錯誤觀念,可采取如下幾個做法:一是講解概念時,應展開充分的分析、討論,讓學生弄清概念的來龍去脈,明確概念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概念內涵的準確理解和掌握。二是加強知識訓練環(huán)節(jié),反復矯正反復鞏固,加深理解。三是用一些生動的物理實驗或物理現象給學生以更強烈地刺激,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原有觀念的錯誤所在,使原有觀念發(fā)生動搖,直至清除。

(二)、 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礙
物理上有許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們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具有不同的本質屬性。有的學生對它們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區(qū)分不清,加上頭腦中沒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容易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簡單化,要么同時變大,要么同時變小。如壓力和壓強二者都是有關力的一個物理量,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壓強是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有些學生認為壓力越大壓強越大。要克服這種思維障礙,可以抓住兩個概念的差異,從不同的角度突出這種差異,進行區(qū)別。一是可以通過列舉具體的典型例子加以糾正,使概念深化,找出兩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如同樣用力打木樁,為什么鈍的難打進去,而削尖的容易打進地面去,學生通過這一物理情境就可以具體地理解這兩個量的區(qū)別,避免混淆。二是可以運用圖象進行區(qū)別。

(三)、類比不當形成的思維障礙
類比是一種重要的推理方式,是人們認識新事物或有所新發(fā)現的重要思維方式。但類比不是一種嚴密的推理,類比推理的結果是否正確,還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正確恰當地運用類比,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如可以把原子中電子繞核的圓周運動與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的圓周運動進行類比。這樣的學習,既可以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思維方式的發(fā)展。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有時類比不當,反而會造成學習知識的思維障礙。速度和功率這兩者就不可作類比聯(lián)想,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結論。只因這一差別,使兩個圖象的物理內容、物理意義完全不同。學生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就會形成思維上的障礙,思維的結果就是錯誤的。我認為,克服這種思維障礙的有效辦法,就是抓住兩個現象之間的突出差別,分析其差異,找出類比不具備的前提條件,才能消除這種思維障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類比思維方法。

(四)、物理公式數學化形成的思維障礙
數學是學習和研究物理學的重要工具,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是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中考說明中要求的一項重要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撇開公式的物理意義,忘記公式所表達的物理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因而造成了運用公式分析物理問題的思維偏差。如F。溅岩篻V排,左端代表一物理事實,而右邊僅代表一種定義的方法,測定方法?朔@種思維偏差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強調公式的物理意義,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現象、物理實事之間的因果關系、決定關系。二是要明確公式的來龍去脈,增強公式的物理色彩,突出對問題的物理意義的分析,防止單純數學公式的教學法,減少純公式數值代入計算的訓練,讓學生善于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描述物理問題,真正建立起物理上的數量關系,增強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提高運用數學工具的能力。

(五)、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維障礙。
任何一個物理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tǒng)一,我們通常所說的使學生掌握物理概念,一方面指的是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同時也要求明確其外延。所謂外延,即概念所涉及的范圍和條件,公式的適用范圍和成立條件。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使學生弄清概念的外延是深化對概念的理解、正確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條件。但由于概念的外延指的是適用該概念的一切有關事物,因此,學生在理解或實際運用概念時,有時會不自覺地縮小或擴大概念的外延,因而造成錯誤的結果?s小概念外延主要表現為,忽視了同一概念所包含的物理圖景的多樣性,以較熟悉的個別的圖景代替圖景的全部。如在水平方向勻速飛行正在空投求援物資收音機的策略能變化情況,只考試高度對勢能的影響,忽略了質量的影響等。發(fā)生這一錯誤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學生頭腦中的物理情景建立的不全面,同時也暴露出學生思維缺乏周密性。
相反,也有無意識地擴大外延的情況,如P=ρgh,液體壓強跟密度和深度有關,而有的學生認為氣體壓強跟高度也成正比,忽略了空氣密度的變化 。為了克服這種思維障礙,在教學中必須把基本概念的物理意義講清楚,講清公式的適用范圍,配合練習加強運用,在運用中進行檢查,深化理解,逐步達到正確掌握基本知識的目標。

(六)、思維定勢干擾形成的思維障礙。
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形成了一套切實有效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推理方式和方法,變成了學生的一種能力,一定的思維模式,這種現象叫思維定勢。但這種現象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的作用,又有消極的作用。從正面說,思維定勢的形成表明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推理能力;從反面說,這種思維定勢對分析解決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這種現象在教學中是很常見的。比如,在物理中常用的正負號,可表示方向,如表示溫度的高低,也可以表示物體的性質,如電荷的性質,有的學生片面理解為表方向,忘記表示性質。再如,學生學完初中力學后,解決動力學問題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運用牛頓運動定律,用來分析簡單的力和運動的問題;二是運用功能觀點,即能量守恒定律,雖然兩種規(guī)律的認識,學生能夠達到的知識水平有限,但在教學大綱和中考說明的范圍內,對一些典型問題的分析上,仍然可以暴露出學生思維上的障礙和慣性。事實上,有許多典型的問題是應該用能量守恒觀點容易解決的,學生仍往往用力和運動定律來分析,這就說明這種方法對能量守恒的知識的理解和提高產生了阻礙作用。要克服這種思維定勢,應該注意運用典型的事例加強練習,增強訓練的新穎性,增強題目的靈活性,重在提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切實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分析習慣和方法,克服想當然的按頭腦中的思維套路來解題的不良習慣。
總之,為了有效克服以上所述的各種思維障礙,就必須認真研究學生思維障礙產生的根源,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增強預見性和針對性,切實糾正學生思維過程中的錯誤偏差,并且在運用中不斷鞏固、深化、提高思維能力。

試題詳情

物理學習方法漫談

 

[摘 要] 本文針對中學物理的特點,提出“觀察、思維、實驗、遷移”的學習方法,并舉例說明了具體要求。

[關鍵詞] 物理學習方法 觀察 思維 實驗 遷移
    

物理學習方法與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有著密切的關系?v觀物理學發(fā)展史,物理學家的每一次發(fā)現都離不開觀察、實驗、思考和遷移。在物理學習時,觀察是學習的開始,思維是學習的關系,實驗是學習的手段,遷移是學習的目的。

1 觀察

觀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對自然界的物理現象(包括實驗現象)的知覺過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認識了擺的等時性。倫福德在從事槍炮制造時,觀察到鉆孔地下的金屬碎屑具有極高的溫度,他認為這么多的熱并不是金屬提供的,并做了一系列金屬鉆孔的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倫福德斷言熱質說不足為信,應當把熱看成是一種運動形式。后來,英國的戴維做了更加嚴格的實驗,為熱是物質微粒的一種運動形式奠定了實驗基礎。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是在反復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的。觀察既然如此重要,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應掌握哪些具體的觀察方法和要求呢?

1.1 觀察的方法和步驟

①充分做好觀察前的準備工作。即準備好觀察工具和記錄的必備之物。

②要集中注意力,不放棄偶然目標,不輕易放過那些你甚至覺得毫無關系的現象。長期訓練,使之形成一種一絲不茍的科學習慣。

 ③反復觀察,找出實驗中產生某種現象的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

 ④作好觀察后的總結,對觀察到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以便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guī)律。例如,觀察凸透鏡成像實驗,首先要明確在實驗主要觀察蠟燭和屏的位置變化以及屏上像的變化。本實驗過程中,注意力應集中在蠟燭的位置、屏的位置和像的情況上。為了更準確地觀察這些現象,可進行多次實驗,最后總結出物距、像距、焦距以及像的虛實、放大、縮小等現象之間的關系。

1.2 觀察的要求

①迅速。物理實驗中,有很多實驗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準確讀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據,這就要求有很快的觀察速度。

②準確。就是要縮小由于觀察帶來的誤差。

③深刻。就是要抓住那些往往是比較隱蔽的現象,而往往又是本質的物理過程。例如,浮沉子實驗中,當用手壓下瓶口的橡皮膜時,浮沉子會下沉。而下壓引起下沉的本質是下壓使浮沉子上部的空氣柱的體積減小,所受浮力減小所至。

④仔細。有些物理現象的變化不明顯,要求仔細觀察,并能分辨出細微差別。

2 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將觀察、實驗所取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習過程就是一種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也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2.1 物理思維的程序

物理思維是將物理現象與物理實驗所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從已有的理性認識上獲得新的理性認識。物理思維的主要程序是質疑與釋疑。

 ①質疑:質疑不是一般地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主要指觀察者在充分運用了自己的知識卻仍不能解釋的,帶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因此,正確的質疑,對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帶有方向性和啟發(fā)性。質疑的途徑很多,但質疑的深度卻與觀察者的觀察能力密切相關。例如,觀察沉浮子實驗,有的人只發(fā)現下壓與下沉的簡單關系。有的人則能發(fā)現下壓造成下沉的本質原因。

 ②釋疑。釋疑的前題是質疑,已有的知識是釋疑優(yōu)先考慮使用的內容,當已有的知識對質疑的解釋明顯有困難時,對困難的那一部分就要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釋疑應從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出發(fā),先分析物理現象,找出產生這些現象的本質因素,再選擇適當的物理知識來解答物理問題。

質疑:三個溫度計都指示在20℃的位置,但有一個溫度計的刻度不準確,因此肯定有一個溫度計測量到的溫度與實際溫度不符,是什么原因導致(a)(b)(c)三個圖中的實際溫度出現偏差呢?

釋疑:在實驗室中,圖二(c)杯中的酒精與空氣相通,由于蒸發(fā)吸熱,使得它的溫度低于室溫,而圖二(b)瓶中雖然也裝滿了酒精,但不會蒸發(fā),因此它的溫度應和室溫相同,于是可以判斷圖二(c)的溫度計刻度不準確。

2.2 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物理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物理規(guī)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到整個物理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物理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如下面介紹的順藤摸瓜法和發(fā)散思維法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體現。

①順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的方法。

②發(fā)散思維法,即從某條物理規(guī)律出發(fā),找出規(guī)律的多種表述。這是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并聯(lián)電能的特點出發(fā),推出如下結論: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大于任何一個分電阻、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小于任何一個分電阻;串聯(lián)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大,阻值小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并聯(lián)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小,阻值小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大。

3 實驗

實驗是物理科學的基礎,也是物理知識的源泉,加強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時代特征,又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同樣,實驗也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物理學習就是通過對物理現象、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可以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也可以來源于實驗提供的物理事實。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來自復雜的運動形態(tài),本質的、非本質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僅通過這種途徑形成概念,建立規(guī)律有相當的困難。而實驗則可提供經過簡化和純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的具體的認識。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是直接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聲音的發(fā)生是從實驗現象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杠桿平衡條件是由大量的實驗數據,經歸納和必要的數學處理得到的結論,液體的壓強是先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定性的結論,再進一步尋求嚴格的定量關系。

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則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物理學習時,要求做到如下幾點:①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②獨立完成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勤動手、敢動手。③自己設計和制作某些簡單模型或玩具。④逐步養(yǎng)成用實驗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

4 遷移

遷移就是基本原理在其它條件下的運用。俗話說,學以致用,就是將所學知識、方法應用于社會實踐中去。其本質就是遷移。在物理學中,有許多內容體現了遷移原則。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數學知識的遷移

物理學常用數學表示物理概念、描述物理規(guī)律。例如應用數學中的比例關系描述物質的密度(ρ=m/v)。物體的運動速度(v=s/t),牛頓第二定律(a=F/m)等。應用數學中的坐標圖象方法描繪出溫度―――時間圖象(表示某種物質的熔解與凝固過程),位移―――時間圖象、速度―――時間圖象、能量―――位移圖象等。應用數學中的幾何方法表示光的傳播、折射、反射等。

4.2 物理知識的遷移

物理知識的遷移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應用物理知識解題。物理教材中,單元、章節(jié)后均有習題。其二,應用物理知識解釋自然現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現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物態(tài)變化原因可用分子運動論來解釋。海市蜃樓奇觀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釋。其三,應用物理知識設計制作各類產品。例如,根據熱傳遞原理制成了保溫瓶,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制成了發(fā)電機、電子測量儀表等,根據熱脹冷縮原理制成了溫度計,根據光的折射、反射原理制成了照相機、幻燈機、電影放映機等。

4.3        物理思想的遷移

物理學在形成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物質觀,即物質普遍存在于相互作用之中,普遍存在于運動之中,普遍存在于能的轉化與守恒之中。于是,研究宏觀物體的受力、運動、和機械能的規(guī)律形成了力學。研究分子的受力、運動和內能的規(guī)律形成了熱學。研究電、磁之間的受力、運動和能的規(guī)律形成了電磁學等。在物理學習時,當我們形成了這種物質觀,就會有目的去認識和理解物質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運動規(guī)律和能的轉化與守恒規(guī)律,學習就會更上一個臺階。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搞好學習的事半功倍的金鑰匙。然而成功的學習靠的是辛勤的勞動―――觀察、思維、實驗、遷移。

試題詳情

物理學習中思維錯誤及原因探討

 

在初中物理學習調查中,發(fā)現約占40%的學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績上不去的現象,即一是同其他學科相比成績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較大,呈現學科間的顯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學科的多次檢測或是成績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對這部分學生的進一步調查,發(fā)現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學習表現都比較好。為什么會出現效果與動機的明顯反差呢?這就促使我們不得不從學習方法尤其是思維方式、方法上尋找原因。下面是調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學習中的幾種主要思維錯誤。

一、形象思維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維在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對特定條件下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在頭腦中沒有建立起正確的物理形象,不會利用物理形象進行思維,就難以把文字敘述、數學表達式和現實過程聯(lián)系起來,也就難以正確地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活動。例如:學生頭腦中因為沒有物質原子結構的初級模型的正確形象和電子運動的動態(tài)過程的正確圖景,則對于摩擦起電的理解、對于電的中和的理解、對于帶正電與帶負電的理解都產生了困難;又因為學生頭腦中沒有建立起光線的鮮明正確形象,沒有建立起光的直線傳播的物理圖景,就難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許多具體的物理問題。

二、因果思維條件的制約

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總是受著條件制約的。對條件的認識是一種較復雜的思維過程,一些思維能力不強的學生難于進行這類思維;對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學生也無法對一些條件進行分析和選用,從而使得在有條件關系的習題面前一些學生顯得無能為力。如關于功的定義及計算方法,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流暢地表達出來,但解答具體問題時,很多學生又往往不自覺地把“在力的方向上”這一限制條件拋在腦后,從而出現錯誤。

三、逆向思維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維是從對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逆向思維解題的顯著特點就是以未知為起點,運用有關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關物理量方面的聯(lián)系,層層推理,確定解題路線的分析途徑。由于受平時大量的從已知到未知解題方法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加之有的教師沒有注意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運用逆向推理、逆向論證、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學生總認為拋出去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拋力共兩個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拋”字的干擾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進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論證,假如拋力存在,這個拋力的施力物體是誰呢?反過來想一想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較思維中的操作不當

比較思維是初中物理學習中最常見的一種思維方式,按理說初中學生應能較好的掌握比較思維的方法進行比較推理、比較分析、比較論證。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調查表明近一半的學生在比較思維中不善于通過比較來認識事物的本質,有的完全不理解兩種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較的一般作用在解題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較兩種事物的共性和個性,不善于舍同求異或舍異求同。如回答直流發(fā)電機與交流發(fā)電機在主要結構上有何不同時,很多學生先直接回答直流發(fā)電機的特點以后,再回答交流發(fā)電機的特點,而不去比較兩者在結構上的差異。同樣,有相當多的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區(qū)分相鄰、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壓力和壓強,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機構效率,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等。

五、思維定勢導致思維嵌塞

思維定勢在習慣上也被稱作思維上的“慣性”。在物理學習中,思維定勢還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作用。有這樣一道調查測試題:一人站立在乎面鏡前,然后慢慢后退,則:人他在平面鏡中的像越來越小,像離平面鏡越來越遠;B.他的像越來越大,像離平面鏡越來越近;C.像的大小不變,但像離人卻越來越遠;D.像的大小不變,像與人的距離也不變。錯選A的比例竟占40%。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這么多的學生之所以錯選,是因為在解該題時憑借視覺的通常經驗,而沒有根據問題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思維活動,忽略了“像的大斜與中看到你的大斜是兩回事。由此可見,思維定勢在人們接受新思想、新知識時,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時的影響是消極的,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過程中的一個不利因素。

上述的初中學生物理學習中的幾種主要思維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沒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義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現象的本質;二是不能準確區(qū)分相近的物理量;三是忽視或誤解物理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四是沒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義而亂寫亂套公式;五是片面分析問題,只見局部不顧整體;六是憑自己的主觀想象,缺乏從論證推理得出結論的習慣;七是死記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結論,對具體問題不會具體分析;八是不能全面、準確地分析題目描述的全物理過程;九是不能對題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圖景。究其根源,一是物理知識本身抽象程度高,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多變;二是教材的編寫比較原則,缺少形象化的說明;三是缺少訓練學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四是學生還沒有把握住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不善于從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較分類工作,沒有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不能從分析題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確定遵循的規(guī)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聯(lián)系―建立方程――探討答案的物理過程。一部分學生在學了物理之后,觀察物理現象還僅僅停留在日常生活經驗的水平上,心理層次來得到發(fā)展,錯誤未得到糾正,新觀念未曾建立。因此,對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確是深化物理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要使學生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學,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經驗的干擾,克服心理定勢峋消極影響,是當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試題詳情

新課改形勢下的物理教師

 

物理課程的改革,沖擊著我們每一位物理教師的一些舊觀念,也對物理教師本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新課程理念倡導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倡導科學探究,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課程內容體現時代性和基礎性,提倡導聯(lián)系實際,更新評價觀念,促進學生發(fā)展。所有這些都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戰(zhàn),現在就轉變教師的角色和調整教學行為,談一點自已的看法。

一、新課程下物理教師的角色

1、我們由原來的管理者變?yōu)榻M織者

在新課程下,教師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平等的關系,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和諧的課堂氛圍,正視每一位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提出的哪怕是很荒謬的問題,積極引導和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新課程的宗旨之一是給學生減壓。研究表明:80%學習困難的同學與其過重的壓力有關,因此解除學生的這些壓力將明顯有助于教學效 的提高,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對于教師來說,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寬松不等于放任學生,同樣需要紀律。為此教師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制定,參與評定結果,讓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潛移默化地在學習活動中受到教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他律變成自律,才能逐漸走向成熟,邁向成功。

2、我們由傳授者變?yōu)閰⑴c者

作為參與者教師必須構建民主、平等的、和諧的教育氛圍,打破“教師中心論”,這樣才能讓學生自由表述,讓學生自已的探究成為可能。在教學中要同學生一起探索,與學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喜悅。改變課堂上講行過多,學生聽得被動,沒有問題提出的情況。一堂好的物理課,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的空間,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求問題。這樣一堂課就是成功的好課,可以激發(fā)學生課下進一步探索,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與欲望。例如,在測物質密度的實驗中,出示一枚一角硬幣,提出問題,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學生進行猜測與假設,有的學生說是用鋁制成的,并讓其他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就發(fā)表意見,如果是鋁制的,那么價錢會超過一角錢,會不會引起收集囤積混亂?為了證實材料,學生很快想到用實驗去驗證,這時教師讓學生討論如何測硬幣的密度,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實驗,教師這時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共同參與實驗并及時給予鼓勵。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當學生得出結論后,教師適時引導,我們身邊的橡皮,蠟燭的密度如何測呢?激了學生進一步探求問題的欲望。

3、我們由主導者變?yōu)橐龑д摺?/p>

新課程倡導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引路人的作用。當然,作為教師出不是說“教師引進門,修行靠個人”,而是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不生質疑,探究,發(fā)現及解決問題,要讓學生一步步走向你的問題陷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壓強教學中主提出“壓強的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積有關”的問題,可認提供給學生一定的素材作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背景。如提供一幅照片請學生觀察:在寒冷的北方,有兩個小孩在厚厚雪地里玩耍,一個穿著棉靴,一個踩著寬寬的滑雪板,盡管兇們的體重年歷起來差不多,但穿著棉靴的小孩的腳陷入雪中,在身后留下深深的腳印,踩滑雪板的孩子只在其后留下淺顯的滑板痕跡,針對這個情景引導:

(1) 兩個小孩對雪地是否都有壓力?

(2) 為什么穿著棉靴的小孩的腳比踩滑雪板的孩子的滑板壓痕深?

(3) 根據照片中所示現象和生活經驗請同學們思考;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

創(chuàng)設這個問題的情景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問題,這種從熟悉的現象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思維的撞擊,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

4、我們由教書匠變?yōu)檠芯空摺?/p>

教師在新課程下一定要成為學習者和研究者,教師應積極開發(fā)課程,在上了每一堂課以后,要對自已的教學行為加以認認真真的反思,研究并找到改進的措施及策略。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么你就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二、教師要調整教學行為。

首先

(1)允許學生說“不”

新課程的物理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共同探究,允許學生有獨到的見解,對于教師的觀點以及其他不生的觀點,可以大膽地說“不”,教師不再是權威。

(2)教師也可以說“不知道”

以往的物理教師過多地關注知識,過多依賴大綱教材。新課程物理教學是開放的,許多先進科技知識的獲取,學生先于教師,多于教師,學生知道而教師不知道貌岸然的情況會經常出現,教師很可能是滯后的。在課堂上,隨著探究意識的增強,探究能力的提高,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日益尖銳,被學生難倒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在這種時候老師要敢于承認自已知識不足,“不是經常說后生可畏嗎?”我們注意發(fā)現和保護學生自主學習的嫩芽,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應的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不斷激勵學生主動學生,以促成學生自主發(fā)展。

(3)向學生學習

向學生學習,與學生共同成長,是新課程賦予我們教師的任務和使命。師生角色互換,是新課程教學體現出的新氣象。

從物理課程改革的內容來看,物理教學不在只是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與更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為單純的知識學習已不能滿足社會進步和人終身發(fā)展的需要, 學生必須學會學習以能在未來的各種環(huán)境與挑戰(zhàn)中不斷以新的學習適應新的需要,勇于潮頭,弄潮不息。因此,我們每一位物理教師教要轉變教育理念,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咀嚼教科書喂給學生,考試時教科書經過教師加工去檢查學生。新的教學方式,需要我們從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增長知識、能力;在增長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升華個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新課要求我們每一位物理教師調自已的教學能力,轉變角色,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作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服務者,學會研究學習,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使物理課改得以落實,為推動物理課改貢獻自已的微薄力量。

 

試題詳情

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物理教學改革實踐

 

最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教學的思想、教育的觀念都在改變和發(fā)展,其目的就是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素質,適應時代的要求。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教師必須將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貫穿在教學過程中。本文試圖結合作者本人的教學實踐,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物理教學改革實踐,探索改善初中物理教學,發(fā)揮物理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校里,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過程。在教學上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建構主義理論的觀點。 

1、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形成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即"為理解而學習"。這就要求,學習中不能只記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應付課本上的一些習題,要求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結構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初中物理教學之初,簡單物理現象盡管簡單,也要學生對知識形成多角的、豐富的理解,從而使他們在面對新問題時,能靈活利用它們解釋新現象,想出好辦法,形成解決各種問題的程序。例如:參照物的教學,就不應讓學生背該概念,而應該使學生能分析諸如同步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一周用多少時間的問題。還有一些是學生自己提的問題。教師要注意的是,使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并不是要讓他們學習更多更難、更深的內容,例如在運動這一章中,給學生過多過難的計算題是不適怡的,這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早地產生畏難心理,而且會模糊物理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學要的是提高學習的質量,使學生建構真正的、有效的知識。就是要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目的性。 

2、教學的過程是引導高級思維活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即"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這就要求教學要引導學生不斷思考,不斷地對各種信息和觀念進行加工和轉換,通過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完成對知識的建構。例如在進行光的折射教學時,在學生的面前放一杯水,里面斜插一支鉛筆,杯子后面放一幅圖,讓學生觀察后每個學生提一個問題、講一句話,然后大家記下這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先閱讀課本,再由教師引導一起討論,最終學到知識,關鍵是在此同時學生形成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教師常要針對所要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也可以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先讓學生去嘗試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組織學生討論、合作,在不妨礙學生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進他們解決問題。力求使學生的學習有探索性。 

3、教學的環(huán)境是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內容的、有力的協(xié)作環(huán)境。我們主張"學生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而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支持者"。所謂"師生互動",指的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師生相互交流與影響,不只是認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與互動,在作者的教學實踐中深深感覺到特別是初中學生,在他們的意志力還比較薄弱的時候,師生之間的感情因素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推動作用是重要的,我們決不應該忽視學生對教師的推動作用,要承認有些物理現象、物理問題是由學生先發(fā)現先提出來的,有些問題學生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教師這時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這樣不但能使教師自身有提高,更是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所謂"生生互動",指的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包括小組討論、相互評價、相互激勵、互幫互學等合作互助,以建立合作與競爭的生生關系。盡管初中學生在這一方面還不成熟,組織他們進行良好合作還比較困難,但不能忽視這一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物理知識特別是現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識都比較有趣,與生活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所以物理課正是訓練學生合作、發(fā)問、討論、總結、進步的最佳場所。

我們常采取合作式教學和交互式教學,正是建構主義理論所指的"重視社會性相互作用在學習中的作用"的主要體現。我們要多設一些對學生來說是力所能及的、有趣的、有探討性的課題,鼓勵他們去研究,可以以課內、課外或課內外結合等形式進行,要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見解。例如:在初中教學中讓學生做小實驗;每隔一段時間制作科技小報,讓他們多搜尋有用信息;以及小科技制作等等。在習題中有疑問時,用實驗、討論的方式來解決也更有利于促使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里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導師,能對學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給予正確的指導,但教師不是回答一切問題的百科全書,要相信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的任務是把它們開發(fā)出來,同時自己也從中汲取營養(yǎng)。就是說我們應著力使我們的教學形式具有開放性。 

4、教學中的"學生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個體之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建構之外,還有學生個體與其物理環(huán)境的作用也不能輕視。在建構性教學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信息源空前擴展,這對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另外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有力的建構工具。多樣化的豐富的信息源及其建構的工具可以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對物理知識其實并不為零,而是在學習物理課之前他們就已經有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有些是正確的,起積極作用,而有些是不正確的、模糊的起負面消極作用。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這個"相互作用",例如:對于簡單運動學生是有認識的,即物體移動就是運動,所以他們對"機械運動是物體位置的變化"比較容易接受,這是環(huán)境的正面影響。而學生卻習慣地認為樹木、房屋是不動的,所以對"靜止是相對的"及"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有不同的結論"就比較難接受,這是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我們要做的就是因勢利導在學生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強化環(huán)境的正面影響,克服和消除負面影響。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正面影響的強化,負面影響克服,都必須是學生主體自主的活動,教師是無法替代的。這就要求學生的學習有建設性。 

此外,建構主義教學要求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任務,因而我們提倡教學主體的實踐性,除了做好各種物理實驗之外,教學中必須有更多的實踐成分,包括知識與技術、生活應用和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均應把它納入學生的注意范圍。也就是重視教學的實踐性。 

建構主義理論啟示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的長期存在的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灌輸式教學,灌輸式教學把學生當作是接受的主體,而不是創(chuàng)建的主體;往往是教師提出問題,教師給出結果,是教師在代替學生建立知識體系,而不是學生自己建立知識體系。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欠缺發(fā)現新問題、運用新方法,提出新見解的能力,更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學生這個主體還不是完全的主體,是不能自主的主體,而教師則成了"保姆式主導"。建構式教學和灌輸式教學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主動搜集、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主動建構良好的認識結構。例如作者在電路這部分教學時償試如下進行:在未講電路時,開始就帶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分組實驗,每組3-4人,(同組男女合作效果更好),分給每組3-4個電鍵開關,三盞小燈珠及燈座,電池組,若干導線,只提1個實驗要求,就是讓三盞燈亮起來,另外每個小組都要就實驗提出1個以上表述正確的問題,各組提的問題不得重復。學生提出問題后就記在黑板上,比賽哪個組提出的問題多,接下來的幾節(jié)課就讓學生解決問題,有時是教師講解,有時是請學生代表上臺解答,有時是學生自行討論。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在學完電路分析這部分后進行的測試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比以往同期學生強多了。 

建構主義理論啟示我們要建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時代要求我們打破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以講授灌輸為主線的教學套路,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創(chuàng)新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我們姑且叫它"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在這里特別提一下,對知識作用認識--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作者認為知識不是教學目的,知識只是載體,是培養(yǎng)學生各能力的載體。我們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作者在進行畢業(yè)復習時,曾經用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初中物理知識結構圖比賽,要求列圖簡明,鼓勵求異求新,符合個人的思維記憶習慣,效果很好,許多學生給了教師意想不到的驚喜,學生本人在此過程中也構建了個人的知識體系,并使它完善。這里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提高了學生對知識建構的質量。 

總之,建構主義的學習和教學理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設想,對于物理科的教學改革,對于物理教學中進行的創(chuàng)新教學,對于發(fā)揮物理學科在提高學生素質中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義。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學習建構主義理論,按"主體-合作-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思路,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定能培養(yǎng)出適合新世紀要求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