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ABCD中,AD=2AB,F(xiàn)是AD的中點,作CE⊥AB,垂足E在線段AB上,連接EF、CF,則下列結論:
(1)∠DCF+∠D=90°;(2)∠AEF+∠ECF=90°;(3)S△BEC=2S△CEF;(4)若∠B=80°,則∠AEF=50°.
其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把所有正確結論的序號都填在橫線上)
【答案】(1)(2)(4)
【解析】分析:由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出(1)正確;
由ASA證明△AEF≌△DMF,得出EF=MF,∠AEF=∠M,由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性質得出CF=EM=EF,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出∠FEC=∠ECF,得出(2)正確;
證出S△EFC=S△CFM,由MC>BE,得出S△BEC<2S△EFC,得出(3)錯誤;
由平行線的性質和互余兩角的關系得出(4)正確;即可得出結論.
詳解:(1)∵F是AD的中點,∴AF=FD.
∵在ABCD中,AD=2AB,∴AF=FD=CD,∴∠DFC=∠DCF.
∵AD∥BC,∴∠DFC=∠FCB,∠BCD+∠D=180°,∴∠DCF=∠BCF,∴∠DCF=∠BCD,∴∠DCF+∠D=90°,故(1)正確;
(2)延長EF,交CD延長線于M,如圖所示: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AB∥CD,∴∠A=∠MDF.
∵F為AD中點,∴AF=FD.在△AEF和△DFM中,∵∠A=∠FDM,AF=DF,∠AFE=∠DFM,∴△AEF≌△DMF(ASA),∴EF=MF,∠AEF=∠M.
∵CE⊥AB,∴∠AEC=90°,∴∠AEC=∠ECD=90°.
∵FM=EF,∴CF=EM=EF,∴∠FEC=∠ECF,
∴∠AEF+∠ECF=∠AEF+∠FEC=∠AEC=90°,故(2)正確;
(3)∵EF=FM,∴S△EFC=S△CFM.
∵MC>BE,∴S△BEC<2S△EFC,故(3)錯誤;
(4)∵∠B=80°,∴∠BCE=90°﹣80°=10°.
∵AB∥CD,∴∠BCD=180°﹣80°=100°,∴∠BCF=∠BCD=50°,∴∠FEC=∠ECF=50°﹣10°=40°,∴∠AEF=90°﹣40°=50°,故(4)正確.
故答案為:(1)(2)(4).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矩形ABCD中,∠ABD、∠CDB的平分線BE、DF分別交邊AD、BC于點E、F.
(1)求證:四邊形BEDF是平行四邊形;
(2)當∠ABE為多少度時,四邊形BEDF是菱形?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古籍《周髀算經》中早有記載“勾三股四弦五”,下面我們來探究兩類特殊的勾股數(shù).通過觀察完成下面兩個表格中的空格(以下a、b、c為Rt△ABC的三邊,且a<b<c):
表一 表二
a | b | c | a | b | c | |
3 | 4 | 5 | 6 | 8 | 10 | |
5 | 12 | 13 | 8 | 15 | 17 | |
7 | 24 | 25 | 10 | 24 | 26 | |
9 | 41 | 12 | 37 |
(1)仔細觀察,表一中a為大于1的奇數(shù),此時b、c的數(shù)量關系是_____________,
a、b、c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細觀察,表二中a為大于4的偶數(shù),此時b、c的數(shù)量關系是_____________,
a、b、c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們還發(fā)現(xiàn),表一中的三邊長“3,4,5”與表二中的“6,8,10”成倍數(shù)關系,表一中的“5,12,13”與表二中的“10,24,26”恰好也成倍數(shù)關系……請直接利用這一規(guī)律計算:在Rt△ABC中,當,時,斜邊c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的坐標系中,畫出函數(shù)y=2與y=2x+6的圖象,并結合圖象求:
(1)方程2x+6=0的解;
(2)不等式2x+6>2的解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解“數(shù)學思想作為對學習數(shù)學幫助有多大?”一研究員隨機抽取了一定數(shù)量的高校大一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將調查得到的數(shù)據用下面的扇形圖和下表來表示(圖、表都沒制作完成).
選項 | 幫助很大 | 幫助較大 | 幫助不大 | 幾乎沒有幫助 |
人數(shù) | a | 543 | 269 | b |
根據圖、表提供的信息.
(1)請問:這次共有多少名學生參與了問卷調查?
(2)算出表中a、b的值. (注:計算中涉及到的“人數(shù)”均精確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①,正方形ABCD中,點A,B的坐標分別為(0,10),(8,4),點C在第一象限.動點P在正方形ABCD的邊上,從點A出發(fā)沿A→B→C→D→A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以相同的速度在x軸正半軸上運動,當點P到達A點時,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1)當P點在邊AB上運動時點Q的橫坐標x(長度單位)關于運動時間t(秒)的函數(shù)圖象如圖②所示,請寫出點Q開始運動時的坐標及點P運動速度;
(2)求正方形邊長及頂點C的坐標;
(3)在(1)中,設△OPQ的面積為S,求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4)如果點P、Q保持原速度不變,當點P沿A→B→C→D勻速運動時,OP與PQ能否相等?若能,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t的值;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矩形ABCD的長和寬分別為16cm和12cm,連接其對邊中點,得到四個矩形,順次連接矩形AEFG各邊中點,得到菱形l1;連接矩形FMCH對邊中點,又得到四個矩形,順次連接矩形FNPQ各邊中點,得到菱形l2;…如此操作下去,則l4的面積是cm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點A是雙曲線y= 在第一象限的分支上的一個動點,連結AO并延長交另一分支于點B,以AB為斜邊做等腰直角△ABC,點C在第四象限.隨著點A的運動,點C的位置也不斷變化,但點C始終在雙曲線y= (k<0)上運動,則k的值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中,∠C=90°,AC=8cm,BC=6cm,若動點P從點C開始,按C→A→B→C的路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2cm,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1)當t為何值時,CP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2)當t為何值時,CP把△ABC的面積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并求出此時CP的長;(說明: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3)當t為何值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