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的半徑為,是的弦,點在上,.若點到直線的距離為,則的度數(shù)為______.
【答案】,或
【解析】
分三種情況:當PC⊥AB交AB延長線上時,當AB垂直平分OP時,當點C在BA延長線上時,利用三角函數(shù),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分別求出的度數(shù).
如圖1,
當PC⊥AB交AB延長線上時,過點O作OE⊥AB于E,
∵,
∴AE=,
∵OA=2,
∴cos∠OAE=,
∴∠OAE=30°,
∴OE=1,
∵PC=1,OE⊥AB,PC⊥AB,
∴PC=OE,PC∥OE,
∴四邊形PCEO是平行四邊形,
∴OP∥AC,
∴∠OPA=∠PAB,
∵OA=OP,
∴∠OAP=∠OPA=∠PAB,
∴∠PAB=15°;
如圖2,當AB垂直平分OP時,
∵OP=2,∴PC=1,
∵OA=2,OC=1,
∴∠BAO=30°,
∴∠AOC=60°,
∵OA=OP,
∴∠OAP=∠OPA=60°,
∴AC⊥OP,
∴∠PAB=30°;
如圖3,當點C在BA延長線上時,可知四邊形POEC是平行四邊形,
∴OP∥AB,
∴∠AOP=∠OAB=30°,
∵OA=OP,
∵∠PAO=75°,
∴∠PAB=∠PAO+∠OAB=105°,
故答案為:,或.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點P為⊙O內(nèi)一點,A、B、C、D為圓上順次四個點,連接AB、CD,OM⊥AB于點M,連接MP并延長交CD于點N,連接PA、PB、PC、PD.
(1)如圖1,若A、P、C三點共線,B、P、D三點共線,且AC⊥BD,求證:PN⊥CD;
(2)如圖2,若PA=PD,PA⊥PD,PC=PB,PC⊥PB,求證:PN⊥CD;
(3)如圖3,在(2)的條件下,PA=10,PC=6,∠APB=60°,求MN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拋物線與軸交于、兩點,與軸交于點,其對稱軸為直線.
(1)直接寫出拋物線的解析式;
(2)把線段沿軸向右平移,設平移后、的對應點分別為、,當落在拋物線上時,求、的坐標;
(3)除(2)中的平行四邊形外,在軸和拋物線上是否還分別存在點、,使得以、、、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若存在,求出、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與軸交于點,與軸交于點,點、是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的點,于點,.
(1)求直線的函數(shù)解析式及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若、、的面積分別為,,,直接寫出,,的一個數(shù)量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第二象限,橫坐標分別是-4、-2、-1,雙曲線過、、三點,且.
(1)求雙曲線的解析式;
(2)過點的直線交軸于,交軸于,且,且交于另一點,求點坐標;
(3)以為邊(順時針方向)作正方形,平移正方形使落在軸上,點、對應的點、正好落在反比例函數(shù)上,求對應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拋物線()的頂點為,對稱軸與軸交于點,當以為對角線的正方形的另外兩個頂點、恰好在拋物線上時,我們把這樣的拋物線稱為美麗拋物線,正方形為它的內(nèi)接正方形.
(1)當拋物線是美麗拋物線時,則______;當拋物線是美麗拋物線時,則______;
(2)若拋物線是美麗拋物線時,則請直接寫出,的數(shù)量關系;
(3)若是美麗拋物線時,(2),的數(shù)量關系成立嗎?為什么?
(4)系列美麗拋物線(為小于的正整數(shù))頂點在直線上,且它們中恰有兩條美麗拋物線內(nèi)接正方形面積比為.求它們二次項系數(shù)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某數(shù)學活動小組選定測量小河對岸大樹BC的高度,他們在斜坡上D處測得大樹頂端B的仰角是30°,朝大樹方向下坡走6米到達坡底A處,在A處測得大樹頂端B的仰角是45°,若坡角∠FAE=30°,求大樹的高度(結(jié)果保留根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副三角尺(在中,,,在中,,)如圖擺放,點為的中點,交于點,經(jīng)過點,將繞點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交于點,交于點,則的值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數(shù)學活動課上,小明和小紅要測量小河對岸大樹BC的高度,小紅在點A測得大樹頂端B的仰角為45°,小明從A點出發(fā)沿斜坡走3米到達斜坡上點D,在此處測得樹頂端點B的仰角為31°,且斜坡AF的坡比為1:2.
(1)求小明從點A到點D的過程中,他上升的高度;
(2)依據(jù)他們測量的數(shù)據(jù)能否求出大樹BC的高度?若能,請計算;若不能,請說明理由.(參考數(shù)據(jù):sin31°≈0.52,cos31°≈0.86,tan31°≈0.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