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分析:(1)由BD=tcm,DE=4cm,可得BE=BD+DE=(t+4)cm,又由EF∥AC,即可得△BEF∽△BAC,然后根據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即可求得EF的長;
(2)分三種情況討論:①當DF=EF時,②當DE=EF時,③當DE=DF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即可求得答案;
(3)首先設P是AC的中點,連接BP,可證得點B,N,P共線,即可得點N沿直線BP運動,MN也隨之平移,設MN從ST位置運動到PQ位置,則四邊形PQST是平行四邊形,然后求得?PQST的面積即為MN所掃過的面積.
(1)∵BD=tcm,DE=4cm,
∴BE=BD+DE=(t+4)cm,
∵EF∥AC,
∴△BEF∽△BAC,
∴EF:AC=BE:BC,
即EF:10=(t+4):16,
解得
.
(2)分三種情況討論:
①當
時,有
∴點
與點
重合,∴
…
②當
時
∴
,解得:
③當
時,有
∴△DEF∽△ABC.
∴
,即
,解得:
.
綜上所述,當
、
或
秒時,△
為等腰三角形;
(3)整個運動過程中,MN所掃過的圖形的面積為
cm
2 設P是AC的中點,連接BP,
∵
∥
∴△
∽△
.
∴
∴
又
∴△
∽△
∴
∴點
沿直線BP運動,MN也隨之平移.
如圖,設MN從ST位置運動到PQ位置,
則四邊形PQST是平行四邊形.
∵
、
分別是
、
的中點,∴
∥DE,且ST=MN=
分別過點T、P作TK⊥BC,垂足為K,PL⊥BC,垂足為L,延長ST交PL于點R,則四邊形TKLR是矩形.
當t=0時,EF=
(0+4)=
TK=
EF·
·
·
當t=12時,EF=AC=10,PL=
AC·
·10·
∴PR=PL-RL=PL-TK=3-
∴S=ST·PR=2×
即整個運動過程中,MN所掃過的圖形的面積為
cm
2.
點評:此題綜合性很強,難度較大,注意掌握分類討論思想、方程思想與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注意掌握輔助線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