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正方形OABC的邊OA,OC在坐標軸上,點B的坐標為(﹣4,4).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x軸向點O運動;點Q從點O同時出發(fā),以相同的速度沿x軸的正方向運動,規(guī)定點P到達點O時,點Q也停止運動.連接BP,過P點作BP的垂線,與過點Q平行于y軸的直線l相交于點D.BD與y軸交于點E,連接PE.設點P運動的時間為t(s).
(1)∠PBD的度數(shù)為 , 點D的坐標為(用t表示);
(2)當t為何值時,△PBE為等腰三角形?
(3)探索△POE周長是否隨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若變化,說明理由;若不變,試求這個定值.

【答案】
(1)解:45°;(t,t)
(2)解:①若PB=PE,

由△PAB≌△DQP得PB=PD,

顯然PB≠PE,

∴這種情況應舍去.

②若EB=EP,

則∠PBE=∠BPE=45°.

∴∠BEP=90°.

∴∠PEO=90°﹣∠BEC=∠EBC.

在△POE和△ECB中,

∴△POE≌△ECB(AAS).

∴OE=CB=OC.

∴點E與點C重合(EC=0).

∴點P與點O重合(PO=0).

∵點B(﹣4,4),

∴AO=CO=4.

此時t=AP=AO=4.

③若BP=BE,

在Rt△BAP和Rt△BCE中,

∴Rt△BAP≌Rt△BCE(HL).

∴AP=CE.

∵AP=t,

∴CE=t.

∴PO=EO=4﹣t.

∵∠POE=90°,

∴PE=

= (4﹣t).

延長OA到點F,使得AF=CE,連接BF,如圖2所示.

在△FAB和△ECB中,

∴△FAB≌△ECB.

∴FB=EB,∠FBA=∠EBC.

∵∠EBP=45°,∠ABC=90°,

∴∠ABP+∠EBC=45°.

∴∠FBP=∠FBA+∠ABP

=∠EBC+∠ABP=45°.

∴∠FBP=∠EBP.

在△FBP和△EBP中,

∴△FBP≌△EBP(SAS).

∴FP=EP.

∴EP=FP=FA+AP

=CE+AP.

∴EP=t+t=2t.

(4﹣t)=2t.

解得:t=4 ﹣4

∴當t為4秒或(4 ﹣4)秒時,△PBE為等腰三角形


(3)解:∵EP=CE+AP,

∴OP+PE+OE=OP+AP+CE+OE

=AO+CO

=4+4

=8.

∴△POE周長是定值,該定值為8


【解析】解:(1)如圖1,
由題可得:AP=OQ=1×t=t(秒)
∴AO=PQ.
∵四邊形OABC是正方形,
∴AO=AB=BC=OC,
∠BAO=∠AOC=∠OCB=∠ABC=90°.
∵DP⊥BP,
∴∠BPD=90°.
∴∠BPA=90°﹣∠DPQ=∠PDQ.
∵AO=PQ,AO=AB,
∴AB=PQ.
在△BAP和△PQD中,

∴△BAP≌△PQD(AAS).
∴AP=QD,BP=PD.
∵∠BPD=90°,BP=PD,
∴∠PBD=∠PDB=45°.
∵AP=t,
∴DQ=t.
∴點D坐標為(t,t).
故答案為:45°,(t,t).
(1)易證△BAP≌△PQD,從而得到DQ=AP=t,從而可以求出∠PBD的度數(shù)和點D的坐標.(2)由于∠EBP=45°,故圖1是以正方形為背景的一個基本圖形,容易得到EP=AP+CE.由于△PBE底邊不定,故分三種情況討論,借助于三角形全等及勾股定理進行求解,然后結(jié)合條件進行取舍,最終確定符合要求的t值.(3)由(2)已證的結(jié)論EP=AP+CE很容易得到△POE周長等于AO+CO=8,從而解決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①,矩形ABCD的對角線ACBD交于點O,過點DDPOC,且DPOC,連接CP.

(1)判斷四邊形CODP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2)如圖②,如果題目中的矩形變?yōu)榱庑,判斷四邊?/span>CODP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3)如圖③,如果題目中的矩形變?yōu)檎叫危袛嗨倪呅?/span>CODP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

對于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我們有如下結(jié)論:到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即如圖,若PAPB,則點P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

請根據(jù)閱讀材料,解決下列問題:

如圖,直線CD是等邊ABC的對稱軸,點DAB上,點E是線段CD上的一動點(點E不與點C、D重合),連結(jié)AE、BEABE經(jīng)順時針旋轉(zhuǎn)后與BCF重合.

1)旋轉(zhuǎn)中心是點   ,旋轉(zhuǎn)了   (度);

2)當點E從點D向點C移動時,連結(jié)AF,設AFCD交于點P,在圖中將圖形補全,并探究APC的大小是否保持不變?若不變,請求出APC的度數(shù);若改變,請說出變化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解學生體育訓練的情況,某市從全市九年級學生中隨機抽取部分學生進行了一次體育科目測試(把成績結(jié)果分為四個等級:A級:優(yōu)秀;B級:良好;C級:及格;D級:不及格),并將測試結(jié)果繪成了如下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請根據(jù)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求本次抽樣測試的學生人數(shù);
(2)求扇形圖中∠α的度數(shù),并把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3)該市九年級共有學生9000名,如果全部參加這次體育測試,則測試等級為D的約有多少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①,在矩形ABCD中,AB10 cm,BC8 cm.P從點A出發(fā),沿A→B→C→D的路線運動,到點D停止;點Q從點D出發(fā),沿D→C→B→A的路線運動,到點A停止.若點P、點Q同時出發(fā),點P的速度為每秒1 cm,點Q的速度為每秒2 cm,a秒時,點P、點Q同時改變速度,點P的速度變?yōu)槊棵?/span>b cm,點Q的速度變?yōu)槊棵?/span>d cm.圖②是點P出發(fā)x秒后APD的面積S1(cm2)與時間x()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圖③是點Q出發(fā)x秒后AQD的面積S2(cm2)與時間x()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

(1)參照圖②,求ab及圖②中c的值;

(2)d的值;

(3)設點P離開點A的路程為y1(cm),點Q到點A還需要走的路程為y2(cm),請分別寫出改變速度后,y1y2與出發(fā)后的運動時間x()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出點P、點Q相遇時x的值;

(4)當點Q出發(fā)__ __秒時,點Q的運動路程為25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點A為函數(shù)y= (x>0)圖象上一點,連結(jié)OA,交函數(shù)y= (x>0)的圖象于點B,點C是x軸上一點,且AO=AC,則△ABC的面積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a-b2+a-b2=-4ab B. -a-b2+a-b2=a2+b2

C. -a-b)(a-b=a-b2 D. -a-b)(a-b=b2-a2

【答案】D

【解析】解析:∵-a-b2+a-b2=a+b2+a-b2=a2+2ab+b2+a2-2ab+b2=2a2+2b2

∴選項A與選項B錯誤;

-a-b)(a-b=-a+b)(a-b=-a2-b2=b2-a2,∴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

故選D.

型】單選題
結(jié)束】
8

【題目】x=1,y=,x2+4xy+4y2的值是

A. 2 B. 4 C. 32 D.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的周長是26cm,對角線AC與BD交于點O,AC⊥AB,E是BC中點,△AOD的周長比△AOB的周長多3cm,則AE的長度為(
A.3cm
B.4cm
C.5cm
D.8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a,b,c,記 ,那么三角形的面積為
古希臘幾何學家海倫(Heron,約公元50年),在數(shù)學史上以解決幾何測量問題而聞名.他在《度量》一書中,給出了公式①和它的證明,這一公式稱海倫公式.
我國南宋數(shù)學家秦九韶(約1202﹣﹣約1261),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邊求面積的秦九韶公式:
下面我們對公式②進行變形: = = = = =
這說明海倫公式與秦九韶公式實質(zhì)上是同一公式,所以我們也稱①為海倫﹣﹣秦九韶公式.
問題:如圖,在△ABC中,AB=13,BC=12,AC=7,⊙O內(nèi)切于△ABC,切點分別是D、E、F.

(1)求△ABC的面積;
(2)求⊙O的半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