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6496  446504  446510  446514  446520  446522  446526  446532  446534  446540  446546  446550  446552  446556  446562  446564  446570  446574  446576  446580  446582  446586  446588  446590  446591  446592  446594  446595  446596  446598  446600  446604  446606  446610  446612  446616  446622  446624  446630  446634  446636  446640  446646  446652  446654  446660  446664  446666  446672  446676  446682  446690  447090 

582.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分別是B1D1,A1B的中點,求證:EF∥AD1。

解析:要證兩條直線平行一是證這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再用平面幾何知識證明它們平行;二是用平行公理即平行直線的傳遞性,找到與它們都平行的“公共”直線。

這里E為D1B1的中點,易想到用構造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方法直接證明平行。因此,連AB1是非常重要的步驟。

證明:連AB1,則AB1過A­1B的中點F。

   又E為D1B1的中點,

   ∴EF為△AD1B1的中位線,

   則EF∥AD1

試題詳情

581. 已知空間四邊形ABCD中,E、H分別是AB、AD的中點。(1)如圖(甲)中,F(xiàn)、G分別是BC、CD的中點,求證: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2)如圖(乙)中,若F是BC上的點,G是DC上的點,且,求證:四邊形EFGH是梯形,并且直線EF、GH、AC共點。

證明:(1)如圖(甲),連結BD。

    ∵EH是的△ABD中位線,

    ∴EHBD,同理FGBD

    根據(jù)公理4,EHFG

    ∴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2)如圖(乙)由(1)知EHBD,又在△ABD中,

   ∴FG∥BD,F(xiàn)G=BD

   由公理4,∴EH∥FG,又FG>EH。

   ∴四邊形EFGH是梯形。

   則直線EF、GH相交,設EF∩GH=P

   則P∈EF,又EF平面ABC

   ∴P∈平面ABC,同理P∈平面ADC。

   又平面ABC∩平面ADC=AC

   由公理2,得P∈AC,

   即EF、GH、AC三條直線共點。

點評:證明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或者梯形,首先必須證明它是平面圖形,本題中的EH∥FG是關鍵

試題詳情

580. 求證:空間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是異面直線。

證明:如圖,假設空間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與BD不是異面直線。

則AC、BD共面于α,則A、B、C、D均在平面α內(nèi),這與已知“ABCD是空間四邊形(四個頂點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相矛盾。

故假設錯誤,因此AC、BD是異面直線。

點評:反證法是間接證法的一種,在立體幾何的證中經(jīng)

常用到。

試題詳情

579.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1中,E、F分別是AA1、AB的中點,試判斷下列各對線段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

   (1)AB與CC1;(2)A1B1與DC;

(3)A1C與D1B;(4)DC與BD1;

(5)D1E與CF

解析:(1)∵C∈平面ABCD,AB平面ABCD

     又CAB,C1平面ABCD

     ∴AB與CC1異面

(2)∵A1B1∥AB,AB∥DC,∴A1B1∥DC

(3)∵A1D1∥B1C1,B1C1∥BC,∴A1D1∥BC

   則A1、B、C、D1在同一平面內(nèi)

   ∴A1C與D1B相交

(4)∵B∈平面ABCD,DC平面ABCD

   又BDC,D1平面ABCD

   ∴DC與BD1異面

(5)如圖,CF與DA的延長線交于G,連結D1G,

   ∵AF∥DC,F(xiàn)為AB中點,

   ∴A為DG的中點,又AE∥DD1

   ∴GD1過AA1的中點E,

   ∴直線D1E與DF相交

試題詳情

578. 正方體ABCDA1B1C1D1中,若E、M、N分別是棱AB、BC及B1D1的中點,求異面直線DN與MC1所成的角。

解析:連NG、EM、EN、DE

∵ EMAC,NC1AC

∴ NC1EM

∴ NE∥MC1

∴ ∠DNE為異面直線DN與MC1所成的角

設AB=a,則DE=EN=GM=,DN=

△        DNE中,cos∠DNE=

∴ 異面直線DN與MC1所成的角為arccos.

試題詳情

577. 長方體ABCD-A’B’C’D’中,AB=2,BC=BB’=1,M、N分別是AD和BC中點,求異面直線MN和BC’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MN∥AC,AC∥A’C’,∴MN∥A’C’

∴ ∠BC’A’就是MN與BC’所成的角

△        BA’C中,BC’=,BA’=A’C’=

∴ cos∠BC’A’=

試題詳情

576. M、N分別是空間四邊形ABCD中AB、CD中點,求證:MN<(AD+BC)。

證明:取AC中點P,則MP=BC,NP=AD

∴ MN<MP+NP=(BC+AD)

試題詳情

575. 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a,BC=b,AA1=c,求異面直線BD1和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顯然,通過平移在長方體的表面及內(nèi)部不可能構造出一個BD1和B1C所成的角,但同時又為了使構造出的角便于計算,故可考慮補上一個與已知長方體相同的長方體DCEF-D1C1E1F1。具體作法是:延長A1D1,使A1D1=D1F1,延長B1C1至E1,使B1C1=C1E1,連E1F1,分別過E1、F1,作E1EC1C,F(xiàn)1FD1D,連EF,則長方體C1D1F1E-CDFE為所作長方體。

∵ BCD1F1

∴ BD1CF1

∴ ∠B1CF1就是異面直線BD1與B1C所成的角。

∵ BD2=a2+b2

∴ Rt△BDD1中,BD12=BD2+DD12=a2+b2+c2

∴ CF12=BD12=a2+b2+c2

∵ B1C2=b2+c2,B1F12=a2+4b2

∴ △B1CF1

  cos∠B1CF1=

(1)      當c>b時, cos∠B1CF1>0

 ∴ ∠B1CF1為銳角,∠B1CF1就是異面直線BD1和B1C所成的角

(2)      當c<b時,cos∠B1CF1<0

∴ ∠B1CF1是鈍角

∴ π-∠B1CF1就是異面直線BD1和B1C所成的角

(3)      當c=b時,∠B1CF1=900

∴ BD1⊥B1C

法二:作異面直線所成角的過程,其實就是平移異面直線的過程。借助于三角形中位線的平行性,也可以達到平移的目的。

如圖,分別取BC、BB1、B1D1的中點P、M、Q,連PM、MQ、PQ

則 MP∥B1C,MQ∥BD1

∴ ∠PMQ(或其補角)就是異面直線BD1與B1C所成的角

△        PMQ中,MP=B1C=

△        MQBD1=,PQ=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與解法一同樣的結果

試題詳情

574. 空間四邊形DABC中,P、Q為邊CD上兩個不同的點,M、N為AB上兩個不同的點,連PM、QN,如圖,問圖中共有多少對異面直線?

解析:為使計算異面直線條數(shù)的過程中不出現(xiàn)重、漏的現(xiàn)象,可采用逐步添加的方法。首先考慮空間四邊形DABC的四條邊DA、AB、BC、CD連同對角線AC、BD,這六條線段可形成三對異面直線DA與BC,AB與CD,AC與BD。

其次添加線段PM,則除去與PM相交的CD、AB,又可新形成4對異面直線,即PM與DA、BC、AC、BD。

因QN與PM位置等同,當添上QN時,也同樣新增4對異面直線。

最后注意到,PM與QN也是異面直線。

∴ 圖中共有3+4+4+1=12(對)異面直線

試題詳情

573. 四棱錐V-ABCD底面是邊長為4的菱形,∠BAD=1200,VA⊥底面ABCD,VA=3,AC與BD交于O,(1)求點V到CD的距離;(2)求點V到BD的距離;(3)作OF⊥VC,垂足為F,證明OF是BD與VC的公垂線段;(4)求異面直線BD與VC間的距離。

解析:用三垂線定理作點到線的垂線

在平面ABCD內(nèi)作AE⊥CD,E為垂足

∵ VA⊥平面ABCD

∴ AE為V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 VE⊥CD

∴ 線段VE長為點V到直線CD的距離

∵ ∠BAD=1200

∴ ∠ADC=600

∴ △ACD為正三角形

∴ E為CD中點,AE=

∴ VE=

  (2)∵ AO⊥BD

∴ 由三垂線定理VO⊥BD

∴ VO長度為V到直線BD距離

  VO=

  (3)只需證OF⊥BD

   ∵ BD⊥HC,BD⊥VA

   ∴ BD⊥平面VAC

   ∴ BD⊥OF

   ∴ OF為異面直線BD與VC的公垂線

  (4)求出OF長度即可

在Rt△VAC中

OC=AC=2,VC=

∴ OF=OC·sin∠ACF=OC·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