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下圖中的四個圖象分別代表對應的四種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分別加熱等質量的氯酸鉀與高錳酸鉀,反應過程中生成氧氣的質量變化
B.向含有鹽酸的氯化銅溶液中滴加過量燒堿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變化
C.向盛有10 g氧化鈉固體的燒杯中加水配成100 g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化
D.將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水稀釋至10%,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變化
思路解析:B中不應是一開始就產生沉淀,而是NaOH全中和掉了稀HCl后才產生沉淀Cu(OH)2;C中w(NaOH)最后應為10%;D中W(NaCl)不變。
答案:A
6.下列各組物質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能夠達到除掉雜質目的的是( )
A.NaOH中混有少量Na2CO3 B.Na2SO4中混有少量CaCO3
C.銅粉中混有少量鐵屑 D.KNO3中混有少量KOH
思路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除雜問題,對于除雜問題,要遵循除雜不引入雜質的宗旨。A中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鈉,B中引入了氯化鈣,C中銅不和稀鹽酸反應,而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過濾就可以得到銅單質,D中引入了氯化鉀。
答案:C
快樂時光
化石
地質系學生做野外實習,一個學生碰巧發(fā)現了一塊大化石。講師甲說這是一塊樹木化石,講師乙堅持是一根恐龍腿骨。雙方爭論不已。學生們不知道是誰說得對,但是他們知道兩位講師都要給他們的實習報告評分,于是一個聰明的同學在報告上寫,發(fā)現的是恐龍的木腿。
30分鐘訓練(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后)
5.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一定溫度下,NaCl的飽和溶液比它的不飽和溶液要濃
B.銅和氯化銀反應生成銀和氯化銅
C.濃硫酸不慎沾在皮膚上,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
D.酸跟堿作用而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
思路解析:氯化銀不溶于水,不與銅反應;濃H2SO4滴在皮膚上,應先用布抹去,再用大量水沖洗,最后再涂上NaHCO3溶液。
答案:BC
4.將下列不同pH的各組溶液混合,得到溶液的pH可能為7的是( )
A.pH=3 pH=4 B.pH=11 pH=7 C.pH=6 pH=8 D.pH=0 pH=5
思路解析:pH為7的時候溶液呈中性。A中兩個都是酸,則混合后也是酸,pH不可能為7;B中一個是堿性,一個是中性,混合后是堿性溶液,故也不可能是7;D中都是酸,同A。
答案:C
3.往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完全中和時為止,溶液的pH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 )
思路解析:酸的pH小于7,故開始的時候溶液的pH小于7,加入NaOH后,酸堿中和反應開始,溶液的酸性減小,則溶液的pH逐漸增大,當NaOH與HCl完全中和時呈中性,而中性溶液pH永遠不會大于7。
答案:B
2.(2010山東鄒城中考模擬)在實驗室用15 mL氫氧化鈉稀溶液和稀鹽酸進行中和反應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完成該實驗必須使用的儀器是:___________。
(2)要判斷氫氧化鈉恰好被鹽酸中和,需要加入___________試劑,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
(3)要從中和后的溶液中獲取氯化鈉晶體,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或“量筒、錐形瓶、膠頭滴管”)
(2)無色酚酞 溶液恰好由紅色變?yōu)闊o色
(3)蒸發(fā)、結晶
1.做酸堿中和實驗時,取一支試管,倒入2 mL氫氧化鈉稀溶液,再滴入1-2滴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然后用___________逐漸滴入稀鹽酸,同時不停地___________,直至溶液恰好變成___________色為止。此時試管內溶液的___________比滴加稀鹽酸前一定___________。
答案:膠頭滴管 振蕩 無 pH 減小
3.人的胃液呈___________性。污水中的含酸量超標時,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進行中和處理。
答案:酸 熟石灰
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2.中和反應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和OH-結合生成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稱為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反應。
答案: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