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286  2294  2300  2304  2310  2312  2316  2322  2324  2330  2336  2340  2342  2346  2352  2354  2360  2364  2366  2370  2372  2376  2378  2380  2381  2382  2384  2385  2386  2388  2390  2394  2396  2400  2402  2406  2412  2414  2420  2424  2426  2430  2436  2442  2444  2450  2454  2456  2462  2466  2472  2480  447348 

2.燃料的燃燒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考慮,在煤氣、沼氣和氫氣中,首選的燃料是________;近年來農村中大力推廣使用沼氣,沼氣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煤氣的主要成份是CO,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2 氫氣;CH4;  2CO+O22CO2。

試題詳情

1.(07沈陽)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蘊藏量是有限的,開發(fā)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中屬于清潔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太陽能      D.天然氣

試題詳情

2.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例1.“可燃冰”是天然氣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晶體物質,化學式可用CH4·8H2O表示,主要存在于凍土層和海底大陸架中,每1 m3“可燃冰”能釋放出20m3的甲烷氣體.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可燃冰”將成為人類新的后繼能源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具有清潔衛(wèi)生的優(yōu)點   D.我國青藏高原凍土層可能存在“可燃冰”

簡析:“可燃冰”雖然在海底及凍土層中含量很多,但資源還是有限的,消耗多少,就減少多少,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

答案:B。

習題:

試題詳情

2.用水滅火的原理是

A.僅是降低溫度             B.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僅是隔絕空氣             D.既降低溫度,又起隔絕空氣的作用

答案:1 B;2 D。

試題詳情

1.下列關于燃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燃燒一定是發(fā)光、發(fā)熱的現(xiàn)象    B.有發(fā)光、發(fā)熱的現(xiàn)象一定是燃燒

C.燃燒一定是化學反應        D.溫度低于可燃物著火點,就不會燃燒

試題詳情

1.燃燒與滅火

例1.燃燒木柴時,通常把木柴架空才能燃燒得更旺,這是因為

A.使木柴與空氣充分接觸     B.木柴具有可燃性

C.溫度易達到木柴的著火點    D.木柴架空容易散熱

簡析:物質燃燒必須具備三條件:具有可燃性、有氧氣存在、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木柴架空后燃燒更旺是由于木柴與空氣接觸面增多,使木柴與空氣充分接觸。

答案:A。

例2.鎂等活潑金屬可以在二氧化碳中劇烈燃燒,金屬鈉遇水可能會發(fā)生爆炸,它們都不與煤油反應,有的還可以保存在煤油中。試推測比鎂、鈉都活潑的金屬鉀著火,可以用作滅火劑的是

A.水      B.干冰     C.黃沙     D.煤油

簡析:鉀的化學性質比鈉、鎂活潑。由此可推測鉀能與CO2、水發(fā)生反應,因此,金屬鉀著火,不能用水、干冰來滅火。燃著的鉀能點燃煤油。

答案:C。

習題:

試題詳情

1.C  2.C  3.A  4.C  5.C  6.B  7.B  8.D  9.A  10.B  11.C  12.D  13. 100  14. 不變  15.方案一:需10g食鹽固體和40g水  方案二:需25g質量分數為40%的食鹽溶液和25g水  方案三:需20g質量分數為15%的食鹽溶液,7g食鹽固體和23g水  16.(1)18%  50mL  (2)7.5mL

試題詳情

16.將10.8g固體氫氧化鈉溶于49.2g水中,配成密度為1.2g/cm3的溶液。

(1)求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及該溶液的體積;

(2)若將上述氫氧化鈉溶液稀釋到16%,求需加水的質量。

試題詳情

15.要配制50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溶液,F(xiàn)提供25質量分數為40%的食鹽溶液、20質量分數為15%的食鹽溶液及足量的固體食鹽和水。請選用上述藥品,設計三種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只要說明配制時所需要的各種藥品的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試題詳情

14.將2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無硝酸鉀晶體存在)升溫至3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