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wǎng)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ⅰ)物塊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
 
;
(ⅱ)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
 

(ⅲ)在物塊Q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ⅳ)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回答下列問題:
(。⿲嶒灢襟E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實驗測得的μ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量的誤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分析:(1)物塊由A到B點過程,由動能定理可以求出物塊到達B時的動能;
物塊離開C點后做平拋運動,由平拋運動的知識可以求出物塊在C點的速度,然后求出在C點的動能;
由B到C,由動能定理可以求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由功的計算公式可以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
(2)多次實驗的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誤差偏大的原因是存在摩擦阻力.
解答:解:(1)①從A到B,由動能定理得:mgR=EKB-0,則物塊到達B時的動能:EKB=mgR;
②離開C后,物塊做平拋運動,
水平方向:s=vCt,
豎直方向:h=
1
2
gt2,
物塊在C點的動能:EKC=
1
2
mvC2
解得:EKC=
mgs2
4h
;
③由B到C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Wf=
1
2
mvC2-
1
2
mvB2,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R-
mgs2
4h

④B到C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μmgL=mgR-
mgs2
4h
,則:μ=
R
L
-
s2
4hL
;
(2)實驗步驟④⑤的目的,是通過多次實驗減小實驗結果的誤差;
實驗測得的μ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量的誤差之外,其他的可能是圓弧軌道存在摩擦,接縫B處不平滑等.
故答案為:(1)mgR;
mgs2
4h
;mgR-
mgs2
4h
;
R
L
-
s2
4hL
.(2)是通過多次實驗減小實驗結果的誤差;圓弧軌道存在摩擦,接縫B處不平滑等.
點評:熟練應用動能定理、平拋運動規(guī)律、功的計算公式即可正確解題,學會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來實驗結果分析,注意實驗誤差不會沒有,只能降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飰K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
 
;
(ⅱ)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
 

(ⅲ)在物塊Q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ⅳ)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4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上學期八校聯(lián)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4分)①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選擇:鐵架臺、電磁打點計時器、復寫紙、低壓直流電源、天平、重物、紙帶、導線、秒表、開關、夾子,還缺少的器材是                  。

②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一薄的金屬圓片的直徑,讀出圖中的示數(shù),

該金屬圓片的直徑的測量值為         cm

(2)(8分)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ⅰ)物塊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__________;

(ⅱ)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塊Q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3-2014江西贛縣中學北校區(qū)高二8月分班考試物理試卷(實驗班)(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

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飰K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__________;

(ⅱ)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塊Q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問題:

(。⿲嶒灢襟E④⑤的目的是             。

(ii)已知實驗測得的μ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量的誤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物理(大綱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A點由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飰K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__________;

(ⅱ)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塊Q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問題:

(。⿲嶒灢襟E④⑤的目的是            。

(ii)已知實驗測得的μ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量的誤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