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長等于2
6
的線段AB的兩個端點分別在直線y=
6
2
x
y=-
6
2
x
上滑動,線段AB中點M的軌跡為C;
(Ⅰ)求軌跡C的方程;
(Ⅱ)設過點(0,1)的直線l與軌跡C交于P,Q兩點,問:在y軸上是否存在定點T,使得不論l如何轉(zhuǎn)動,
TP
TQ
為定值.
分析:(Ⅰ)設M(x,y),A(x1
6
2
x1),B(x2,-
6
2
x2)
,|AB|=2
6
,由中點坐標公式及兩點間距離公式可得軌跡C的方程;
(Ⅱ)若l不與y軸重合,設直線l方程為y=kx+1,代入橢圓C的方程得x的二次方程,設P(x3,kx3+1),Q(x4,kx4+1),由向量數(shù)量積運算及韋達定理可把
TP
TQ
表示為t的式子,為使
TP
TQ
為定值,可求得t值,從而得到此時點T坐標,當l與y軸重合時易驗證;
解答:解:(Ⅰ)設M(x,y),A(x1,
6
2
x1),B(x2,-
6
2
x2)
,
則x1+x2=2x,x1-x2=
4y
6
,代入|AB|=
(x1-x2)2+
6
4
(x1+x2)2
=2
6
,
得軌跡C的方程為
16y2
6
+6x2=24
,即
y2
9
+
x2
4
=1
;
(Ⅱ)(1)若l不與y軸重合,設直線l方程為y=kx+1,代入橢圓C的方程得(4k2+9)x2+8kx-32=0,
設P(x3,kx3+1),Q(x4,kx4+1),
x3+x4=-
8k
4k2+9
,x3x4=-
32
4k2+9
;
設點T(0,t),則
TP
TQ
=x3•x4+(kx3+1-t)•(kx4+1-t)
=(1+k2)x3x4+k(1-t)(x3+x4)+(1-t)2
=
-32(1+k2)-8k2(1-t)+(1-t)2(4k2+9)
4k2+9

=
[-40+8t+4(1-t)2]k2+[-32+9(1-t)2]
4k2+9
,
使
TP
TQ
為定值,則 
-32+9(1-t)2
-40+8t+4(1-t)2
=
9
4
,
解得t=
29
9
,即對于點T(0,
29
9
)
總有
TP
TQ
=
16×7
9×9
;
(2)當l與y軸重合時,P(0,3),Q(0,-3),對于點T(0,
29
9
)
也有
TP
TQ
=
16×7
9×9
,
故在y軸上存在定點T(0,
29
9
)
使得
TP
TQ
為定值.
點評:本題考查軌跡方程的求解、平面向量數(shù)量積的運算、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等內(nèi)容,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定長為10的線段AB的兩端點都在拋物線y2=8x上,則AB中點M的橫坐標的最小值為( 。
A、3
B、4
C、
25
8
D、
25
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定長為6的線段AB的端點A、B在拋物線y2=-4x上移動,則AB的中點到y(tǒng)軸的距離的最小值為(  )
A、6B、5C、3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定長等于2
6
的線段AB的兩個端點分別在直線y=
6
2
x
y=-
6
2
x
上滑動,線段AB中點M的軌跡為C;
(Ⅰ)求軌跡C的方程;
(Ⅱ)設過點(0,1)的直線l與軌跡C交于P,Q兩點,問:在y軸上是否存在定點T,使得不論l如何轉(zhuǎn)動,
TP
TQ
為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重點高中高考命題比賽數(shù)學參賽試卷03(理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定長等于的線段AB的兩個端點分別在直線上滑動,線段AB中點M的軌跡為C;
(Ⅰ)求軌跡C的方程;
(Ⅱ)設過點(0,1)的直線l與軌跡C交于P,Q兩點,問:在y軸上是否存在定點T,使得不論l如何轉(zhuǎn)動,為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