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個自然群落中的一條普通食物鏈的順序是
A. 自養(yǎng)生物→食草動物→異養(yǎng)生物
B. 自養(yǎng)生物→食草動物→次級消費者
C. 異養(yǎng)生物→食草動物→次級消費者
D. 自養(yǎng)生物→次級消費者→異養(yǎng)生物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腸干細胞通過增殖分化使小腸上皮細胞得到更新,科研人員對此進行研究。
(1)小腸干細胞以____________分裂方式進行增殖,并分化為潘氏細胞和____________細胞,如圖1。潘氏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溶菌酶等抗菌物質,抵抗外來病原體,參與小腸微環(huán)境的____________(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反應。
(2)小腸干細胞特異性地表達L蛋白,并且每個細胞中的表達量基本一致?蒲腥藛T利用____________酶和DNA連接酶將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與L蛋白基因連接,轉入小鼠受精卵細胞中。從轉基因小鼠體內分離小腸干細胞進行離體培養(yǎng),定期從培養(yǎng)液中取樣,測定樣品的綠色熒光強度,檢測結果可反映出小腸干細胞____________的多少。
(3)科研人員在上述小腸干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藥物T,幾天后洗去藥物,轉入新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記為第0天),定期取樣并測定樣品的綠色熒光強度,結果如圖2。藥物T處理使蛋白S的合成量下降,藥物T處理停止后0~4天,小腸干細胞中蛋白S的含量仍較低。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推測,蛋白S對小腸干細胞的凋亡有____________作用。
(4)研究發(fā)現(xiàn),蛋白S含量較低時,小腸干細胞會分泌W因子,并作用于周圍的小腸干細胞。據(jù)此推測,上述實驗中第4天后熒光強度逐步恢復的原因是W因子____________。
(5)綜合上述研究分析,小腸受到外界環(huán)境刺激時,能通過多種調節(jié)作用維持小腸干細胞數(shù)目的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種細胞或組織圖像(D中細胞取自豬的血液),請據(jù)圖回答:
(1)科學家依據(jù) 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屬于原核細胞的是 (填標號)。
(2)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標號), A、B所示細胞都有的細胞器是 。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 ,圖中能表示生命系統(tǒng)個體層次的是 (填標號)。
(4)提取細胞膜時通常選用D圖中的 細胞,原因是 。
(5)B、E兩類生物主要區(qū)別:B類生物一般含 ,能進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謝類型是 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人體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膜和線粒體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B.高爾基體與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有關
C.核孔是核質之間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D.胰島素的修飾加工由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共同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個細胞周期中,染色體數(shù)目倍增,染色單體形成,染色體在細胞核中最早顯現(xiàn),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最為清晰的時期依次為( )
①分裂間期 ②分裂前期 ③分裂中期 ④分裂后期 ⑤分裂末期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⑤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中用洋蔥鱗片葉做材料而不能用大腸桿菌等原核生物替代
B.染色常用的染液為0.01g/mL的龍膽紫溶液,也可用醋酸洋紅替代
C.最好選用分裂中期的圖象進行觀察,此時染色體形態(tài)最清晰
D.低溫處理與觀察不能同時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某綠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閉容器內暗處理后,測得容器內CO2和O2濃度相等(氣體含量相對值為1)。在天氣晴朗時的早6點移至陽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繼續(xù)測量兩種氣體的相對含量,變化情況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時刻為10點與20點
B. 20點以后該植物的細胞呼吸方式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C. 該植物17點時有機物積累量少于19點時
D. 該植物10點時細胞中[H]的總產(chǎn)生量少于8點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