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參觀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氣為中心,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目標的“豬—沼—魚—肥—糧蔬”生態(tài)模式時繪出了如下模式圖,請分析回答:
(1)構(gòu)建以沼氣為中心的“豬—沼—魚—肥—糧蔬”生態(tài)模式時所依據(jù)的生態(tài)學原理是                       ,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最大的優(yōu)點是                            。
(2)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是                 ,若要生產(chǎn)3 kg雞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
(3)沼氣池中有產(chǎn)甲烷菌和不產(chǎn)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態(tài)學作用主要是         

(1)物質(zhì)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 實現(xiàn)物質(zhì)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減少環(huán)境污染。
(2)水稻和大豆  15
(3)分解有機物,產(chǎn)生沼氣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22分) Ⅰ.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下圖1所示實驗裝置探究酵母菌能否進行無氧呼吸,操作如下:
配制5% 的葡萄糖溶液20 mL,經(jīng)煮沸冷卻后注入裝置中的廣口瓶中,向瓶中加入適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最后以石蠟油封住瓶中液面。連接廣口瓶與裝有BTB溶液的試管,將裝置置于適宜條件下,觀察BTB溶液顏色及培養(yǎng)液的溫度變化。(注:BTB溶液在CO2濃度為0.03% 時呈紅色,當CO2濃度大于0.03% 時呈黃色,小于0.03% 時呈紫色)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小組首先將干酵母加入2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進行活化培養(yǎng),圖2是酵母菌活化過程中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實驗中最好選擇圖中___________點時的酵母菌作為材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將葡萄糖溶液進行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排除環(huán)境因素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還應該設計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與上述實驗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對照實驗中的BTB溶液仍然保持紅色,實驗組中的BTB溶液顏色變化為_____________,為了進一步確認酵母菌進行了無氧呼吸,還需檢測培養(yǎng)液中是否有___________產(chǎn)生。
Ⅱ.某小組同學查閱并學習了植物生長素的有關內(nèi)容“植物的向重力性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通常植物幼苗在水平放置時,根向地彎曲生長,表現(xiàn)為正向重力性;莖則背地彎曲生長,表現(xiàn)為負向重力性。植物的向重力性是由于重力引起根、莖器官內(nèi)生長素分布不均而導致的差異生長!彪S后,他們提出了問題:“植物的葉是否也有向重力性呢?”由此,該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請你參與其中,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假設】植物葉片具有向重力性
【實驗材料】蔥葉
【實驗步驟】(1)選取蔥葉并分組:用剪刀在蔥葉的基部剪斷,選擇直的蔥葉。
A組:蔥幼葉;    B組:未成熟葉(介于幼葉與成熟葉之間);   C組:成熟葉
(2)固定:將A、B、C葉橫放在同一培養(yǎng)皿中,葉基端放在培養(yǎng)皿中,葉尖端放在培養(yǎng)皿緣外,在葉中部用透明膠將葉固定在培養(yǎng)皿緣上。
(3)加水:加清水于培養(yǎng)皿中,葉基浸入水中培養(yǎng)24小時。
(4)重復實驗:重復多次。
【分析思考】
(1)從實驗假設和步驟來看,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什么?                    
(2)由于重力的作用,蔥葉的生長素是如何分布的?                      ;
(3)上述固定蔥葉的培養(yǎng)皿還需做怎樣的外部處理,才能保證控制了變量?          ;
【實驗結(jié)果】A組葉片向上彎曲,彎曲程度最大;B組葉片向上彎曲,彎曲程度較A組。籆組葉片幾乎不彎曲;
【結(jié)論】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吉林省吉林市高三開學摸底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4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通過資料查找發(fā)現(xiàn):在15℃~35℃范圍內(nèi),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增長較快。為了探究酵母菌種群增長的最適溫度是多少,他們設置了5組實驗,每隔24 h取樣檢測一次,連續(xù)觀察7天。下表是他們進行相關探究實驗所得到的結(jié)果:(單位:×106個/mL)

溫度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請根據(jù)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每隔24小時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在顯微鏡下進行細胞計數(shù),并以多次計數(shù)的平均值估算試管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這種方法稱為_________法。

(2)據(jù)表分析,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最適溫度約是___℃。在上述實驗條件下,不同溫度下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隨時間變化的相同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在坐標中畫出上述實驗過程中不同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達到K值時的數(shù)量柱形圖。

(4)為了使實驗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需要嚴格控制實驗中的_____________(至少兩項)等無關變量。同一溫度條件下,若提高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起始種群數(shù)量,則該組別中酵母菌到達K值的時間將________(“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若其他條件保持不變,適當提高培養(yǎng)液的濃度,則該組別的K值將_______(“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2分) Ⅰ.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下圖1所示實驗裝置探究酵母菌能否進行無氧呼吸,操作如下:

配制5% 的葡萄糖溶液20 mL,經(jīng)煮沸冷卻后注入裝置中的廣口瓶中,向瓶中加入適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最后以石蠟油封住瓶中液面。連接廣口瓶與裝有BTB溶液的試管,將裝置置于適宜條件下,觀察BTB溶液顏色及培養(yǎng)液的溫度變化。(注:BTB溶液在CO2濃度為0.03% 時呈紅色,當CO2濃度大于0.03% 時呈黃色,小于0.03% 時呈紫色)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小組首先將干酵母加入2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進行活化培養(yǎng),圖2是酵母菌活化過程中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實驗中最好選擇圖中___________點時的酵母菌作為材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將葡萄糖溶液進行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排除環(huán)境因素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還應該設計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與上述實驗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對照實驗中的BTB溶液仍然保持紅色,實驗組中的BTB溶液顏色變化為_____________,為了進一步確認酵母菌進行了無氧呼吸,還需檢測培養(yǎng)液中是否有___________產(chǎn)生。

Ⅱ.某小組同學查閱并學習了植物生長素的有關內(nèi)容“植物的向重力性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通常植物幼苗在水平放置時,根向地彎曲生長,表現(xiàn)為正向重力性;莖則背地彎曲生長,表現(xiàn)為負向重力性。植物的向重力性是由于重力引起根、莖器官內(nèi)生長素分布不均而導致的差異生長。”隨后,他們提出了問題:“植物的葉是否也有向重力性呢?”由此,該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請你參與其中,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假設】植物葉片具有向重力性

【實驗材料】蔥葉

【實驗步驟】(1)選取蔥葉并分組:用剪刀在蔥葉的基部剪斷,選擇直的蔥葉。

    A組:蔥幼葉;    B組:未成熟葉(介于幼葉與成熟葉之間);   C組:成熟葉

(2)固定:將A、B、C葉橫放在同一培養(yǎng)皿中,葉基端放在培養(yǎng)皿中,葉尖端放在培養(yǎng)皿緣外,在葉中部用透明膠將葉固定在培養(yǎng)皿緣上。

(3)加水:加清水于培養(yǎng)皿中,葉基浸入水中培養(yǎng)24小時。

(4)重復實驗:重復多次。

【分析思考】

(1)從實驗假設和步驟來看,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什么?                    

(2)由于重力的作用,蔥葉的生長素是如何分布的?                       ;

(3)上述固定蔥葉的培養(yǎng)皿還需做怎樣的外部處理,才能保證控制了變量?           ;

【實驗結(jié)果】A組葉片向上彎曲,彎曲程度最大;B組葉片向上彎曲,彎曲程度較A組小;C組葉片幾乎不彎曲;

【結(jié)論】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重慶市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4分) 為探究光照和重力兩種因素對生長素在植物體內(nèi)的分布哪個影響更大,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玉米幼苗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探究。

(注:丁向上彎曲生長,丙也向上彎曲生長,但與丁相比,彎曲度要小一些)

 

根據(jù)圖示的實驗現(xiàn)象回答:

(1) 由甲、乙裝置內(nèi)的玉米苗生長情況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2) 由甲、丁裝置內(nèi)的玉米苗生長情況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3) 由乙、丙、丁裝置內(nèi)的玉米苗生長情況可知________對生長素在植物體內(nèi)的分布影響更大,但都是通過影響生長素在        的橫向運輸所致。

(4) 如果實驗剛開始后使整個實驗裝置失去重力,丙裝置的幼苗生長方向?qū)⑹牵?u>          。

(5) 右圖是根、莖對生長素作用的反應曲線,圖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側(cè)的是      、莖的遠地側(c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山東省濰坊市高考模擬理科綜合能力測試 題型:綜合題

(17分)

人類的某些遺傳病男女發(fā)病機率差別很大,主要原因:一是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稱為伴性遺傳;二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但是雜合子男女表現(xiàn)的性狀不同,稱為從性遺傳。請根據(jù)以下兩個實例,回答相關問題:

實例一:假肥大性肌營養(yǎng)不良。患者幾乎全部為男性,在成年前因所有肌肉纖維壞死而死亡,無生育能力。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

實例二:遺傳性斑禿(早禿)。患者絕大多數(shù)為男性,一般從35歲開始以頭頂為中心脫發(fā)。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

   (1)請簡要說明假肥大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患者幾乎全部為男性的原因_______。如果女性患病,最可能是患者發(fā)生了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已妊娠的婦女到醫(yī)院做遺傳咨詢時向醫(yī)生的敘述:我的父母都正常,一個哥哥患假肥大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死亡,姐姐正常,她生了一個正常的女兒和一個患該病的兒子。

①請根據(jù)她的敘述在右面方框中畫出遺傳系譜圖。

      (圖例:□ ○正常男、女  ■●患病男、女)

②該女子與她姐姐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③該女子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④假如你是醫(yī)生,你給出的建議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⑤若要確定胎兒是否患病,應采取________手段。

   (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針對遺傳性斑禿(早禿)開展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表:

組別

家庭教

類型

子女情況

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

男性早禿

女性早禿

1

5

早禿

正常

1

2

2

1

2

2

正常

早禿

0

1

2

0

3

15

正常

正常

8

9

3

0

4

1

早禿

早禿

0

1

1

0

請回答:(相關基因用B、b表示)

①第________組家庭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說明早禿不符合一般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點。

②請簡要說出早禿患者多數(shù)為男性的原因________

③第4組家庭女兒和兒子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