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某化學實驗興趣小組為探究實驗室制備Cl2 的過程中有水蒸氣和HCl揮發(fā)來,同時證明氯氣的某些性質,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支撐用的鐵架臺省略):
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方法中,可制得氯氣的是①②③④⑤.
①MnO2和濃鹽酸混合共熱    ②MnO2、NaCl和濃硫酸混合共熱
③次氯酸鈉和濃鹽酸混合  ④KClO3和濃鹽酸混合共熱  ⑤KMnO4和濃鹽酸混合
(2)若用含有0.2mol HCl 的濃鹽酸與足量MnO2反應制取Cl2,制得的Cl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總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濃鹽酸的濃度隨反應的不斷進行逐漸變稀,變稀后將不再反應.
(3)①裝置B的作用是證明有水蒸氣產生,現(xiàn)象是白色固體變藍色.
②裝置C和D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說明的問題是氯氣無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裝置E 的作用應該是吸收氯氣.
④寫出裝置F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g++Cl-=AgCl↓.
(4)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有缺陷,不能確認最終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氣體只有一種,為了保證實驗結論的可靠性,證明最終通入AgNO3溶液的氣體只有一種,乙同學提出在某兩個裝置之間再加一個裝置.你認為該裝置應加在E與F之間(填裝置字母序號),裝置中應加入碘化鉀淀粉試液.

分析 加入條件下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也可用次氯酸鈉和濃鹽酸混合④KClO3和濃鹽酸混合共熱⑤KMnO4和濃鹽酸混和,裝置中無水硫酸銅用于吸收檢驗水,干燥的氯氣不能使有色布條褪色,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D中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E中四氯化碳吸收氯氣,防止干擾F中氯化氫的檢驗,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加入條件下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也可用次氯酸鈉和濃鹽酸混合④KClO3和濃鹽酸混合共熱⑤KMnO4和濃鹽酸混和,裝置中無水硫酸銅用于吸收檢驗水,干燥的氯氣不能使有色布條褪色,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D中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E中四氯化碳吸收氯氣,防止干擾F中氯化氫的檢驗,
(1)①MnO2和濃鹽酸混合共熱 ②MnO2、NaCl和濃硫酸混合共熱③次氯酸鈉和濃鹽酸混合④KClO3和濃鹽酸混合共熱⑤KMnO4和濃鹽酸混和.都是實驗式常用制備氯氣的方法,
故答案為:①②③④⑤;
(2)濃鹽酸與足量MnO2反應制取Cl2,反應需要加熱,氯化氫易揮發(fā),反應消化氯化氫,隨反應的不斷進行濃鹽酸的濃度逐漸變稀,稀鹽酸不反應不與MnO2反應,
故答案為:濃鹽酸的濃度隨反應的不斷進行逐漸變稀,變稀后將不再反應;
(3)①硫酸銅吸水生成藍色硫酸銅晶體,檢驗含有水蒸氣,故答案為:證明有水蒸氣產生;白色固體變藍色;
②干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說明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與次氯酸,鹽酸不具有漂白性,所以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是次氯酸,故次氯酸漂白性,故答案為:氯氣無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用四氯化碳吸收氯氣,防止干擾F中氯化氫的檢驗,故答案為:吸收氯氣;
④氯化氫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反應離子方程式為Ag++Cl-=AgCl↓,故答案為:Ag++Cl-=AgCl↓;
(4)氯氣與水反應會生成鹽酸,干擾F中氯化氫的檢驗,故在E、F之間加一裝置,用碘化鉀淀粉試液檢驗氯氣是否被完全吸收,
故答案為:E與F;碘化鉀淀粉試液.

點評 本題考查氯氣的制取原理、實驗裝置評價與理解、氯氣的性質、氯離子檢驗等,為高考常見題型,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難度不大,關鍵是清楚實驗的目的與原理.注意用可溶性固體氯化物和濃硫酸代替濃鹽酸,原理是利用高沸點的酸制備揮發(fā)性酸,生成的硫酸鹽應為可溶性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硫酸性質是中學化學學習的重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中學化學中利用物質與濃硫酸共熱可制備SO2氣體,寫出用濃硫酸還可制備不同類別的氣體的名稱:乙烯(寫一種).
(2)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以及SO2的性質,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有關實驗.

①裝置B的作用是貯存多余的氣體.B中應放置的液體是d(填序號)
a.飽和Na2SO3溶液             b.酸性 KMnO4溶液
c.濃溴水                     d.飽和NaHSO3溶液
②反應完畢后,燒瓶中還有一定量的余酸,使用足量的下列藥品不能用來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的確有余酸的是b(填序號).
a.Fe粉b.BaCl2溶液       c.CuO    d.Na2CO3溶液
③實驗中某學生向A中反應后溶液中通入一種常見氣體單質,使銅片全部溶解且僅生成硫酸銅溶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Cu+2H2SO4+O2=2CuSO4+2H2O.
④為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C中盛有氯水,充分反應后,取C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別進行如下實驗: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紅溶液,紅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Ⅲ(填“I”、“Ⅱ”或“Ⅲ”);C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SO2+2H2O=4H++2Cl-+SO42-.D中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當通入二氧化硫至試管D中溶液顯中性時,該溶液中c(Na+)=2 c(SO32-)+c(HSO3-)(用含硫微粒濃度的代數(shù)式表示).
(3)利用FeCl3溶液的氧化性也可以吸收SO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2Fe3++SO2+2H2O=2Fe2++SO42-+4H+;.檢驗FeCl3是否完全被還原的方法為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滴加少量硫氰化鉀溶液,若不變紅則氯化鐵完全被還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回答有關中和反應的問題.
(1)如圖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隔熱,減少熱量散失.
(3)若通過實驗測定中和熱的△H,其結果常常大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實驗過程中難免有熱量散失.
(4)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小;用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與足量稀硝酸反應,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會無影響 (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各組氣體,經充分反應后,原來的氣體有剩余的是(  )
A.1molNH3和 1molHCl混合
B.1mol NO和 0.5 molO2混合
C.1molSO2和 1 molH2S混合
D.等體積的NO和NO2被足量燒堿溶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表示在常溫下CH3COOH溶液中加水時溶液的導電性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點:c(H+)>c(CH3COO-)>c(OHˉ)
B.b點:c(H+)=c(CH3COO-)+c(OH-
C.已知常溫下,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CH3COONa與CH3COOH混合液的pH<7,在此溶液中繼續(xù)加CH3COONa至pH=7,則此時溶液中存在:c(Na+)=c(CH3COO-)>c(CH3COOH)>c(H+)=c(OH-
D.CH3COOH溶液的pH: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常溫下一種烷烴A和一種單烯烴B組成混合氣體,A和B分子中最多只含有4個碳原子,且B分子的碳原子數(shù)比A分子的多.120℃時取1L該混合氣體與9LO2混合充分燃燒后得2.5LCO2.當恢復到120℃和燃燒前的壓強時,體積增大6.25%.則混合氣體中各成分的分子式為(  )
A.CH4和C4H8B.CH4和C3H6C.C2H6和C3H6D.C2H6和C4H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有如圖反應:mA(g)?nB(g),當加壓后,反應速率如圖所示,推斷系數(shù)m和n的關系是( 。
A.m>nB.m<nC.m=n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1mol粒子集合體所含的粒子數(shù)與12g12C中所含碳原子數(shù)相同,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叫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每個碳原子的質量為$\frac{12}{{N}_{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32gO2和O3混合氣體中含有原子總數(shù)為NA
B.含有NA個Na+的Na2O溶于1L水中,Na+的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
C.標準狀況下,22.4L空氣含有NA個單質分子
D.在標準狀況下,22.4LCH4與18gH2O所含有的電子數(shù)均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