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2O(g)H2(g)+O2(g) ΔH=+242 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C.H2(g)+O2(g)2H2O(g) ΔH=+242 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同溫同壓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H相同 | B、鉛蓄電池放電時的負極和充電時的陰極均發(fā)生還原反應 | C、已知:H2(g)+I2(g)?2HI(g);△H=-9.48 kJ/mol,若將254g I2(g)和2gH2(g)充分反應可放出9.48 kJ的熱量 | D、已知在101 kPa時,2 g碳燃燒生成CO放出熱量為Q kJ,則碳的燃燒熱為6Q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等體積的CO和CH4在相同條件下分別完全燃燒,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之比是________。
(2)已知在101 kPa時,CO的燃燒熱為283 kJ·mol-1。相同條件下,若2 mol CH4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所放出的熱量為1 mol CO完全燃燒放出熱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燒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0 ℃、101 kPa下,a mL由CO、CH4組成的混合氣體在b mL O2中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原溫度和壓強。
①若混合氣體與O2恰好完全反應,產(chǎn)生b mL CO2,則混合氣體中CH4的體積分數(shù)為________(保留兩位小數(shù))。
②若燃燒后氣體體積縮小了a/4 mL,則a與b關系的數(shù)學表示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肼-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堿性燃料電池,電解質(zhì)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肼-空氣燃料電池放電時:
正極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負極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圖是一個電化學過程示意圖。
①鋅片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設使用肼-空氣燃料電池作為本過程中的電源,銅片的質(zhì)量變化
(4)傳統(tǒng)制備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水的電離方程式:H2O+H2OH3O++OH-,若液態(tài)肼能夠按照類似方式電離,請寫出電離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傳統(tǒng)制備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肼(N2H4)與過氧化氫、乙烷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近,且均為非金屬氫化物,但乙烷與前兩者沸點相差較大。其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江西省鷹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理綜化學部分 題型:填空題
(13分)物質(zhì)A、B、C、D為中學常見單質(zhì),其組成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減小,且其中只有三種是短周期元素,B為黃綠色氣體。試根據(jù)下圖中物質(zhì)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回答下列問題。
(1)A是_________
(2)在的轉(zhuǎn)化中,A的作用是 ;在①~⑥的反應中,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多填或少填無分)
(3)寫出A在高溫下與H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
(4)寫出反應⑥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5)已知在101 kPa 條件下,2 mol D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生成物放出571.6 kJ熱量;請書寫表示D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