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物理小組研究“駕車使用手機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司機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踩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要保持原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踩剎車到車停止,汽車還要減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
(1)在一次實驗中,某志愿者正常駕車以72 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測得該志愿者的反應時間是0.5 s,汽車行駛距離為35 m,則發(fā)現(xiàn)情況后汽車勻速行駛多少距離才開始減速?
(2)為了對比研究再次實驗,這一次該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駛同一輛汽車,仍以72 km/h的速度在實驗場內(nèi)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為43 m,這次志愿者的反應時間是多少?(假定兩次制動距離相等)
【答案】(1)10m;(2)0.9s。
【解析】
(1)據(jù)題目中的反應時間和汽車的運動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計算即可;
(2)據(jù)題目中的信息可以計算出汽車剎車的距離,進而計算出汽車司機在反應前運動的距離,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計算出司機的反應時間。
(1)已知剎車反應時間是0.5s,此時的速度:
,
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做勻速運動,此時間內(nèi)汽車運動的距離:
,
即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5m,則經(jīng)過10m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
(2)據(jù)(1)可知,剎車后汽車做減速運動通過的距離:
,
當司機打電話時,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為43m,汽車做減速運動通過的距離仍為25m,則此時汽車在反應時間內(nèi)行駛的距離:
,
由得,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
。
答:(1)發(fā)現(xiàn)情況后汽車勻速行駛10m距離才開始減速;(2)這次志愿者的反應時間是0.9s。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原子結構模型
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是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結構模型,他認為正電荷像流體一樣均勻分布在原子中,電子就像葡萄干一樣散布在正電荷中,它們的負電荷與那些正電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進行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泊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shù)α粒子卻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shù)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0,像是被金泊彈了回來.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⑴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盧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盧瑟福所說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該現(xiàn)象可以說明(______)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nèi)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⑶ 閱讀了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你認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原子結構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可以通過畫光路圖去理解。在光路圖中凸透鏡用甲圖表示,O點為光心,F為焦點,圖乙中A′B′是物體AB經(jīng)透鏡所成的像。B、B′兩點到光心的距離均為2f。
(1)請畫出圖乙中這兩條入射光線的出射光線,完成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
(2)在圖乙中,設物體AB的高度為h1,物體經(jīng)透鏡所成的像的高度為h2,物理學中將h2、h1的比值稱為放大率,用字母n表示,試運用幾何知識證明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圖甲所示的電路中,已知電源為電壓可調的直流學生電源,R0是定值電阻,燈泡L1的額定電壓為8V,圖乙是燈泡L2的U I圖象.
(1)當開關S接a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1.0V,電流表示數(shù)為0.25A,求R0的阻值;
(2)當開關S接a時,調節(jié)電源電壓,使燈泡L,正常發(fā)光,此時R0消耗的功率為1W,求燈泡L1的額定功率;
(3)開關S接b時,通過調節(jié)電源電壓使燈泡L1正常發(fā)光,1min該電路消耗電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選擇蜂蠟和海波研究“不同固態(tài)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為了完成實驗,除圖中器材外,還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
(2)實驗采用“水浴加熱法”,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這是為了使固態(tài)小顆粒____。
(3)將溫度計正確插入蜂蠟和海波中,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A、B、C如圖乙所示,其中正確的是_____,此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_____℃;
(4)丙圖是該同學繪制的海波的熔化圖像,從圖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化過程經(jīng)歷了____min,海波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填“持續(xù)上升”、“保持不變”或“一直下降”),處于_____(填“固體”、“固液共存”或“液體”)狀態(tài)。
(5)丁圖是該同學繪制的蜂蠟的熔化圖像,由圖像可知蜂蠟屬于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科技人員設計了一種可移動式太陽能水上漂浮房,漂浮房的屋頂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它具有冬暖夏涼的優(yōu)點,不僅為人們到海濱旅游提供了方便,而且節(jié)約了能源,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太陽能是一種___________能源(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漂浮房冬暖夏涼,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較大的特性.科技人員給兩個容器中的水加熱時,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多的容器中水的質量_________.(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的實驗中,用酒精燈給試管加熱,試管內(nèi)水的溫度逐漸升高直至沸騰.水沸騰后,橡膠塞從試管口飛出,試管口附近有“白氣”產(chǎn)生.關于上述過程中能量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酒精燃燒的過程,是化學能轉化為內(nèi)能的過程
B. 水升溫的過程,是通過熱傳遞使內(nèi)能增加的過程
C. 試管口附近出現(xiàn)“白氣”的過程,是內(nèi)能增加的過程
D. 活塞飛出的過程,是通過做功使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柯不斷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移動光屏尋找蠟燭的像,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表中:
序號 | 蠟燭到透鏡的距離(cm) | 像的特點 |
1 | 20.0 | 倒立縮小的實像 |
2 | 16.0 | 倒立等大的實像 |
3 | 12.0 | 倒立放大的實像 |
4 | 6.0 | ? |
(1)實驗前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由表格的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cm;
(2)在第1次實驗中保持蠟燭、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小華用不透光的紙板遮住凸透鏡上半部分,則在光屏上觀察到的像是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燭焰的上半部分,亮度變暗
B.燭焰的下半部分,亮度變暗
C.完整的燭焰,亮度變暗
D.完整的燭焰,亮度不變
(3)實驗過程中,燃燒的蠟燭變短,導致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上移動,可將凸透鏡的高度調_____(選填“高”或“低”),使像呈現(xiàn)在光屏的中央;
(4)第4次實驗中,小柯移動光屏只觀察到模糊的圓形光斑。若要觀察到此時所成的像,正確的操作是_____;
(5)小柯在第1次實驗的基礎上,換用另一個凸透鏡后,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鏡方向移動,光屏上又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實驗模擬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況,則換用透鏡后的實驗是在模擬_____的成像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