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生活中許多實例應用到物理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用吸管從瓶中吸飲料——液體壓強
B.用重垂線來檢查墻壁上的畫是否掛正——重力方向豎直向下
C.紙飛機離開手以后,還會繼續(xù)飛行——慣性
D.從紙條上方沿紙條吹氣時,紙條向上飄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A

試題分析:A、用吸管從瓶子中吸飲料時,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當吸氣時,吸管中的氣壓減小,飲料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嘴里,符合題意,所以A正確;
B、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故當重錘線和畫的豎框平行時,說明畫是正的,不符合題意,所以B錯;
C、紙飛機由于慣性,在離開手后仍能繼續(xù)前進,不符合題意,所以C錯;
D、吹氣時紙條上方空氣流速大,由伯努利原理知道上方的壓強變小,下方的空氣流速不變、壓強不變,紙條在壓強差的作用下飄起來,不符合題意,所以D錯.
所以選A.
點評:平時學習物理知識時要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舉例、多解釋,提高利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學會觀察生活,動腦思考,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做一些探究小實驗是同學們學習物理的好方法。
(1)汽車是常見的交通工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車也走進了普通百姓的家庭。
它應用了物理聲、光、熱、力、電等很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術,
請你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把表格中內容用一句話或一個關鍵詞簡要地填寫完整:
汽車上的裝置
水箱里面用
水做冷卻劑
方向盤
汽車導航儀
汽車喇叭
利用的物理知識
 
 
 
 
(2)汽車給我們帶來交通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等一些社會問題,人們已經致力于研究利用電能來做動力的新型汽車。如圖所示,是“串聯(lián)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原理結構示意圖。工作過程中,負責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部件是(       )

A.電動機                    B.發(fā)動機
C.發(fā)電機                    D.逆變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應用設計題

重100N的物體A靜止在斜面上,在圖中畫出物體A對斜面壓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圖中表示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小強同學用水平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車,但沒有推動,這時推力 ___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車所受阻力。若一輛質量為1.5t的“江淮”牌小汽車,當它靜止在水平路面上時,受到的支持力為 ____________N。汽車受到支持力與地面受到的壓力是一對________________(選填“平衡力”、“相互作用的兩個力”).當它以60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是2000N,那么汽車受到的牽引力為____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以下措施中能夠減小有害摩擦的是(     )
A.在車輪上纏繞防滑鏈
B.向凍冰的路面撒沙子
C.向機器的軸承中加注潤滑油
D.飲料瓶蓋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自行車的質量為15㎏。質量為45kg的小紅騎自行車在水平路面上以4m/s的速度勻速直線前進時,前后輪胎著地總面積約為100cm2,勻速行駛過程中的阻力為30N(忽略空氣的阻力)

(1)(1分)自行車所受重力是多少?(g取10N/㎏)
(2)(3分)自行車行駛過程中,車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g取10N/㎏)
(3)(3分)小紅騎著自行車沿直線勻速行駛10min,做了多少功?
(4)(2分)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來看,應用了許多物理知識,請你仿照下表的示例,寫出兩個應用的實例。
示 例
用力捏車閘,通過增大剎車皮和車輪鋼圈之間的壓力來增大摩擦
例1
 
例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鋪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小車在不同表面運動的距離見下表。通過探究,我們可以判斷以下說法中的哪一條是錯誤的(    )

表面情況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車運動的距離/m
0.27
0.42
0.79
A.摩擦力越小,小車速度減小的越慢 
B.小車受到力就運動,小車不受力就不運動
C.運動物體不受力,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D.若平面絕對光滑,小車的速度將保持不變,永遠運動下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