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形容這種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態(tài)變化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凝固、凝華

解析試題分析:千里冰封中的結冰是水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凝固現(xiàn)象。萬里雪飄的雪是水蒸氣變?yōu)楣虘B(tài)的凝華現(xiàn)象。霜和雪都是凝華現(xiàn)象。
考點:凝固、凝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電動自行車以其環(huán)保、快捷、輕便的優(yōu)勢,成為家庭常用的交通工具.如圖所示的這輛電動自行車自身重力為600N,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了4.8千米用了10分鐘,行駛時受到的阻力是40N.

(1)求該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牽引力做功是多少?
(2)若該車每個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01m2,車胎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2×105Pa,求該車的最大載重量是多少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小明用滑輪組將質量為60kg的木箱從地面勻速提到4m高的陽臺上,用時40s,所用的拉力為220N,不計繩重和摩擦.(g=10N/kg)求:

(1)木箱重;
(2)木箱勻速上升的速度;
(3)小明對滑輪組做的功;
(4)動滑輪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綜合題

如圖甲,底面積為80cm2的圓筒形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底面積為60cm2、高為12cm的實心圓柱形物體A用細線拴好并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小王要探究圓柱形物體A逐漸浸人圓筒形容器內的水中時( 水沒有溢出容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h的關系.( 使用刻度尺測量h,不計細線重)
(1)小王從圓柱形物體A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多組F、h,并將測量的結果填寫在實驗表格中,依據實驗表中數據,在圖乙中的方格紙中畫出了F與h關系的圖象.
①由圖象乙可知,物體A的重力為   N.
②觀察圖象乙,可以得出結論: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在物體A浸沒后,當增大h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由此可知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浸入深度    ( 選填“有關”或“無關”).
③由圖象乙可知:當h等于10cm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   N.
(2)物體A在容器內浸沒后與未放入物體A前比較,水對容器底產生的壓強增加了   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火山噴發(fā)時,高溫的巖漿會使附近高山上的冰層熔化,導 致 河 流 水 位 暴 漲,巖漿后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火山巖?茖W家發(fā)現(xiàn)火山巖離火山口由近而遠依次是: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正長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斷出這些礦物中熔點最高的巖石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多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久了的電燈燈絲變細是升華現(xiàn)象
B.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
C.秋天的早晨,大霧逐漸散去是液化現(xiàn)象
D.人出汗后,微風吹過感到涼爽,是因為汗液蒸發(fā)加快,帶走更多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朱熹出生于尤溪縣,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詩人。他在《九曲棹歌》詩中寫道:“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等太陽出來后,桑麻葉上的“露”會消失,發(fā)生了___(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這一過程是_____熱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如圖是一種老式電飯鍋的筒化電路原理圖,該鍋的部分參數如下表,煮飯時,溫控開關S是閉合的,飯熟后,鍋內溫度達到103℃時,溫控開關S自動斷開,電飯鍋轉入保溫狀態(tài).

(1)在通常情況下用這種電飯鍋燒水,開關S的自動斷電功能不起作用,這是為什么?
(2)發(fā)熱板R1的阻值是多少?
(3)保溫時,發(fā)熱板的發(fā)熱功率是多少?
(4)從能量利用率的角度計算說明這種電飯鍋的不合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下列對能量轉化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蓄電池充電:電能化學能
B.發(fā)電機工作:電能機械能
C.螢火蟲發(fā)光:生物質能光能
D.雙手摩擦,手變熱:內能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