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昌平區(qū)二模)(1)如圖1,以AC為斜邊的Rt△ABC和矩形HEFG擺放在直線l上(點B、C、E、F在直線l上),已知BC=EF=1,AB=HE=2.△ABC沿著直線l向右平移,設CE=x,△ABC與矩形HEFG重疊部分的面積為y(y≠0).當x=
35
時,求出y的值;
(2)在(1)的條件下,如圖2,將Rt△ABC繞AC的中點旋轉180°后與Rt△ABC形成一個新的矩形ABCD,當點C在點E的左側,且x=2時,將矩形ABCD繞著點C順時針旋轉α角,將矩形HEFG繞著點E逆時針旋轉相同的角度.若旋轉到頂點D、H重合時,連接AG,求點D到AG的距離;
(3)在(2)的條件下,如圖3,當α=45°時,設AD與GH交于點M,CD與HE交于點N,求證:四邊形MHND為正方形.
分析:(1)根據(jù)題意畫出圖形,根據(jù)tan∠PCE=tan∠ACB得出
PE
EC
=
AB
BC
=2
.求出PE=
6
5
,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求出即可;
(2)作DK⊥AG于點K,得出等邊三角形DCE,求出∠CDE=60°,求出∠ADG=120°,求出∠DAK=30°,求出DK即可;
(3)根據(jù)∠NCE=∠NEC=45°求出∠HND=∠CNE=90°,得出矩形HNDM,求出HN=DN,根據(jù)正方形判定推出即可.
解答:(1)解:如圖1,當x=
3
5
時,設AC與HE交與點P.

由已知易得∠ABC=∠HEC=90°.
∴tan∠PCE=tan∠ACB.
PE
EC
=
AB
BC
=2

∴PE=
6
5

y=
1
2
•EP•CE=
1
2
×
6
5
×
3
5
=
9
25


(2)解:如圖2,作DK⊥AG于點K,

∵CD=CE=DE=2,
∴△CDE是等邊三角形,
∴∠CDE=60°.
∴∠ADG=360°-2QUOTE90°-60°=120°,
∵AD=DG=1,
∴∠DAG=∠DGA=30°,
∴DK=
1
2
DG=
1
2
,
∴點D到AG的距離為
1
2


(3)解:如圖3,

∵α=45°,
∴∠NCE=∠NEC=45°,
∴∠CNE=90°,
∴∠DNH=90°,
∵∠D=∠H=90°,
∴四邊形MHND是矩形,
∵CN=NE,CD=HE,
∴DN=NH,
∴矩形MHND是正方形.
點評:本題考查了矩形性質和判定,正方形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面積,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點的應用,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性質進行推理和計算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昌平區(qū)二模)如圖,AC∥FE,點F、C在BD上,AC=DF,BC=EF.
求證:AB=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昌平區(qū)二模)在水平的講臺桌上放置圓柱形筆筒和長方體形粉筆盒(如圖),則它的主視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昌平區(qū)二模)在一次學校田徑運動會上,參加男子跳高的15名運動員的成績如下表所示:
成績(m) 1.30 1.35 1.40 1.45 1.47 1.50
人數(shù) 1 2 4 3 3 2
這些運動員跳高成績的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分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昌平區(qū)二模)如圖,在△ABC中,∠C=90°,BC=6,D,E分別在AB,AC上,將△ADE沿DE翻折后,點A落在點A′處,若A′為CE的中點,則折痕DE的長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昌平區(qū)二模)正三角形ABC的邊長為2,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A→B→C→A的方向運動,到達點A時停止.設運動時間為x秒,y=PC2,則y關于x的函數(shù)的圖象大致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