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學完三角形的內、外角后,教師要求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的知道設計一個利用三角形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求解的問題.如圖:在ABC中,∠1=2=3.

(1)試說明:∠BAC=DEF;

(2)若∠BAC=70°,DFE=50°,求∠ABC度數(shù).

【答案】(1)證明見解析;(2)60°

【解析】

(1)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得出∠3+CAE=DEF,再根據(jù)∠1=3整理即可得證;
(2)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得出∠2+BCF=DFE,再根據(jù)∠2=3即可得∠ACB=DFE,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求解即可.

(1)證明:在ACE中,∠DEF=3+CAE,

∵∠1=3,

∴∠DEF=1+CAE=BAC,

即∠BAC=DEF;

(2)解:在BCF中,∠DFE=2+BCF,

∵∠2=3,

∴∠DFE=3+BCF,

即∠DFE=ACB,

∵∠BAC=70°,DFE=50°,

∴在ABC中,∠ABC=180°-BAC-ACB=180°-70°-50°=6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愛好思考的小茜在探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查閱資料時,發(fā)現(xiàn)了“中垂三角形”,即兩條中線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稱為“中垂三角形”.如圖(1)、圖(2)、圖(3)中,AM、BN是△ABC的中線,AM⊥BN于點P,像△ABC這樣的三角形均為“中垂三角形”.設BC=a,AC=b,AB=c.

(1)如圖1,當tan∠PAB=1,c=4 時,a= , b=;
如圖2,當∠PAB=30°,c=2時,a= , b=;

(2)請你觀察(1)中的計算結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間的關系,用等式表示出來,并利用圖3證明你的結論.

(3)如圖4,ABCD中,E、F分別是AD、BC的三等分點,且AD=3AE,BC=3BF,連接AF、BE、CE,且BE⊥CE于E,AF與BE相交點G,AD=3 ,AB=3,求AF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般情況下不成立,但有些數(shù)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ab=0.我們稱使得成立的一對數(shù)ab為“相伴數(shù)對”,記為(ab).

(1)若(1,b)是“相伴數(shù)對”,求b的值;

(2)若(mn是“相伴數(shù)對”,其中m≠0,求;

(3)若(mn)是“相伴數(shù)對”,求代數(shù)式m﹣[4m﹣2(3n﹣1)]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市對八年級部分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進行了質量監(jiān)測(分數(shù)為整數(shù),滿分100分),根據(jù)質量監(jiān)測成績(最低分為53分)分別繪制了如下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分數(shù)

59.5分以下

59.5分以上

69.5分以上

79.5分以上

89.5分以上

人數(shù)

3

42

32

20

8

(1)求出被調查的學生人數(shù),并補全頻數(shù)直方圖;

(2)若全市參加質量監(jiān)測的學生大約有4500人,請估計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約有多少人?(80分及80分以上為優(yōu)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從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可以畫_____條對角線,把四邊形分成了 個三角形;四邊形共有____條對角線.

2)從五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可以畫_____條對角線,把五邊形分成了 個三角形;五邊形共有____條對角線.

3)從六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可以畫_____條對角線,把六邊形分成了 個三角形;六邊形共有____條對角線.

4)猜想:①從100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可以畫_____條對角線,把100邊形分成了 個三角形;100邊形共有___條對角線.②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可以畫_____條對角線,把n分成了 個三角形;n邊形共有_____條對角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若點C為線段AB上一點,AB=12,AC=8D為直線AB上一點,MN分別是AB、CD的中點,若MN=10,則線段AD的長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關于y軸的對稱點為點B,B關于x軸的對稱點為點C.

(1)若點A的坐標為(1,2),請你在給出的坐標系中畫出ΔABC,ABy軸的交點為D,求的值;

(2)若點A的坐標為(a,b)(ab≠0),判斷ΔABC的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綜合題。
(1)解不等式組:
(2)計算:(﹣π)0﹣(cos45°)1﹣12016+|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思考

我們知道,在數(shù)軸上|a|表示數(shù)a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這是絕對值的幾何意義,由此我們可進一步地來研究數(shù)軸上任意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一般地,如果數(shù)軸上兩點A、B 對立的數(shù)用a,b表示,那么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AB=|a﹣b|.也可以用兩點中右邊的點所表示數(shù)的減去左邊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來計算,例如:數(shù)軸上P,Q兩點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1和2,那么P,Q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 PQ=2﹣(﹣1)=3.

啟發(fā)應用

如圖,點A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為a,點B對應的數(shù)為b,且a、b滿足|a+3|+(b﹣2)2=0

(1)求線段AB的長;

(2)如圖,點C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為x,且x是方程2x+1=x﹣8的解,

①求線段BC的長;

②在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PA+PB=BC?若存在,直接寫出點P對應的數(shù):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