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jù)題意得到CP=BC-BP=30-3t,CQ=t,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得到S△PCQ=$\frac{1}{2}$PC•CQ=$\frac{1}{2}×(30-3t)$•t=-$\frac{3}{2}$t2+15t,根據(jù)二次函數(shù)的頂點坐標公式即可得到結(jié)論;
(2)線段PQ的中點所經(jīng)過的路程為一個三角形的中位線長.
解答 解:(1)∵CP=BC-BP=30-3t,CQ=t,
∵∠C=90°,
∴S△PCQ=$\frac{1}{2}$PC•CQ=$\frac{1}{2}×(30-3t)$•t=-$\frac{3}{2}$t2+15t,
當t=-$\frac{15}{-2×\frac{3}{2}}$=5時,三角形△PCQ的面積最大;
(2)線段PQ的中點所經(jīng)過的路程是線段MN的長,如圖所示:
當P在B處,Q在C處時,PQ的中點為BC的中點,當點Q運動10秒時,P、Q停止運動,
PQ的中點為N,P到達D,Q到達A,
過點A作AE∥MN交BC于點E,
此時CD=30-3×10=0,
∴MD=15-0=15,
∵N是AD的中點,
∴M是DE的中點,
∴EM=DM=15,MN=$\frac{1}{2}$AE,
∴CE=0+15+15=30,
∴AE=$\sqrt{3{0}^{2}+1{0}^{2}}$=10$\sqrt{10}$,
∴MN=5$\sqrt{10}$;
即線段PQ的中點所經(jīng)過的路程長為$5\sqrt{10}$.
故答案為:5,5$\sqrt{10}$.
點評 本題考查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zhì),正確的作出圖形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60° | B. | 50° | C. | 45° | D.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