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它表示甲乙兩人從同一個地點出發(fā)后的情況.到十點時,甲大約走了13千米.根據(jù)圖象回答:

1)甲是幾點鐘出發(fā)?

2)乙是幾點鐘出發(fā),到十點時,他大約走了多少千米?

3)到十點為止,哪個人的速度快?

4)兩人最終在幾點鐘相遇?

5)你能將圖象中得到信息,編個故事嗎?

【答案】18點;(29點;13米;(3)乙;(412點;(5)甲8時騎車從家出發(fā),3小時后改乘汽車;乙騎摩托車9時開始追趕,12時追上甲.

【解析】

從圖象可知:甲做變速運動,8時到11時走了20千米,速度為每小時,11時到12時走了20千米,速度為每小時20千米;乙做的是勻速運動,9時到12時走了40千米,速度是每小時千米,結(jié)合圖表的信息即可得到答案;

解:根據(jù)圖象信息可知:(1)甲8點出發(fā);
2)乙9點出發(fā),到10時他大約走了13千米;
3)到10時為止,乙的速度快;
4)在12時時,兩人路程一樣,故兩人最終在12時相遇;
5)甲8時騎車從家出發(fā),3小時后改乘汽車,乙騎摩托車9時開始追趕,12時追上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bx+c(b,c為常數(shù))的圖象經(jīng)過點A(3,1),點C(0,4),頂點為點M,過點A作AB∥x軸,交y軸于點D,交該二次函數(shù)圖象于點B,連結(jié)BC.

(1)求該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及點M的坐標;
(2)若將該二次函數(shù)圖象向下平移m(m>0)個單位,使平移后得到的二次函數(shù)圖象的頂點落在△ABC的內(nèi)部(不包括△ABC的邊界),求m的取值范圍;
(3)點P是直線AC上的動點,若點P,點C,點M所構(gòu)成的三角形與△BCD相似,請直接寫出所有點P的坐標(直接寫出結(jié)果,不必寫解答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CDAB,EFAB,垂足分別為D、F,∠1=∠2,

(1)試判斷DGBC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2)若∠A=70°,∠BCG=40°,求∠AGD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RtABC中,∠BAC90°,ABAC,點DBC的中點,直角∠MDN繞點D旋轉(zhuǎn),DM,DN分別與邊AB,AC交于E,F兩點,下列結(jié)論: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AECF;③△BDE≌△ADF;BECFEF,其中正確結(jié)論是(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中,AB=AC,∠BAC=90°,點D是直線AB上的一動點(不和A、B重合),BECDE,交直線ACF

(1)點D在邊AB上時,試探究線段BD、ABAF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2)點DAB的延長線或反向延長線上時,(1)中的結(jié)論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請寫出正確結(jié)論并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F(xiàn)是CD邊上一點(不和C,D重合),過點D做DG⊥BF交BF延長線于點G.連接AG,交BD于點E,連接EF,交CD于點M.若DG=6,AG=7 ,則EF的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先化簡,再求值:(2a- b)2- (a+1- b)(a+1+b)+(a+1)2,其中a=,b=- 2;

(2)已知x- 1=,求代數(shù)式(x+1)2- 4(x+1)+4的值;

(3)先化簡,再求值:2(a+)(a- )- a(a- 6)+6,其中a=-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點E(0,3),O(0,0),C(4,0)在⊙A上,BE是⊙A上的一條弦.則sin∠OB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點A、Dy軸正半軸上,點B、C分別在x軸上,CD平分∠ACB,與y軸交于D點,∠CAO=90°-BDO.

1)求證:AC=BC

2)如圖2,點C的坐標為(4,0),點EAC上一點,且∠DEA=DBO,求BC+EC的長;

3)如圖3,過DDFACF點,點HFC上一動點,點GOC上一動點,當HFC上移動、點GOC上移動時,始終滿足∠GDH=GDO+FDH,試判斷FH、GH、OG這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寫出你的結(jié)論并加以證明.

(圖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