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jù)下列儀器,回答下列問題。(填序號)
(1)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的玻璃儀器是______。
(2)用于量取液體藥品但不能用作反應容器的玻璃儀器是_____。
(3)用于收集或貯存氣體的玻璃儀器是_____。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藥品的儀器是______。
(5)家庭中的物品常用作實驗儀器的替代品,請找出以下家庭物品可替代的實驗儀器,并用序號填空:
a.塑料杯子:_____;b.竹筷子: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的物質(zhì)都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純凈物。
(1)“花瓣”上的物質(zhì)從物質(zhì)類別上看,都屬于__________。
(2)每一片“花瓣”上的物質(zhì)都能與“花心”中的物質(zhì)甲發(fā)生化學反應,其中C與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____(填“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反應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3)若物質(zhì)甲與H2反應后生成物質(zhì)的微觀示意圖為,則構成物質(zhì)甲的微觀粒子示意圖可表示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反應類型和物質(zhì)類別的判斷不完全正確的是( 。
選項 | 化學方程式 | 反應類型 | 所選物質(zhì)類別 |
A | 2KClO32KCl+3O2↑ | 分解反應 | KClO3是氧化物 |
B | 3C+2Fe2O34Fe+3CO2↑ | 置換反應 | Fe是金屬單質(zhì) |
C | 4NO2+O2+2H2O═4HNO3 | 化合反應 | HNO3是酸 |
D |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 復分解反應 | NH3H2O是堿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教材 “尋找新的催化劑”研究性實驗,引起了化學探究小組的興趣。
(提出問題)(1)氧化鐵能否作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
(2)氧化鐵與二氧化錳催化效果哪個好?
(3)催化劑的質(zhì)量是否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速率產(chǎn)生影響?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①分別量取5 mL5%過氧化氫溶液放入A、B 兩支試管中,向A試管中加入a g氧化鐵粉末,并分別在A、B兩支試管中插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現(xiàn)象。 | A試管中產(chǎn)生大量氣泡,帶火星木條復燃,B試管中的現(xiàn)象: |
②待A試管中沒有現(xiàn)象發(fā)生時,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并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nèi),如此反復多次實驗,觀察現(xiàn)象。 | 試管中均產(chǎn)生大量氣泡,帶火星木條均復燃 |
③將實驗②中的剩余物小心過濾,并將所得濾渣進行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zhì)量仍為a g。 | |
④分別量取5 mL5%過氧化氫溶液放入C、D 兩支試管中,向C試管中加入a g氧化鐵粉末,向D試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錳粉末,觀察現(xiàn)象。 |
(1)A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 _________;B試管中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
(2)實驗②、③證明:氧化鐵的 ______ 和 _____ 在反應前后均沒有發(fā)生變化,可以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3)實驗設計④的目的是_________ ,若實驗④觀察到D試管中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________ 。
(4)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圖實驗裝置,利用壓強傳感器測不同質(zhì)量二氧化錳對雙氧水分解快慢的影響。在8mL3%的雙氧水中分別加入了0.08g,0.12g,0.24gMnO2.測得容器內(nèi)壓強的變化曲線如下右圖所示(曲線的斜率表征催化反應的速率)。請觀察圖,回答問題:
(Ⅰ)根據(jù)圖1可發(fā)現(xiàn):該實驗條件下,30s內(nèi)催化分解8mL濃度為3%的雙氧水,MnO2的最小用量為___克。
(Ⅱ)根據(jù)圖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一定范圍內(nèi),二氧化錳用量越多,雙氧水分解越快;
b.反應容器的氣密性,對實驗所測數(shù)據(jù)的精確度有影響;
c.稱量的二氧化錳質(zhì)量的精確度對實驗裝置中最終的壓強大小沒有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反應的程度與反應物的濃度之間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某實驗小組各取等質(zhì)量的木炭和等質(zhì)量的硫分別在容積相同的集氣瓶中燃燒。記錄如下:
實驗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燃燒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 | |
A | ①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 ①木炭紅熱 | 產(chǎn)生的氣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_____ |
②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 ②_____ | |||
B | ③硫在空氣中燃燒 | ③_____ | 產(chǎn)生的氣體都有刺激性氣味 | _____ |
④硫在氧氣中燃燒 | ④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
通過A、B兩組對比實驗的現(xiàn)象,可以得出的規(guī)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黑色粉末A和無色液體B混合,生成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C;加熱暗紫色固體E,可同時得到A和C;無色氣體C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若將銀白色金屬D放在盛有C的集氣瓶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F,并放出熱量。試推斷:
(1)試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名稱A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部分反應物或產(chǎn)物請補充完整):
①加熱E得到A和C:____________;
②D與C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與B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后,某小組同學在實驗室做了如下探究實驗,請根據(jù)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查閱資料信息:
①氯化鋇溶液和硫酸鈉溶液均為中性溶液
②硫酸鋇為白色沉淀
③硫酸鋇不與酸反應
(1)將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鈉溶液中,發(fā)現(xiàn)溶液變紅,說明碳酸鈉溶液顯________(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2)如圖所示,用膠頭滴管將氯化鋇溶液滴入到錐形瓶中,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液體呈紅色,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繼續(xù)向錐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觀察到錐形瓶內(nèi)有氣泡產(chǎn)生并有白色沉淀,液體呈無色。試管內(nèi)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寫出試管內(nè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將錐形瓶中的物質(zhì)過濾,繼續(xù)探究濾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酚酞除外),認為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質(zhì)是________。
(5)設計實驗,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zhì)是否存在。請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取濾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 | ________ | 可能含有的溶質(zhì)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來制取、收集氣體。儀器b是分液漏斗,可通過旋轉活塞分次滴加液體。請回答以下問題。
(1)儀器a、c的名稱是:a____,c_____。
(2)實驗室用KMnO4制取O2,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收集一瓶純凈的氧氣)的組合為__(填字母序號),該發(fā)生裝置的不足之處是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 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判斷氣體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實驗室要制取CO2可選擇的發(fā)生裝置______(填字母序號);要制取少量CO2應選擇的較簡單的發(fā)生裝置是___(填字母序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
(4)化學反應可控制才能更好地為人類造福,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反應的條件、藥品用量、改進裝置等途徑來達到控制反應的目的。常溫下塊狀電石(CaC2)與水反應生成乙炔 (C2H2)氣體和氫氧化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實驗室制取乙炔時,須嚴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劇烈反應放熱引起裝置炸裂。圖中適合制取乙炔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有______(填裝置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H是八種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有如圖所示關系:其中A是一種暗紫色固體,B、H是黑色固體,D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E、F兩種物質(zhì)的組成元素相同,且常溫下都是無色液體。
(1)寫出反應①的文字表達式_____。
(2)寫出反應②的基本反應類型_____。
(3)寫出③的反應現(xiàn)象_____
(4)E、F兩種物質(zhì)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化學性質(zhì)不同的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