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請回憶“復分解反應(yīng)發(fā)生條件”的活動與探究,并結(jié)合酸、堿、鹽的性質(zhì)完成下列各題。
(1)NaNO3屬于       (填“酸”、“堿”或“鹽”),NaNO3在水中能解離出Na+    
(2)HCl溶液和NaOH溶液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yīng)是因為生成物中有水;HCl溶液和K2CO3溶液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yīng)是因為生成物中有水和氣體;AgNO3溶液和NaCl溶液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yīng)是因為生成物中有     。
(3)下列幾組物質(zhì)混合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yīng)的有     。
A.NaCl溶液和KNO3溶液
B. BaCl2溶液和稀硫酸
C. NaOH溶液和K2CO3溶液
(4)有一包含有MgCl2、CaCl2和少量泥沙的粗鹽,要除去其中的雜質(zhì),得到純凈的NaCl
晶體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
步驟一:將粗鹽放入燒杯中,加適量水充分溶解后進行過濾。
步驟二:將步驟一得到的濾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
步驟三:將步驟二得到的濾液中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
步驟四:將步驟三得到的濾液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yīng)后進行蒸發(fā)。
根據(jù)以上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①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步驟二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                                 。
③步驟四中加入了過量的稀鹽酸,無需另加試劑,只進行蒸發(fā)操作就可得到純凈的NaCl晶體,是因為                                 。
(1)   。(2)NO3-,  沉淀     。(3) B
(4)① 引流 。②除盡MgCl2 ③因為鹽酸有揮發(fā)性,加熱蒸發(fā)時HCl揮發(fā)逸出
(1)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gòu)成的化合物叫做鹽,所以NaNO3屬與鹽,NaNO3在水中能解離出Na+和NO3-;
(2)復分解反應(yīng)的條件是有氣體生成、有水生成、有沉淀生成,AgNO3溶液和NaCl溶液反應(yīng)會生成氯化銀沉淀;
(3)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體濺出,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把MgCl2全部反應(yīng),鹽酸具有揮發(fā)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7分)小亮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盛有無色溶液的試劑瓶,其標簽破損,從殘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老師說,這瓶溶液可能是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鈣或是碳酸鈉中的一種。

(1)小亮查閱氫氧化鈣常溫下的溶解度為0.18g后,認為該溶液不可能是氫氧化鈣溶液,理由是                          。
(2)小亮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     試液,試液變紅色,該溶液不可能是              。
(3)為了進一步確定該溶液的成分,小亮設(shè)計了以下實驗方案:
方案A:選擇稀鹽酸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
方案B:選擇無色酚酞試液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
你認為以上方案中合理的是       ,若選擇一種常見的堿溶液來確定,有關(guān)反應(yīng)
的化學方程式為                                       
(4)小亮通過上述方法證明該溶液的成分為NaOH,于是他取一定體積的NaOH溶液
(20℃),并向其中滴加10%的鹽酸(20℃),測得反應(yīng)中溶液的溫度與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如下。
加入鹽酸的體積(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溫度
(t)/℃
25.2
29.6
32.0
36.0
38.2
36.7
35.7
34.7
33.7
32.9
根據(jù)上表分析溶液溫度變化的原因:
①加入鹽酸的量在2~10 mL之間時                            
②加入鹽酸的量在10~20 mL之間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斷吹氣,在吹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石灰水先出現(xiàn)渾濁后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強又將純凈的CO2持續(xù)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與上次相同。
(1)小強做第二次實驗的目的是                                                 
(2)小強從老師那里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yīng)生成Ca(HCO32.由此小強推測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zhì)是                                      
(3)小強還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zhì).查閱資料后得知碳酸氫鈣[Ca(HCO32]受熱易分解,生成難溶性的化合物、氣體等物質(zhì).他與同學們一起對碳酸氫鈣受熱分解后產(chǎn)物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難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鈣.經(jīng)實驗探究結(jié)論正確.
猜想2.放出的氣體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種或幾種.
【實驗探究】
小強同學設(shè)計如下實驗,探究氣體的成分.

操作1.加熱A裝置,一段時間后,B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操作2.在a處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無明顯變化.
【實驗結(jié)論】
結(jié)論1.碳酸氫鈣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一定有          
結(jié)論2.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a(HCO3)2CaCO3+CO2
【表達交流】
交流1.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操作2實驗中存在的不足是                             
交流2.小組內(nèi)某同學對上述結(jié)論提出異議:
該同學的觀點
你是否贊同該觀點并闡述理由
該實驗沒有對氧氣進行驗證
 
“結(jié)論2”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在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小明仔細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火焰,發(fā)現(xiàn)火焰中不同區(qū)域的明亮程度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
(1)可燃物的種類及組成會影響火焰的明亮程度。
(2)蠟燭主要由石蠟制成,石蠟是石油煉制后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組成,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數(shù)目不唯一,其化學式通式為CnH2n+2 ,通式中碳原子數(shù)n = 18~30。
(3)碳氫化合物在常溫時的狀態(tài)如下表所示。
物質(zhì)名稱
化學式
常溫時的狀態(tài)
丁烷
C4H10

戊烷
C5H12
液(油狀)
癸烷
C10H22
液(油狀)
十八烷
C18H38

二十四烷
C24H50

(4)多數(shù)碳氫化合物在一定溫度下會分裂為碳原子數(shù)較少的碳氫化合物或碳(黑色固體)和氫氣。
【實驗探究】
序號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I
探究哪一層火焰的溫度最高
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s后取出觀察
 

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zhì)的成分
點燃一根較粗的蠟燭,取一根一端為尖嘴的玻璃導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處,然后在尖嘴一端導管口用火柴點燃
導管口處出現(xiàn)火焰
 III
繼續(xù)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zhì)的成分
點燃一根蠟燭,用一把帶有手柄的小刀,將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處,一段時間后取出,冷卻,觀察刀尖處的現(xiàn)象
冷卻至室溫后,刀尖處有油狀液體和固體物質(zhì)
IV
 
用鑷子夾住一片白瓷片,將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內(nèi)焰處,觀察現(xiàn)象
白瓷片表面迅速變黑
【分析和討論】
(1)實驗I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2)通過實驗Ⅱ,你能分析出焰心處的物質(zhì)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是                   
(3)實驗III中,冷卻后小刀表面的油狀液體可能是               (填物質(zhì)名稱),
生成油狀液體的原因是                                                。
(4)實驗IV的目的是                                                    
(5)分析實驗IV中的現(xiàn)象,可推斷出蠟燭火焰內(nèi)焰處的物質(zhì)中含有        (填物
質(zhì)名稱),由此分析內(nèi)焰處最明亮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們在課外活動中設(shè)計了以下實驗研究某混合氣體的組成。
(1)第一組:取三支試管,在其容積的二分之一處做標記。分別充滿氣體(甲為CO2,乙為A氣體,丙為CO2和A的混合氣)后倒扣在NaOH溶液中。最終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壓強差忽略不計)。

據(jù)此推測:氣體A的化學性質(zhì)有           。
(2)第二組:同學們利用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關(guān)閉止水夾,向充滿丙的集氣瓶中注入10 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應(yīng)后,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實驗過程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些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假設(shè)B.實驗C.觀察D.做出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設(shè)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

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請回答實驗中有關(guān)問題: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記。
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nèi)裝入足量的紅磷,
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
伸入集氣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
③充分反應(yīng)后,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2)步驟②集氣瓶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文字表達式為                              ;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              。
(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           (填“易”或“難”)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zhì)         (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jié)論。
(4)該實驗中的紅磷不能用碳代替,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開展呼吸作用的實驗研究之前,佳怡同學根據(jù)生物學知識指出:“人體呼吸作用時,呼出的氣體中可能比吸入的氣體含較多的水蒸氣”。這在科學研究中屬于
A.猜想或假設(shè)B.提出問題C.制定計劃D.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時地冒出一些氣泡,幾位同學決心弄清這種氣泡的成分。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如下的探究:
【猜想】Ⅰ. 這種氣體含有CO2;   Ⅱ.這種氣體含有CH4。
【實驗和結(jié)論】
(1)在水田中一位同學用木棍攪拌瘀泥,另一位同學將裝滿水的集氣瓶倒置于水中的氣泡上方接收氣體,如此重復幾次后集滿了2瓶氣體。這種集氣方法屬于            。
(2)將一集氣瓶的玻片移開少許,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蓋好玻片反復振蕩,發(fā)現(xiàn)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猜想Ⅰ”               (填:成立、不成立);然后移開玻片,立即用燃著的火柴靠近瓶口,剩余氣體噗的一聲燃燒起來,一位同學就認為“猜想Ⅱ”成立,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另幾位同學認為此現(xiàn)象不能說明CH4的存在,原因是                                         。
(3)為了驗證這種可燃性氣體含有碳和氫,他們把另一瓶氣體裝配為如右圖所示的裝置,旋開活塞放水到集氣瓶中,經(jīng)驗純后用燃著的火柴靠近導管口,氣體燃燒起來,緊接著的操作、現(xiàn)象和判斷是:①用內(nèi)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于火焰上方,如果杯底變渾濁,說明該氣體中含碳;②                     。干燥管中的堿石灰(CaO+固體NaOH)所起的作用是                              。

【拓展】如果要進一步確證這種含有C和H的可燃性氣體就是CH4,還應(yīng)該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