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定義為.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兩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xué)借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實驗步驟如下: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zhǔn)備.并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 1 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fù)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 2 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的C點.讓小球 1 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fù)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biāo)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定義為,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兩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xué)借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實驗步驟如下: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zhǔn)備,并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fù)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的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fù)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biāo)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1)P點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M點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N點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2)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表達(d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定義為,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xué)借用驗證動力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實驗步驟如下: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zhǔn)備,并記下重錘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fù)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fù)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biāo)出碰撞后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1)P點是________________平均位置,M點是________________平均位置,N點是________________平均位置。
(2)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表達(dá)式________________。
(3)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系?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定義為,其中v10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v2分別是碰撞后兩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xué)借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實驗步驟如下:

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zhǔn)備,并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fù)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的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fù)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biāo)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P點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點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點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________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表達(d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定義為,其中v10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v2分別是碰撞后兩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xué)借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實驗步驟如下:

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zhǔn)備,并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fù)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的C點,讓小球1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fù)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biāo)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P點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點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點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表達(dá)式________

③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定義為,其中v10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v2分別是碰撞后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xué)借用驗證動 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fù)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它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實驗步驟如下:

安裝好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zhǔn)備,并記下重錘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fù)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fù)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biāo)出碰撞后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上述實驗中,

①P點是________平均位置,

M點是________平均位置,

N點是________平均位置

②請寫出本實驗的原理________

寫出用測量物理量表示的恢復(fù)系數(shù)的表達(dá)式________.

③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B  2. B  3.BC  4. D  5. BD  6. ABD  7. BD  8. ABD  9. ACD  10. ACD  11. A

12. BC  13. BC  14. BC

15.

16.    

17.1:1,  , 0

    • <li id="cck46"><tbody id="cck46"></tbody></li>

      20081226

      M點是小球1與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點的平均位置

      N點是小球2落點的平均位置

      ②小球從槽口C飛出后作平拋運(yùn)動的時間相同,設(shè)為t,則有

              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靜止, v20=0

           

           ③OP與小球的質(zhì)量無關(guān),OM和ON與小球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19.解析:(1)設(shè)乙物體運(yùn)動到最高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T1,     

            對乙物體        =5N                    

      當(dāng)乙物體運(yùn)動到最低點時,繩子上的彈力為T2

      對乙物體由機(jī)械能守恒定律:    

      又由牛頓第二定律:                 

      得: =20N                      

      (2)設(shè)甲物體的質(zhì)量為M,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 ,

      乙在最高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下滑,有:    

      乙在最低點時甲物體恰好不上滑,有:     

      可解得:            

                  

      20.(1)由題意,A、B、C三物在C落地前均保持相對靜止,

      知:

      對A有:

         (2)若,在C未落地之前

         

      顯然,B將在A上相對滑動,而C落地時間:

       

      C落地瞬間,A、B的速度分別為:

          C落地后,水平方向上只有A、B相互作用,設(shè)B剛滑到A最右端二物即獲共同速度,則B就剛不從A上滑下。由水平動量守恒可求出這個共同速度:

      由動能定理(只算數(shù)值);

      對A:

      可知,B在A上相對滑到距離

      21.(1)設(shè)物體從A滑落至B時速率為

                                                 

                                                  

              物體與小球相互作用過程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shè)共同速度為

                                                 

                                                  

         (2)設(shè)二者之間的摩擦力為

                              

                              

              得                                  

        (3)設(shè)物體從EF滑下后與車達(dá)到相對靜止,共同速度為v2相對車滑性的距離為S1

             車停后物體做勻減速運(yùn)動,相對車滑行距離為S1

                                                  

                                      

                                           

            聯(lián)立解得 (1分)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