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在生活.生產(chǎn)中我們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時夯錘被高高拋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樁機打樁時重錘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樁面上--(1)請你再舉一個類似的事例: .(2)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識是: .(3)小軍看到打樁機.思考“重錘對地面打擊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的問題.并提出猜想一:打擊力的大小與重錘的質(zhì)量有關.請你另提出一個猜想二:打擊力的大小與 有關.(4)小軍找來排球和足球模擬“打樁 來驗證猜想一.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a.用臺秤分別稱出排球和足球質(zhì)量m1.m2.b.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疊放一張復寫紙.將排球從紙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靜止下落.排球打在復寫紙上.在白紙上留下打擊的復寫印跡.記為“印跡1 c.換用足球從另一高度落下.重作上面的實驗.得到足球打擊的“印跡2 d .如何利用臺稱較準確地測出排球和足球的打擊力F1.F2的大小?小軍有點為難.請你完成測出F1.F2的方案: . (5)請對小軍的實驗方案作出評估: .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在生活、生產(chǎn)中我們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時夯錘被高高拋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樁機打樁時重錘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樁面上…
(1)請你再舉一個類的事例:
鐵匠將鐵錘舉高后打擊鐵塊來改變鐵塊的形狀
;
(2)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識是:
利用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或被舉高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
(3)小軍看到打樁機,思考“重錘對地面打擊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問題,并提 出猜想一:打擊力的大小與重錘的質(zhì)量有關.請你另提出一個猜想二:打擊力的大小與
舉高的高度有關
有關;
(4)小軍找來排球和足球模擬“打樁”來驗證猜想一.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a.用臺秤分別稱出排球和足球質(zhì)量m1、m2;
b.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疊放一張復寫紙.將排球從紙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靜止下落,排球打在復寫紙上,在白紙上留下打擊的復寫印跡.記為“印跡l”;
c.換用足球從另一高度落下,重做上面的實驗.得到足球打擊的“印跡2”;
d.如何利用臺稱較準確地測出排球和足球的打擊力F1、F2的大。啃≤娪悬c為難,請你完成測出F1、F2的方案:
將排球和足球印跡紙分別放在臺秤上,并分別用排球和足球用手下壓到與印跡完全相同,讀出臺秤的示數(shù),就得到F1、F2的大小
;
(5)請對小軍的實驗方案作出評估:
沒有控制兩球下落高度相同或測量F1、F2時不易操作或沒有進行多次測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生活、生產(chǎn)中我們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時夯錘被高高拋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若夯錘的落到地面上時的重力為300N,那么它的質(zhì)量為
30
30
kg(g取10N/kg),不考慮高度對g的影響,它拋起和落下時的重力相比是
不變
不變
(選填“變化”或“不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生活、生產(chǎn)中我們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時夯錘被高高拋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樁機打樁時重錘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樁面上…
(1)請你再舉一個類的事例:
鐵匠用鐵錘打鐵或者舉起石頭砸地面或用攔河大壩抬高水位,再讓水流下沖擊水輪機
鐵匠用鐵錘打鐵或者舉起石頭砸地面或用攔河大壩抬高水位,再讓水流下沖擊水輪機

(2)小軍看到打樁機,思考“重錘對地面打擊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問題,并提出猜想一:打擊力的大小與重錘的質(zhì)量有關.請你另提出一個猜想二:打擊力的大小與
下落高度
下落高度
有關.
(3)小軍想利用排球、白紙、臺稱、復寫紙來模擬“打樁”來驗證.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疊放一張復寫紙.將排球從紙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靜止下落,排球打在復寫紙上,在白紙上留下打擊的復寫印跡.如何利用臺稱較準確地測出排球的打擊力F的大?小軍有點為難,請你幫他設計完成測出F的方案:
把“印跡”放在臺秤上,再將排球放在“印跡”上,用力向下壓排球,使排球的形變與印跡重合,讀出此時臺秤的示數(shù),即為打擊力F
把“印跡”放在臺秤上,再將排球放在“印跡”上,用力向下壓排球,使排球的形變與印跡重合,讀出此時臺秤的示數(shù),即為打擊力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生活、生產(chǎn)中我們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時夯錘被高高拋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樁機打樁時重錘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樁面上……
(1)請你再舉一個類似事例:                                      。
(2)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識是:                          。
(3)小軍看到打樁機,思考“重錘對地面打擊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問題,并提出猜想一:打擊力的大小與重錘的質(zhì)量有關。
請你另提出一個猜想二:打擊力的大小與__________有關。
(4)小軍找來排球和足球模擬“打樁”來驗證猜想一。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a.用臺秤分別稱出排球和足球質(zhì)量m1、m2。
b.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疊放一張復寫紙。將排球從紙的正上方一   定高度靜止下落,排球打在復寫紙上,在白紙上留下打擊的復寫印跡。記為“印跡1”
c.換用足球從另一高度落下,重作上面的實驗。得到足球打擊的“印跡2”
d .如何利用臺稱較準確地測出排球和足球的打擊力F1、F2的大?小軍有點為難,請你完成測出F1、F2的方案:                                                          
                                                                       。
(5)請對小軍的實驗方案作出評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生活、生產(chǎn)中我們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時夯錘被高高拋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樁機打樁時重錘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樁面上…
(1)請你再舉一個類的事例:________;
(2)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識是:________;
(3)小軍看到打樁機,思考“重錘對地面打擊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問題,并提 出猜想一:打擊力的大小與重錘的質(zhì)量有關.請你另提出一個猜想二:打擊力的大小與________有關;
(4)小軍找來排球和足球模擬“打樁”來驗證猜想一.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a.用臺秤分別稱出排球和足球質(zhì)量m1、m2;
b.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疊放一張復寫紙.將排球從紙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靜止下落,排球打在復寫紙上,在白紙上留下打擊的復寫印跡.記為“印跡l”;
c.換用足球從另一高度落下,重做上面的實驗.得到足球打擊的“印跡2”;
d.如何利用臺稱較準確地測出排球和足球的打擊力F1、F2的大小?小軍有點為難,請你完成測出F1、F2的方案:________;
(5)請對小軍的實驗方案作出評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C

A

A

D

D

A

B

A

A

C

16.(1)溫度計的示數(shù)變化  (2)控制電流相同(其他合理均得分)

17.  相互  改變  電磁波               18.  不變  方向性

19.  (1)省力  (2) A   C  (3)反射        20.  零線  100  溫度

21.  不變  增大

三、解答題(計47分)

22.  (1).圖略  (2).圖略      23.  圖略            24  (1).圖略   (2) 90

25.  (1).接觸面大   水蒸發(fā)快  (2)重  重力勢   (3) 樹冠大的受力大,高的受力的力臂大

(4) 光

26.  質(zhì)量是慣性的量度,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載重卡車超重,剎車(制動)距離加大,而造成連續(xù)追尾相撞。(關鍵詞:“由于慣性”、“剎車距離加大”)   “嚴禁超載”、“保持車距”等均可(原因2分,警示語1分)

27解: ⑴   代入數(shù)據(jù)得:Q=4.5×1018J

   W=kW?h = 1.25×1012 kW?h  

Q=cmt         Q=m′qη   代入數(shù)據(jù)得:m′=160kg 

28

 

 

 

 

 

 

 

 

 

 

 

 

 

 

 

29解:(1)(J)

         (2)解法一:      (h)

           得:(KW)

解法二:

  

 

(3)(J)

     

30.(1)鐵匠用鐵錘打鐵或者舉起石頭砸地面等(1分)

(2)重力做功或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等(1分)

(3)下落高度或物體的速度(1分)

(4)把“印跡1”放在臺稱上,再將排球放在“印跡1”上,用力向下壓排球,使排球的形變與印跡1重合,讀出此時臺稱的示數(shù),即為F1。用同樣的方法測量F2(2分)

(5)沒有控制兩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或測量F1、F2時不易操作或沒有進行多次測量等(2分。答出一點即可給2分,但只答“沒有進行多次測量”給1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