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反應II中的氧化劑是 .整個反應過程中每有16.8g Fe參加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 NA. ②上述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NH3.下列對NH3處理方案中合理的是――(填字母代號) a.高空排放 b.用H2SO4吸收制氮肥 C.用于制備HNO3 (2)研究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指導對金屬陽離子氧化性強弱的認識.工業(yè)上用氯化鐵溶液腐蝕銅制電路板. ①請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及該反應原理.判斷Cu2+.Fe3+.Fe2+的氧化性強弱順序為 . ②請運用原電池原理設計實驗驗證Cu2+.Fe3+氧化性強弱的結論.實驗方案及現(xiàn)象: (3)如下圖.橫坐標為溶液的pH.縱坐標為金屬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數(shù)(當溶液中金屬離子濃度≤10-5 mol?L-1時.可認為沉淀完全).試回答下列問題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惠州模擬)鐵、銅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它們的單質及化合物應用非常廣泛.
(1)鋼鐵“發(fā)藍,,是將鋼鐵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溶液中,使其表面形成一層四氧化三鐵的過程.其中有一種辦法是將鋼鐵制品浸到亞硝酸鈉和濃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中加熱至1300C,反應過程為:
I.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II.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十+7NaOH
Ⅲ.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①反應II中的氧化劑是
NaNO2
NaNO2

②上述過程產生了大量NH3,有關NH3處理方案合理的是
ac
ac

a.用H2SO4吸收制氮肥       b.  高空排放     C.用于制備HNO3
(2)工業(yè)上常用氯化鐵溶液腐蝕銅制電路板.
①請根據(jù)金屬活動順序及反應原理,判斷Cu2+、Fe3+、Fe2+的氧化性強弱順序:
Fe3+>Cu2++>Fe2+
Fe3+>Cu2++>Fe2+

②請設計實驗驗證Cu2+、Fe3+氧化性強弱的結論.實驗方案及現(xiàn)象為:
將銅棒與碳棒用導線連接(帶電流表),再插入氯化鐵溶液,發(fā)現(xiàn)有電流產生
將銅棒與碳棒用導線連接(帶電流表),再插入氯化鐵溶液,發(fā)現(xiàn)有電流產生

(3)如圖橫坐標為溶液pH,縱坐標為金屬離子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數(shù)值(當溶液中金屬離子濃度≤10-5 mol?L-1時,可認為沉淀完全),試回答:
①腐蝕銅板后的溶液中,若Cu2+、Fe3+和Fe2+濃度均為0.1mol?L-1,今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氣調節(jié)溶液的pH=5.6時,溶液中存在的金屬陽離子為
Cu2+、Fe2+
Cu2+、Fe2+

②從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Fe(OH)2的溶度積Ksp[Fe(OH)2]=
1.0×10-17(mol?L-13
1.0×10-17(mol?L-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鐵、銅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它們的單質及化合物應用非常廣泛.
(1)鋼鐵“發(fā)藍,,是將鋼鐵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溶液中,使其表面形成一層四氧化三鐵的過程.其中有一種辦法是將鋼鐵制品浸到亞硝酸鈉和濃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中加熱至130C,反應過程為:
I.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II.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十+7NaOH
Ⅲ.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①反應II中的氧化劑是   
②上述過程產生了大量NH3,有關NH3處理方案合理的是   
a.用H2SO4吸收制氮肥       b.  高空排放     C.用于制備HNO3
(2)工業(yè)上常用氯化鐵溶液腐蝕銅制電路板.
①請根據(jù)金屬活動順序及反應原理,判斷Cu2+、Fe3+、Fe2+的氧化性強弱順序:   
②請設計實驗驗證Cu2+、Fe3+氧化性強弱的結論.實驗方案及現(xiàn)象為:   
(3)如圖橫坐標為溶液pH,縱坐標為金屬離子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數(shù)值,試回答:
①腐蝕銅板后的溶液中,若Cu2+、Fe3+和Fe2+濃度均為0.1mol?L-1,今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氣調節(jié)溶液的pH=5.6時,溶液中存在的金屬陽離子為   
②從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Fe(OH)2的溶度積Ksp[Fe(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鐵、銅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它們的單質及化合物應用非常廣泛.
(1)鋼鐵“發(fā)藍,,是將鋼鐵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溶液中,使其表面形成一層四氧化三鐵的過程.其中有一種辦法是將鋼鐵制品浸到亞硝酸鈉和濃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中加熱至1300C,反應過程為:
I.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II.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十+7NaOH
Ⅲ.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①反應II中的氧化劑是______.
②上述過程產生了大量NH3,有關NH3處理方案合理的是______
a.用H2SO4吸收制氮肥    b. 高空排放   C.用于制備HNO3
(2)工業(yè)上常用氯化鐵溶液腐蝕銅制電路板.
①請根據(jù)金屬活動順序及反應原理,判斷Cu2+、Fe3+、Fe2+的氧化性強弱順序:______.
②請設計實驗驗證Cu2+、Fe3+氧化性強弱的結論.實驗方案及現(xiàn)象為:______.
(3)如圖橫坐標為溶液pH,縱坐標為金屬離子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數(shù)值(當溶液中金屬離子濃度≤10-5 mol?L-1時,可認為沉淀完全),試回答:
①腐蝕銅板后的溶液中,若Cu2+、Fe3+和Fe2+濃度均為0.1mol?L-1,今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氣調節(jié)溶液的pH=5.6時,溶液中存在的金屬陽離子為______.
②從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Fe(OH)2的溶度積Ksp[Fe(OH)2]=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是利用鈦白粉生產海錦鈦(Ti)的一種工藝流程:
精英家教網(wǎng)
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Ⅰ中鈦白粉(TiO2)作氧化劑
B、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為:2Mg+TiCl4
 高溫 
.
 
2MgCl+Ti
C、可以用N2代替Ar作為反應II中的保護氣
D、該工藝中可以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只有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鈦(Ti)因為具有許多神奇的性能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常溫下鈦不和非金屬、強酸等發(fā)生反應,紅熱時卻跟許多常見非金屬單質反應.鈦是航天、軍工、電力等方面的必須原料.工業(yè)上以金紅石(TiO2)為原料制取鈦的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I.金紅石、炭粉混合,在高溫條件下通入氯氣制得TiCl4
aTiO2+bCl2+cC
 高溫 
.
 
aTiCl4+cCO
II.在氬氣的氣氛中,用過量鎂在高溫條件下與TiCl4反應制得金屬鈦:
TiCl4+2Mg
 高溫 
.
 
Ti+2MgCl2
以下關于反應 I、II的分析:①TiCl4在反應 I中是氧化產物,在反應 II中是氧化劑;②反應 I和反應 II中的還原劑分別為碳和鎂;③可以確定a=1,b=c=2;④反應 II得到的金屬鈦中含有過量的Mg,冷至室溫后,可用鹽酸洗去未反應的Mg;⑤在反應 I、II中,每生成19.2gTi,共轉移電子1.6mol.其正確的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9.C   10.B   11.A  12.A   13.D    14.D   15.C

 

28 (13分)

   (1) HNO3  NH3  H2O   NH4NO3    (3分)

   (2)2Al+2OH- +6H2O=====2[Al(OH)4]- +3H2 Ó 或2Al+2OH- +2H2O====2AlO2-  +3H2Ó(2分);

   (3)I.<(2分)  II K1/K2;66.67%(4分)

   (4)N2+8H+ +6e- =======2NH4+(2分)

29.(15分)

    (1)①NaNO2(2分);0.8(2分 )  ②b、c(2分 )

    (2)①Fe3+>Cu2++>Fe2+(2分)

     ②方案:將銅棒與碳棒用導線連接,再插入氯化鐵溶液,發(fā)現(xiàn)有電流產生(3分)

    (3)①Cu2+、Fe2+(2分)

     ②1.010-17(molL-13(2分)

30(14分)

(1)       C(2分)

(2)       避免 Na2SO3==== Na2S+ 2 Na2SO4(2分)

(3)       4 Na2SO33 Na2SO4(2分)

(4)       實驗③的溶液中可能有Na2S,相同條件下,S2-水解程度大于SO2-3,的溶液的堿性強,pH增大(2分);S2-+H2OHS-+HO-(2分)

(5)       取 ③溶液適量于試管中,向其中加稀H2SO4,如有腐蛋氣味氣體生成,則證明有S2-(或向其中加新制氯水,如有渾濁出現(xiàn),則證明有S2-)(2分),另、壑腥芤哼m量于試管中,加入HCL酸化的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 證明SO2-4學科網(wǎng)(Zxxk.Com)38(8分)

31.(8分)

(1)       苯環(huán),醛基(1分);

(2)       D(1分)

(3)

 

學科網(wǎng)(Zxxk.Com)

 

 

 

 

 

 

(4)4分(2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