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表1是我國主要流域河川徑流年際與年內分配情況表。據表回答問題。
表1
流域 | 長江 | 黃河 | 海河 | 塔里木河 |
極值比 | 2~5 | 3~6 | 5~7 | 1~2 |
豐水期4個月占全年百分比 | 50~60 | 60~70 | 80~90 | 70~80 |
A.東部季風區(qū)由南向北河流徑流量年際變化增大 |
B.塔里木河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主要是因為降水不穩(wěn)定 |
C.表中各河均可能有地下水補給 |
D.珠江流域的極值比可能是6~8 |
A.海河上游加強生態(tài)保護 |
B.黃河中游防止地面沉降 |
C.長江下游實行梯級開發(fā) |
D.塔里木河水資源統(tǒng)一調配使用 |
(1) 地中海對沿岸氣候的形成所起的作用。(6分)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 | 三大產業(yè)比重(%) 按一二三產業(yè)排序 | 主要進口商品 | 主要出口商品 | |
A | 2771 | 18:34.1:47.9 | 機電設備、汽車、金屬制品 | 石油、棉花、皮革制品、水果 |
B | 33828 | 1.97:27.03:71 | 石油、天然氣、化工和冶金材料 | 機械、汽車及配件、化工產品 |
注:世界人均8985美元
(2)上表是2010年A、B兩國的經濟統(tǒng)計材料,據此分析B國的經濟特征。(8分)
(3)為什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意大利的威尼斯、比薩大教堂廣場、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等文化古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6分)
讀表1和2,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表1新中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1949 | 3.60 | 2.00 | 1975 | 2.30 | 0.73 |
1952 | 3.70 | 1.70 | 1980 | 1. 82 | 0.63 |
1957 | 3.40 | 1.08 | 1985 | 2.10 | 0.68 |
1962 | 3.70 | 1.00 | 1990 | 2.10 | 0.67 |
1965 | 3.79 | 0.95 | 1995 | 1.71 | 0.66 |
1970 | 3.34 | 0.76 | 2001 | 1.34 | 0.64 |
(1)在圖2中繪出新中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4分)
圖2
(2)我國在控制人口發(fā)展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目前已屬于________(選擇填空)。(2分)
A.原始型 B.傳統(tǒng)型 C.過渡型 D.現代型
座位號:
表2 20世紀世界各大洲或地區(qū)人口與GDP占世界比重的變化
區(qū)域 | 人口占世界百分比 | GDP占世界百分比 | ||
1900年 | 2000年 | 1900年 | 2000年 | |
亞洲 | 57.4 | 60.5 | 32.6 | 37.4 |
歐洲 | 24.6 | 12.0 | 42.4 | 25.5 |
非洲 | 8.1 | 13.0 | 3.4 | 3.0 |
北美 | 5.0 | 5.5 | 16.6 | 24.6 |
拉丁美洲 | 4.5 | 8.5 | 4.0 | 8.1 |
大洋洲 | 0.4 | 0.5 | 1.0 | 1.4 |
(3)20世紀,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區(qū)有_______________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區(qū)有________________。(4分)
(4)1995—2000年,非洲和歐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2.4%、0.0%,試分別說明非洲和歐洲目前突出的人口問題。(4 分)
非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歐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6分)
第六次人口普查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年均增長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9萬人,比2000年增加11700萬人,增長81.03%。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以女孩為100)是118.06,雖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樣調查的性別比略有下降,但仍還是高于正常范圍。
材料三: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東省、廣東省、四川省和江蘇省。
據廣東省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戶口登記地在其他縣(市、區(qū))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屬于省外的為21498798人,省內的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長42.71%。
(1)從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國人口的特點是
、 、 、
、 。
(2)從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是 模式,形成這種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這種模式給我國帶來什么影響?
(3)結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國處于城市化進程中的 階段。我國大多數的城市出現了 現象。
(4)根據資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10年間廣東省的常住人口從第三位躍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卻從第一位退至第三位?
*1 ⑴B ⑵C
*2 答案:(1)降水量由北、東、南沿海向內陸減少,呈半環(huán)狀分布。
(2)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
(3)東南沿海地區(qū)開發(fā)歷史悠久,是殖民者最早登陸的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
(4)分布于澳大利亞的西南、東南部。有利區(qū)位條件:①氣候溫暖濕潤;②土壤肥沃;③地勢平坦;④距海洋較近,交通便利;⑤機械化水平高;⑥科技先進。
一、單項選擇題
1.B 農業(yè)生產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的影響,具有季節(jié)性、周期性和地域性等特點。
2.D 我國玉米帶主要在松遼平原,美國有冬小麥和春小麥帶.澳大利亞、阿根廷都為世界主要小麥出口國。
3.B 調整前,該地主要種植水稻,作物品種單一,應以小農經營為主。
4.C 調整后,該地作物種類多,應是市場需求多樣化所致。此外,由圖示下的文字提示可知,農業(yè)技術水平提高促進該地區(qū)發(fā)展成為“高新有機農業(yè)區(qū)”。
5.C 根據作物生長習性,推測作物分布,可用排除法作答。從表格中數據可知,該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國和斯里蘭卡,只可能是茶葉。
6.B 茶葉適合生長在酸性土壤環(huán)境中,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亞熱帶的丘陵地區(qū)。
7.C 根據亞歐大陸出現高壓判斷,此時南半球正處于夏季,南極地區(qū)適于科考。
8.B 圖中甲地的坐標大約是(35°N,120°E),其對稱點是(35°S,60°w),應位于阿根廷境內的潘帕斯草原,主要農業(yè)地域類型為大牧場放牧業(yè)。
9.C 從省區(qū)輪廓可以看出,該省為甘肅省.水源不足是影響其農業(yè)發(fā)展的突出自然因素。
10.D 農業(yè)收益與投入、產出及產值相關.根據表中的數據計算,可以判斷出④收益最大。
11.B 根據圖表、文字信息說明該農場位于美國的玉米帶,應該是位于D地。
12.D 人們長時間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性不會改變,因此②錯誤。交通的革新,使得西部牧場肥育牲畜可就地屠宰,然后迅速將新鮮的肉運往消費市場。
13.A 該農業(yè)屬集約農業(yè)、商品化農業(yè),以種植作物為主。
二、綜合題
14.解析:第(1)題,長江流域棉區(qū)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屬亞熱帶濕潤區(qū),年降水量在800~1
答案:(1)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依次為A B D C F E G
(2)新疆棉區(qū) 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強
(3)有利影響:夏季高溫多雨有利于棉花生長;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長和收摘。
不利影響:春季降水少,不利于棉花苗期牛長。
15.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2008年與1976年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荒山已全部被開發(fā),水稻種植面積減少,果園、林地、奶牛場、牧場出現。第(2)題.由于華北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qū),適宜種植小麥、水果,而水稻由于需水量大而減少。第(3)題,奶牛場是屬于市場指向型的.應接近城鎮(zhèn)、交通方便的地方。第(4)題,B地是山地丘陵區(qū).又是溫帶.適合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生長。
答案:(1)由單一的種植業(yè)向多種經營發(fā)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農民收入。
(2)華北地區(qū)為溫帶季風氣候區(qū),適宜種植小麥、水果,水稻因需水量大而減少。
(3)分布在城鎮(zhèn)附近,交通方便。
(4)溫帶落葉闊葉林。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保護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
16.解析:第(1)題,由雨量最高值處向下引垂線,與地形剖面相交于一點.從左側縱軸上讀出該點的高度即可。該處多暴雨的原因,應與該地地形及盛行風方向有關。第(2)題,南方低山丘陵區(qū),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光照、熱量、降水充足.不足之處是洪澇、干旱、臺風等氣象災害較多;物種豐富,但開發(fā)利用較粗放;土地類型多樣,紅壤分布面積大;降水較多,水資源豐富。第(3)題,該地水土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大,耕地不足.能源缺乏。
答案:(1)650(600~650之間)夏季風帶來暖濕氣流;位于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
(2)見,下表:
農業(yè)資源
優(yōu)勢
問題
氣候資源
光、熱、水資源豐富,且地區(qū)配合較好
氣象災害頻發(fā)
生物資源
利用和開發(fā)較為粗放,經濟效益低
土地和土壤資源
土地類型多樣
紅壤分布面積大
水資源
豐富,利于開發(fā)利用
(3)如圖: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