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鮑叔牙“能知人 的一項是① 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 ② 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③ 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 ④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⑤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 ⑥ 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A      2.C       3.A      4.D      5.C       6.A      7.D      8.D      9.B       10.C

【解析】

1.(B‘‘幀”應讀zhēn,“坍”應讀tān;C“綸”應讀guān;D“峙”應讀zhì)

2.(A振聾發(fā)聵: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用在這里與文意完全不符。B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不是形容兩個人方向相反。D望文生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含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貶義。用在這里不合語境。)

3.(B結構混亂,“中國股市”不能作“風險教育課”的主語;C語序不當“越多的”修飾“讀者”;D成分殘缺,“加速”缺賓語)

4.(A“工作人員”后用句號;B括號內“分量”后的句號去掉;C 引號內句號移出)

5.(A B混淆了概念,錯將“過氧化氫”理解為“過氧化氫還原酶”;D不是應對各種惡劣的外部環(huán)境,而是緩解內在壓力)

6.(最高只能適應103℃的高溫環(huán)境)

7.(A火星只是進入優(yōu)先考慮范圍,不一定能“成為”;B遺漏了土壤等條件;C‘‘只有”絕對化了)

8.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信守

9.(①表現(xiàn)鮑叔的為人;②是管仲的作用;⑥是管仲對如何執(zhí)政的認識)

10.(原文是“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只是想法,還沒變成現(xiàn)實。)

11.(1)鮑叔始終對他很好。(得分點:“遇”)

(2)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賢能,卻稱贊鮑叔能夠了解人(識別人才)。(得分點;“多”“而”“知人”)

(3)百姓所向往的,就因勢而給予;百姓所不贊成的,就將它除去。(得分點:“俗”  “因”“去”)

12.(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愁恨的情感。(1分)詩人用“柳色新”這一美景同“野店溪橋”這一荒涼寂寞的背景相對比,自然便從柳的被冷落想到人的不如意,因而就產生了愁與恨。(2分)從柳的生長過程看,長出“黃金縷”一般的千枝萬條是極不容易的,是柳經過千般“殷勤”方始織就,但這番殷勤的結果不過是“帶雨” “籠煙”過一春就衰老、凋殘了事,這怎能不使人“愁恨”呢?(2分)

(2)運用了比喻、擬人、對比等手法。(1分)① “殷勤織就黃金縷”一句說柳很“殷勤”,尚且能“織”,賦予柳以人的行為、感情,是用了擬人的手法。

② 把柳條說成“黃金縷”是用了比喻,形象地說明柳長出千枝萬條的不易,便于抒發(fā)柳枝容易衰老、凋殘的愁恨。

③ 將“柳色新”這一美景同“野店溪橋”荒涼寂寞的背景相對比,突出了柳被冷落的感情;將“殷勤織就黃金縷”的不易與“帶雨籠煙過一春”容易衰老、凋殘相對比,突出了詩人的愁恨之情。(選擇其中一種手法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13.(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2)杜甫;乾坤日夜浮;氣蒸云夢澤;范仲淹;后天下之樂而樂。(2分)

14.“情懷”指“獨嘗異味,塵俗為之解脫!保2分)

15.松子外形晶瑩細白,是歷經冰雪,經過鍛煉才能長出來的,具有高遠的境界;(2分)“松子下油鍋”,損傷了我們吃這種天地精華的原意。(2分)

16.縱是簡單的萬物也要通過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義。(意思對即可)(4分)

17.(1)松子雖小,但和“我們”一樣,吸取了日月精華;有時也可以做情緒的大主宰。(每點3分)

(2)坦然地面對生活,(2分)不要在快樂的時候覺得日子太短,在憂煩的時候又覺得日子過得太長,(2分)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樣把握存在我們生活四周的小東西。(2分)

18.①③(2分);②(1分);④(1分)改為“甚至”(1分)(前后是遞進關系)。

19.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了叢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見到奔騰的大海,你只要無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純凈的一滴;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要無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4分)

20.例:悲觀者說:我的生命之樹上又飄走了一片落葉;樂觀者說:我在人生的喬木上又刻下了一道印記。(一句3分。文采、句式、意義各1分)

21.作文(參照2008年高考評分標準)

思路點撥:

(1)那路人的主張有點“靈活性”,許衡卻表現(xiàn)了高度的原則性。也許我們背負了太久的枷鎖的壓迫,以至于我們如今可以超越對社會有益的原則,可是我們應該想到當原則被視為可以超越以后,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現(xiàn)實問題,人情、金錢、權利……如果一切都可以超越原則,那來之不易的民主社會如何維系?

(2)“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心靈需要自我維護。純潔的心靈是智者所追求的,心靈有了污點,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3)“我心有主”,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堅守內心的準則,做到自重、自覺、自制,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要做到“我心有主”,關鍵是要明確自己做人的信條,并牢牢地去恪守它。這信條便是我們人生理想的支撐,喪失它,便等于失去正確把握人生的機會。

【文言文參考譯文】

管仲,名叫夷吾,是潁上人。青年時經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有賢才。管仲家境貧困,常常欺騙鮑叔,鮑叔卻始終對他很好,不將這事聲張出去。不久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的時候,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鮑叔就向桓公保薦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齊國掌理政事,齊桓公因此而稱霸,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一,這都是管仲的謀略。

管仲說:“當初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同鮑叔一道做買賣,分財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鮑叔并不認為我貪心,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替鮑叔出謀辦事,結果使鮑叔更加困頓不堪,陷于窘境,而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君驅逐,鮑叔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運。我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退卻,鮑叔不認為我是膽小鬼,他知道我家中還有老母。公子糾爭王位失敗之后,我的同僚召忽為此自殺,而我被關在深牢中忍辱茍活,鮑叔不認為我無恥,他知道我不會為失小節(jié)而羞愧,卻為功名不曾顯耀于天下而羞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鮑叔牙推薦管仲擔任宰相以后,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受俸祿,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幾代,多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賢能,卻稱贊鮑叔能夠了解人(識別人才)。

管仲在齊國執(zhí)政為相之后,憑借小小的齊國瀕臨大海的地理條件,流通貨物,積累財富,富國強兵,與百姓同好同惡。所以他(在《管子》中)說:“糧倉充實百姓就知道禮節(jié);衣食飽暖百姓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作為合乎法度六親就自然和睦而關系穩(wěn)固;四維(禮義廉恥)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币驗榈览頊\顯,所以易于推行。百姓所向往的,就因勢而給予;百姓所不贊成的,就將它除去。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轉禍為福,轉敗為功。重視分辨事物的輕重緩急,謹慎對待得失利弊的選擇。齊桓公實際上是惱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襲擊蔡國,管仲則趁機討伐楚國,譴責它不向周王室進貢包茅;腹珜嶋H上是北征山戎,而管仲卻趁機讓燕國實行召公的善政。在柯地會盟中,桓公打算背棄同曹沫所簽訂的盟約,管仲就使他信守盟約,天下諸侯也因此而歸附齊國。所以說:“懂得給予是為了有所獲取,這是治理政事的法寶。”

太史公說: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但孔子卻小看他。難道是因為周朝的統(tǒng)治已經衰微,桓公既然是賢君,而管仲不勸勉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只稱霸主嗎?古語(《孝經》)說:“鼓勵并順從好的,糾正并制止不好的,因而君臣百姓之間能親密無問!边@難道不是說的管仲嗎?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