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wǎng) > 試題搜索列表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答案解析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①,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②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dú)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天之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shí)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币喔鲝钠渲疽?/p>

①木主:靈牌。②虞、夏:虞舜、夏朝。

1、對(duì)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幫助

B、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厭惡

C、余甚惑焉:疑惑

D、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通“殂”,死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diǎn)的虛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2013屆度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題。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①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薄扒笕实萌?,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③,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N渫跻哑揭髞y,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dú)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時(shí)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币喔鲝钠渲疽?。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薄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迸e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jié)選自《史記·伯夷列傳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許由、務(wù)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扶而去之     去:使……離開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糟糠不厭     厭:飽                D.余甚或焉    或:通“惑”

2.下面句中虛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     B.睹軼詩可異焉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復(fù)駕言兮焉求 

C.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D.如此而餓死

分財(cái)利多自與                酌貪泉而覺爽

3.對(duì)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B.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C.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D.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3分)

(2)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3分)

(3)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shí)?(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度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題。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①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薄扒笕实萌?,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③,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dú)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shí)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迸e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jié)選自《史記·伯夷列傳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許由、務(wù)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小題1】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扶而去之去:使……離開B.天下宗周宗:祭祀
C.糟糠不厭厭:飽D.余甚或焉或:通“惑”
【小題2】下面句中虛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B.睹軼詩可異焉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復(fù)駕言兮焉求
C.天道無親,常與善人D.如此而餓死
分財(cái)利多自與               酌貪泉而覺爽
【小題3】對(duì)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B.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C.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D.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小題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3分)
(2)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3分)
(3)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shí)?(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題。(15分)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薄扒笕实萌?,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ァJ妪R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N渫跻哑揭髞y,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

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天之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

16、選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2分)

①睹軼詩可異焉

②盍往歸焉

③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

④且焉置土石

⑤盤盤焉

A、①②③相同    B、③④⑤相同

C、③④相同      D、③⑤相同

17、翻譯下列句子。(4分)

A、 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

譯:

                                                                        。

B、 天之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

譯:

                                                                          。

18、簡述“伯夷、叔齊恥之”的原因。(2分)

答:                                                                       

                                                                         

19、文章開頭引用孔子的話其目的是什么?在對(duì)伯夷和叔齊的看法上,作者與孔子有何不同?(3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全優(yōu)設(shè)計(jì)必修二語文蘇教版 蘇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大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①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ァJ妪R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③,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適安適歸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dú)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shí)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或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币喔鲝钠渲疽?。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薄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迸e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jié)選自《史記·老予伯夷列傳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許由、務(wù)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

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扶而之  去:使……離開

B.

天下周  宗:祭祀

C.

我安歸矣  適:往,到

D.

余甚焉  或:通“惑”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3)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伯夷、叔齊淡泊名利、堅(jiān)持操守的一組是

①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

③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

④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⑤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

⑥(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

下面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作者贊揚(yáng)了許由、務(wù)光的高尚氣節(jié),贊美了叔齊、伯夷互讓王位的行為,并含蓄地批評(píng)了吳大伯、伯夷這類人的消極避世行為。

B.

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后,向東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認(rèn)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弒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糧而餓死。

C.

伯夷、叔齊及好學(xué)的顏回早早去世,而殘暴橫行、濫殺無辜的盜跖這類人往往壽終正寢,這使作者頗感困惑,因而質(zhì)疑天道的公正性。

D.

作者認(rèn)為因?yàn)槭浪谆鞚岵豢?,清高的人才?huì)顯現(xiàn)出來,并不是因?yàn)橹匾暩毁F就能成為世俗之人,輕視富貴就能成為清高之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2007年高考語文第一輪復(fù)習(xí)測(cè)試題 題型:048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①,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農(nóng)、虞、夏②忽沒兮,我安適歸矣?吁嗟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善人?!比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dú)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天之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瑫r(shí)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币喔鲝钠渲疽?/P>

 ?、倌局鳎红`牌。②虞、夏:虞舜、夏朝。

(1)

對(duì)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天道無親,常善人:幫助?

B.

糟糠不而卒早夭:厭惡?

C.

余甚焉:疑惑?

D.

于嗟兮,命之衰矣:通“殂”,死?

(2)

下列各組句中,加粗的虛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伯夷、叔齊叩馬諫曰

則群聚笑之

B.

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

與爾三矢,爾無忘乃父之志!

C.

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

吳之民方痛心

D.

及餓死?

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3)

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伯夷、叔齊“義”的一組是

①孤竹君欲立叔齊,及卒,叔齊讓伯夷。

②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

③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

④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

⑤(伯夷、叔齊)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P>

[  ]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4)

下列對(duì)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伯夷、叔齊繼帝位互讓,不食周粟,崇尚神農(nóng)、虞、夏都是“義”的思想表現(xiàn)。

B.

作者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贊揚(yáng)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C.

作者以“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作類比,為伯夷、叔齊持義而餓死鳴不平。

D.

本文“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竟以壽終”,與《竇娥冤》中“卻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對(duì)“跖”的態(tài)度一致。

(5)

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

譯:________

⑵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P>

譯:________

⑶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全優(yōu)設(shè)計(jì)必修五語文蘇教版 蘇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dòng)?、光①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薄扒笕实萌剩趾卧购??”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③,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何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B>扶而去。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如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歸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摹⑹妪R,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七十子之徒,仲尼獨(dú)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天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時(shí)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或焉,儻所謂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jié)選自《史記·老子伯夷列傳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許由、務(wù)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

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扶而之   去:使……離開

B.

天下周   宗:祭祀

C.

我安歸矣  適:往,到

D.

余甚焉   或:通“惑”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3)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伯夷、叔齊淡泊名利、堅(jiān)持操守的一組是

①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诟赣⑹妪R,及父卒,叔齊讓伯夷?、鄄摹⑹妪R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 ④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⑤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蓿ú?、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

下列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作者贊揚(yáng)了許由、務(wù)光的高尚氣節(jié),贊美了叔齊、伯夷互讓王位的行為,并含蓄地批評(píng)了吳太伯、伯夷這類人的消極避世行為。

B.

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后,向東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認(rèn)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弒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糧而餓死。

C.

伯夷、叔齊及好學(xué)的顏回早早去世,而殘暴橫行、濫殺無辜的盜跖這類人往往壽終正寢,這使作者頗感困惑,因而質(zhì)疑天道的公正性。

D.

作者認(rèn)為因?yàn)槭浪谆鞚岵豢?,清高的人不?huì)顯現(xiàn)出來,并不是因?yàn)橹匾暩毁F就能成為世俗之人,輕視富貴就能成為清高之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高一語文同步講解與測(cè)試(上冊(cè)) 題型:013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希?!薄扒笕识萌视趾卧购??”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乃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①,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己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嗟徂②兮,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若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摹⑹妪R,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天之報(bào)施人,其何如哉?

[注釋]

①爰(yu2n)及干戈:于是就動(dòng)干戈。

②徂(c*):同“殂”,死亡。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讀音和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嗟徂兮②常善人

A.①y*于是②y)參與

B.①y*于是②y)贊助

C.①x&同“吁”表示感嘆②y)參與

D.①x&同“吁”表示感嘆②y*贊助

2.對(duì)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對(duì)下列句中加粗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

A.怨是
用:因此
B.睹軼詩可異焉
軼詩:散失的詩篇
C.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
西伯昌:姓西伯,名昌(即周文王)
D.武王載木主
木主:木制的牌位,代表死者

4.對(duì)下列句中“焉”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①睹軼詩可異焉②盍往歸焉③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④且焉置土石⑤盤盤焉

A.①②③相同
B.③④⑤相同
C.③④相同
D.③⑤相同

5.對(duì)“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翻譯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上天沒有親人,常和好人在一起。

B.上天不可親近,但常常和好人親近。

C.不要親近上天,要親近好人。

D.上天無所偏私,卻常常幫助好人。

6.文中說“伯夷、叔齊恥之”,其原因是

[  ]

A.未被立為孤竹國君。

B.因“叩馬而諫”,卻未被武王采納。

C.自己不愿意做周朝的臣民。

D.他認(rèn)為武王不孝不仁卻做了周天子。

7.文章開頭引用孔子的話的目的是

[  ]

A.作為自己作傳的指導(dǎo)思想。

B.借以贊揚(yáng)伯夷、叔齊的高貴品德。

C.說明自己的看法和孔子的不一樣。

D.說明伯夷、叔齊的表現(xiàn)前后不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2006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語文(福建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題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dòng)?、光①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薄扒笕实萌?,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ァJ妪R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③,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莽,爰④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碧唬骸按肆x人也?!狈龆?B>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歸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七十子之徒,仲尼獨(dú)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報(bào)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shí)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焉,倘所謂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薄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迸e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jié)選自《史記·老予伯夷列傳第一》)

 ?。圩ⅲ茛儆?、光:人名,指許由,務(wù)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

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扶而之   去:使……離開

B.

天下周   宗:祭祀

C.

我安歸矣  適:往,到

D.

余甚焉   或:通“惑”

(2)

下列各給名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3)

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伯夷、叔齊淡泊名利,堅(jiān)持操守的一組是:

①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

③伯夷、叔齊聞西伯晶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

④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⑤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

⑥(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

下列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作者贊揚(yáng)了許由、務(wù)光的高尚氣節(jié),贊美了叔齊、伯夷互讓王位的行為,并含蓄地批評(píng)了吳太伯、伯夷這類人的消極避世行為。

B.

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后、向東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認(rèn)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弒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糧而餓死。

C.

伯夷、叔齊及好學(xué)的顏回早早去世,而殘暴橫行、濫殺無辜的盜跖這類人往壽終正寢,這使作者頗感困惑,因而質(zhì)疑天道的公正性。

D.

作者認(rèn)為因?yàn)槭浪谆鞚岵豢?,清高的人才?huì)顯現(xiàn)出來,并不是因?yàn)橹匾暩毁F就能成為世俗之人,輕視富貴就能成為清高之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