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別 c(HCl)(mol?L-1) 溫度(℃) 狀態(tài) 1 2.0 25 塊狀 2 2.5 30 塊狀 3 2.5 50 塊狀 4 2.5 30 粉末狀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5.(江蘇睢寧縣2009屆高三化學10月調(diào)研試卷)下列有關化學反應方向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不可能達到100% B.在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 C.沉淀的轉(zhuǎn)換的實質(zhì)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平衡一般向生成更難溶物質(zhì)的方向移動 D.自發(fā)進行的化學反應,一定是△H<0,△S>0的反應 6.(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高2009屆雙學月考)(Ⅰ)
1918年,Lewis提出反應速率的碰撞理論:反應物分子間的相互碰撞是反應進行的必要條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應,只有少數(shù)碰撞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能引發(fā)化學反應的碰撞稱之為有效碰撞。 w.w.w.k.s.5.u.c.o.m
⑴ 圖I是HI分解反應中HI分子之間的幾種碰撞示意圖,其中屬于有效碰撞的是
(選填“A”、“B”或“C”); ⑵ 20世紀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化學反應的過渡態(tài)理論:化學反應并不是通過簡單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應物到生成物的過程中經(jīng)過一個高能量的過渡態(tài)。 圖Ⅱ是NO2和CO反應生成CO2和NO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請寫出NO2和CO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⑶ 過渡態(tài)理論認為,催化劑改變反應速率的原因是改變了反應的途徑,對大多數(shù)反應而言主要是通過改變過渡態(tài)而導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發(fā)生變化。請在圖Ⅱ中作出NO2和CO反應時使用催化劑而使反應速率加快的能量變化示意圖; (Ⅱ)2005年10月12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并成功返回。偏二甲肼[(CH3)2N―NH2]是一種重要的火箭燃料,其與過氧化氫發(fā)生反應放出大量熱量 C2H8N2(l)+8H2O2(l)=N2(g)+2CO2(g)+12H2O(g);ΔH=-2500kJ/mol。如果1mol偏二甲肼與過氧化氫發(fā)生上述反應生成液態(tài)水,則反應中放出的熱量Q 2500kJ(填<、>或=)。 答案 .(Ⅰ)⑴ C ⑵ NO2(g)+CO(g)=CO2(g)+NO(g);ΔH=-234 kJ/mol ⑶ (見右上圖)
(Ⅱ)> 7. 一定條件下,體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1mol X和1molY進行反應: ,經(jīng)60s達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若升高溫度,X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該反應的 B. 將容器體積變?yōu)?st1:chmetcnv
UnitName="l" SourceValue="2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20L,Z的平衡濃度變?yōu)樵瓉淼?sub> C. 若增大壓強,則物質(zhì)Y的轉(zhuǎn)化率減小 D. 以Y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w.w.w.k.s.5.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