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光滑圓軌道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徑r=0.4m,最低點處有一小球(半徑比r小很多),現(xiàn)給小球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則要使小球不脫離圓軌道運動,v0應當滿足(g=10m/s)()

A.B.C.D.

CD

解析試題分析:要使小球不脫離軌道運動,1、越過最高點.2、不越過四分之一圓周。最高點的臨界情況:mg=得v==2m/s,由機械能守恒定律,mg(2r)=-,解得v0=;
若不通過四分之一圓周,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r=解得v0=;
所以,故CD正確,AB錯誤
考點:向心力;牛頓第二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10所示,MPQO為有界的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場強度為E,ACB為光滑固定的半圓形軌道,軌道半徑為R,A、B為圓水平直徑的兩個端點,AC為圓。粋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電小球,從A點正上方高為H處由靜止釋放,并從A點沿切線進入半圓軌道.不計空氣阻力及一切能量損失,關于帶電小球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一定能從B點離開軌道
B.小球到達C點的速度可能為零
C.若Eq=mg,且H大于R時,小球能從B點離開且上升的高度為
D.小球在AC部分不可能做勻速圓周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物體A、B都靜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是mA、m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A、μB,用水平拉力F拉物體A、B,得到加速度a與拉力F關系圖線如圖中A、B所示,則有(  )

A.               B.可能有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開始運動,在0~6 s內(nèi)其速度與時間關系圖象和拉力的功率與時間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取g=10 m/s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為4 N,且保持不變
B.物體的質(zhì)量m為2 kg
C.0~6 s內(nèi)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24 J
D.0~6 s內(nèi)拉力做的功為156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跳高運動員從地面起跳的瞬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大于運動員受到的重力
B.地面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大于運動員受到的重力
C.地面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大于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
D.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運動員受到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甲所示,平行于斜面的輕彈簧,勁度系數(shù)為 k,一端固定在在傾角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與Q物塊連接,P、Q質(zhì)量均為m,斜面光滑且固定在水平面上,初始時物塊均靜止.現(xiàn)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拉物塊P,使P做加速度為a 的勻加速運動,兩個物塊在開始一段時間內(nèi)的 圖象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一直增大
B.外力施加的瞬間,P、Q間的彈力大小為m(gsinθ—a)
C.從O開始到t1時刻,彈簧釋放的彈性勢能為mv12
D.t2時刻彈簧恢復到原長,物塊Q達到速度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跳水運動員在3m長的踏板上起跳,我們通過錄像觀察到踏板和運動員要經(jīng)歷如圖所示的狀態(tài),其中A為無人時踏板靜止點,B為人站在踏板上靜止時的平衡點,C為人在起跳過程中人和踏板運動的最低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和踏板由C到B的過程中,人向上做勻加速運動
B.人和踏板由C到A的過程中,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過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人在C點具有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圖中a、b是一質(zhì)量m=6×103kg的公共汽車在t=0和t=4s末兩個時刻的兩張照片.當t=0時,汽車剛啟動(汽車的運動可看成勻加速直線運動).圖c是車內(nèi)橫桿上懸掛的手拉環(huán)的圖象,測得θ=30°.根據(jù)題中提供的信息,無法估算出的物理量是 (   )

A.汽車的長度
B.4s末汽車的速度
C.4s內(nèi)汽車牽引力所做的功
D.4s末汽車合外力的瞬時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滑塊以初速度v0從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A開始沖上斜面,到達某一高度后返回A,斜面與滑塊之間有摩擦。下列各項分別表示它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v、加速度a、重力勢能Ep和機械能E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