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中,用兩只彈簧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伸到某一位置O點靜止,此時必須記錄的是(用字母表示)
BDF
BDF

A.橡皮條的伸長度      B.兩只彈簧稱的讀數
C.橡皮條固定端位置      D.O點的位置
E.兩細繩間的夾角     F.兩條細繩的方向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B
B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實驗中,得到了如圖所示的圖形,圖中P為橡皮條的固定點,用兩只彈簧秤或用一只彈簧秤時,都將橡皮條與細線的結點拉到O點,實驗中要比較的是圖中
F3
F3
 和
F4
F4
 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力
F4
F4
是實驗直接測得的合力.
分析:正確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該實驗的實驗原理以及實驗步驟,操作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產生誤差原因等.
解答:解:(1)在進行該實驗時為了便于記錄兩彈力的方向,實驗時將彈簧水平放置,本實驗采取“等效法”,即一個彈簧拉繩套和兩個彈簧拉繩套效果相同,因此需要記錄O點位置,以便兩次都拉到同一位置,在求兩個力的合力時,需要知道其大小和方向,因此該實驗需要記錄彈簧秤的讀數以及繩套的方向.故選B、D、F.
(2)本實驗采取“等效法”,故選B;
(3)本實驗采用“等效法”,即用一個彈簧將繩套拉到O點,用兩個彈簧互成角度的拉繩套時也拉到O點,這樣兩次拉繩套的作用效果相同,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做出兩個彈簧拉力的合力,然后和一個彈簧拉繩套時的拉力相比較,從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據此可知實驗中要比較F3、F4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F4是實驗直接測得的合力,即一個彈簧拉時的拉力.
故答案為:(1)BDF;(2)B;(3)F3,F4,F4
點評:對于中學中的實驗,同學們盡量親自動手做一下,這樣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注意事項、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等才有深刻的認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的實驗中,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錯誤的是
ACD
ACD

A、同一次實驗中,O點位置允許改動
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C、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D、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2)如圖所示,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實驗中,a、b彈簧秤方向夾角等于1200,使b彈簧秤按圖示位置開始順時針緩慢轉動,若這過程中保持O點位置不變和b彈簧秤的形變量不變,則b彈簧秤轉動過程中,關于a彈簧秤的變化情況是
B
B

A、a彈簧秤示數增大               B、a彈簧秤示數減小
C、a彈簧秤一直順時針轉動         D、a彈簧秤一直逆時針轉動
(3)如圖2為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清晰紙帶,紙帶上兩相鄰計數點間還有一個點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器每隔T=0.02s打一個點,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8cm,則A點處瞬時速度的大小是
2.2
2.2
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
(s6+s5+s4)-(s1+s2+s3)
9T2
(s6+s5+s4)-(s1+s2+s3)
9T2
,加速度的大小是
4
4
m/s2(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0點,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同一實驗過程中,0點位置允許變動
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節(jié)另一彈簧秤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0點.
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0點時兩個彈簧秤之間夾角應取90°,以便計算合力的大小
(2)在上述實驗中,下列哪些方法可減少實驗誤差:
A.使用彈簧稱拉橡皮條時,應使它與木板平面平行  B.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要盡量大些
C.兩個分力F1、F2的夾角越大越好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稍短些
(3)某同學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實驗中作出如圖所示的圖,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固定點,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合點,圖中
F
F
是F1、F2合力的理論值,
F′
F′
是合力的實驗值,實驗需要進行比較的是F和F′,通過本實驗,可以得出結論: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
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
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是
B
B

A.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位置允許變動
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與木板平行,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節(jié)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D.實驗中,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彈簧秤之間夾角應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2)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兩彈簧秤拉力的圖示在下圖實中作出,方格每邊的長度表示1N,O是橡皮筋的一個端點.用兩個直角三角板按照作圖法作出合力F的圖示,得到的合力的大小為
7
7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中有以下實驗步驟,其合理順序是:
CFDBEA
CFDBEA
.(用相應字母表示)
A.通過改變兩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從而改變橡皮條的伸長,再重復做幾次;
B.只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秤的讀數和細繩的方向,按同樣比例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C.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木板上墊一張白紙,把橡皮條一端固定在木板的 A點;
D.記下兩個彈簧秤的讀數以及結點的位置,描下兩條細繩的方向,在紙上按比例作出力F1和F2的圖示,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作出)合力F;
E.比較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力F,看它們在實驗誤差范圍內是否相等;
F.用兩條細繩結在橡皮條的另一端(即結點),通過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條,橡皮條伸長,使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
(2)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用打點計時器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的質量M之間關系的實驗中,不改變拉力T (即牽拉小車的細線所吊掛砂桶與砂的重力mg一定),只改變小車的質量M,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幾組實驗數據.其中第3組數據還未算出加速度,但該組對應的紙帶已經打出,如圖所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50Hz的低壓交流電源,圖中各點為每打5個點標出的計數點,測量長度的單位為cm.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小車質量(g) 200 300 400 500 600 1000
小車加速度 (m/s2 2.00 1.33 0.79 0.67 0.40
小車質量倒數 (kg-1 5.00 3.33 2.50 2.00 1.67 1.00

①請由圖中紙帶上記錄測量的數據,求出該次實驗中:C點對應的瞬時速度vC=
0.35
0.35
m/s,O點對應的瞬時速度v0=
0.056
0.056
m/s,以及加速度a=
0.98
0.98
m/s2,并填入上表空缺中;(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②請在圖示的坐標中,恰當選擇研究變量,根據上面表格中對應的各組數據作出能夠較直觀反映實驗規(guī)律的關系圖線(用小“×”號描點,并據此作出平滑的圖線);
③由②中作出的圖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在拉力一定時,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與小車的質量M測繪那個反比
在拉力一定時,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與小車的質量M測繪那個反比
;
④該實驗開始進行時,要先
要平衡摩擦阻力f
要平衡摩擦阻力f
,具體操作方法是:
適當墊高長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輕推未掛沙桶的小車,恰使拖有紙帶的小車勻速下滑;
適當墊高長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輕推未掛沙桶的小車,恰使拖有紙帶的小車勻速下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實驗題
精英家教網
(1)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實驗時,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是
 

A、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位置允許變動
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節(jié)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秤之間夾角應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2)在“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可用以下給定的器材和一些導線來完成實驗.器材:待測干電池E,量程3V的理想電壓表V,量程0.6A的電流表A(具有一定內阻),滑動變阻器R1(0~10Ω),滑動變阻器R2(0~200Ω),開關S.
①為方便實驗調節(jié)且能較準確地進行測量,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填R1或 R2).
②實驗所用電路如圖甲所示,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圖乙中完成實物連接圖.圖中部分電路已連接,不能更改.
③該同學根據實驗所記錄的數據,畫出的U-I圖象,通過分析可知,其中
 
(填a或b)圖線是表示電壓表V示數隨電流表A示數變化關系.
④根據圖象求得電動勢E=
 
V,內阻r=
 
Ω(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