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我國蛟龍?zhí)?/span>深潛器,在2012624日以7 020m深度成為世界上下潛最深的載人潛水器.假設在某次實驗時,深潛器內的顯示屏上顯示出了從水面開始下潛到最后返回水面10min內速度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本次下潛的最大深度為 7 020 m

B. 全過程中最大加速度是 0.025 m/s2

C. 04 min內平均速度為1.5 m/s

D. 01 min810 min的時間內潛水員處于超重狀態(tài)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A、根據圖象可知,在t=4min時到達最大深度,根據v﹣t圖象的面積得:04min位移為:,即最大深度為360m,故A錯誤;

B、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則01min內加速度最大,最大為:,故B錯誤;

C、04min內平均速度為:,故C正確;

D、01min810min的時間內潛水員加速度方向向下,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D錯誤;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例中,均為利用電機的有(  )

A. 民航機、探空火箭和巡航導彈

B. 帆船、魚雷快艇和航空母艦

C. 山地車、無軌電車和越野汽車

D. 水電站、電動車和風力發(fā)電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太陽系各行星幾乎在同一平面內沿同一方向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當地球恰好運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陽之間,且三者幾乎排成一條直線的現象,天文學稱為行星沖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半徑如下表所示,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軌道半徑(AU

10

15

52

95

19

30

A.海王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約為9832年,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1006

B.土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約為2928年,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504

C.天王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約為5282年,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301

D.木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約為1186年,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1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傾角為θ的足夠長的傳送帶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時針方向運行。t=0時,將質量m=1 kg的物體(可視為質點)輕放在傳送帶上,物體相對地面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設沿傳送帶向下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

A.傳送帶的速率v0=10 m/s

B.傳送帶的傾角θ=30°

C.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

D.0~2.0 s內摩擦力對物體做功Wf=-24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為2kg的物體沿傾角為30°的固定斜面勻減速上滑了2m距離,物體加速度的大小為8m/s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在此過程中( )

A.物體的重力勢能增加了40J B.物體的機械能減少了12J

C.物體的動能減少了32J D.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1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平地面上有質量分別為m和4m的物體A和B,兩者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細繩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跨過輕質動滑輪與A相連,動滑輪與B相連,如圖所示。初始時,繩處于水平拉直狀態(tài)。若物塊A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向右移動了距離s,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

1物塊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物塊A、B的加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表明,人步行時重心升降的幅度約腳跨一步距離的0.1倍.某同學在水平地面上勻速步行1km的過程中,他做的功約為

A. 6×102J B. 6×103J C. 6×104J D. 6×10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塊由靜止開始從粗糙斜面上的某點加速下滑到另一點,在此過程中重力對物體做的功等于

A物塊動能的增加量

B物塊重力勢能的減少量與物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C物塊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和物塊動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物塊動能的增加量與物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10×10-2 kg、帶電荷量為q=10×10-6 C 的小球,用絕緣細線懸掛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假設電場足夠大,靜止時懸線向左與豎直方向成60°角。小球在運動過程中電荷保持不變,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1判斷小球帶何種電荷;

2求電場強度E的大。

3若在某時刻將細線突然剪斷,求小球運動的加速度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