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如圖所示裝置中,兩物體質(zhì)量分別為m1m2,懸點ab間的距離遠(yuǎn)大于滑輪的直徑,不計一切摩擦,整個裝置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由圖可知( )

A. m1一定大于m2 B. m1可能大于2m2

C. m1一定小于2m2 D. α一定等于β

【答案】CD

【解析】試題分析:對分析可知繩子的拉力大小,對滑輪分析,由于滑輪放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的張力相等,故可知兩繩子和豎直方向上的夾角相等,由共點力的平衡關(guān)系可得出兩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分析可知, 受拉力及本身的重力平衡,故繩子的拉力等于,對于滑輪分析,由于滑輪跨在繩子上,故兩端繩子的拉力相等,它們的合力一定在角平分線上;由于它們的合力與m1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合力豎直向上,故兩邊的繩子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αβ相等,兩端繩子的拉力等于,而它們的合力等于,因互成角度的兩分力與合力組成三角形,故可知,即一定小于CD正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平行金屬板豎直放置,左極板接地,中間有小孔。右極板電勢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電子原來靜止在左極板小孔處,若不計重力的作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t=0時刻釋放電子,電子將始終向右運動,直到打到右極板上

B. t=0時刻釋放電子,電子可能在兩板間振動

C. t=T/4時刻釋放電子,電子可能在兩板間振動,也可能打到右極板上

D. t=3T/8時刻釋放電子,電子必將打到左極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木箱靜止在長平板車上,某時刻平板車以a = 2.5m/s2的加速度由靜止開始向前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dāng)速度達(dá)到v = 9m/s時改做勻速直線運動,己知木箱與平板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0.225,箱與平板車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靜擦力相等(g取10m/s2)。求:

(1)車在加速過程中木箱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

(2)木箱做加速運動的時間和位移的大小

(3)要使木箱不從平板車上滑落,木箱開始時距平板車右端的最小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情況下機(jī)械能守恒的有( 。

A.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

B.起重機(jī)吊著加速上升的重物

C.在空氣中勻速下落的降落傘

D.沿斜面勻速下滑的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情況下機(jī)械能守恒的有( 。

A.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

B.起重機(jī)吊著加速上升的重物

C.在空氣中勻速下落的降落傘

D.沿斜面勻速下滑的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實線是一個電場中的電場線,虛線是一個負(fù)試探電荷在這個電場中的軌跡,若電荷是從a處運動到b處,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 電荷從ab加速度減小 B. b處電勢能大

C. b處電勢高 D. 電荷在b處速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頂端安有滑輪,兩物塊P、Q用輕繩連接并跨過滑輪(不計滑輪的質(zhì)量和摩擦),P懸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當(dāng)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時,P、Q仍靜止不動,則

A.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變小

B.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變大

C. 輕繩上拉力一定變小

D. 輕繩上拉力一定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長直導(dǎo)線分別通有方向相反的電流I1I2.且I1>I2,與兩根導(dǎo)線垂直的同一平面內(nèi)有ab、cd四點,a、bc在兩根導(dǎo)線的水平連線上且間距相等,b是兩根導(dǎo)線連線的中點,b、d連線與兩根導(dǎo)線連線垂直。則( )

A. I2受到的磁場力水平向左

B. b點磁感應(yīng)強(qiáng)度為零

C. d點磁感應(yīng)強(qiáng)度的方向必定豎直向下

D. a點和c點的磁感應(yīng)強(qiáng)度不可能都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擺鐘偏慢時可增加擺長進(jìn)行校準(zhǔn)

B.火車鳴笛駛出站臺時,我們聽到的笛聲頻率將比聲源發(fā)聲的頻率高

C.拍攝玻璃櫥窗內(nèi)的物品時,往往在鏡頭前加一個偏振片以減弱玻璃反射光的強(qiáng)度

D.肥皂膜看上去呈現(xiàn)彩色,是因為光的色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