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電路中,電源有內(nèi)阻,線圈L的電阻可以不計,A、B兩燈完全相同,C為電容器.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有(  )

A. 在K1閉合,K2、K3斷開的狀態(tài)下,合上K2瞬間,B燈的亮度不受影響
B. 在K1、K2都閉合,K3斷開的狀態(tài)下,斷開K1瞬間,B燈先變得更亮,然后逐漸熄滅
C. 在K1、K2斷開,K3閉合的狀態(tài)下,合上K1,A燈逐漸變亮,B燈立即變亮然后又稍稍變暗
D. 在K1、K3閉合,K2斷開的狀態(tài)下,斷開K1,A、B燈都逐漸變暗,并同時熄滅
CD
本題考查電容電感在電路中的作用問題,在K1閉合,K2、K3斷開的狀態(tài)下,合上K2瞬間,給電容器充電,流過燈B的電流瞬間減小,燈先變暗一下然后再亮。所以A錯。在K1、K2都閉合,K3斷開的狀態(tài)下,斷開K1瞬間, 電容器放電燈B逐漸變暗,最后熄滅。所以B錯誤。在K1、K2斷開,K3閉合的狀態(tài)下,合上K1,A燈與電感相連,逐漸變亮,B燈立即變亮然后又稍稍變暗,C正確。在K1、K3閉合,K2斷開的狀態(tài)下,斷開K1,由于電感的作用,A、B燈都逐漸變暗,并同時熄滅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電路中,L為電感線圈,C為電容器,當(dāng)開關(guān)S由斷開變?yōu)殚]合時:
A.燈A中無電流通過,不可能變亮
B.燈A中有電流通過,方向由a到b
C.燈B逐漸熄滅,c點電勢高于d點電勢
D.燈B逐漸熄滅,c點電勢低于d點電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如圖所示電路中。A、B是兩個完全相同的燈泡,L是一個自感系數(shù)很大、直流電阻為零 的電感線圈,C是電容很大的電容器.當(dāng)S閉合與斷開時,對A、B的發(fā)光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

A.S閉合時,A立即亮,然后逐漸熄滅
B.S閉合時,B立即亮,然后逐漸熄滅
C.S閉合足夠長時間后,B發(fā)光,而A不發(fā)光
D.S閉合足夠長時間后再斷開S,B立即熄滅,而A逐漸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LC振蕩電路中電容器極板1上的電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則
A.a(chǎn)、c兩時刻電路中電流最大,方向相同.
B.a(chǎn)、c兩時刻電路中電流最大,方向相反.
C.b、d兩時刻電路中電流最大,方向相同.
D.b、d兩時刻電路中電流最大,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兩個相同的白熾燈泡L1和L2接到如圖1所示的電路中,燈L1與電容器串聯(lián),燈L2與電感線圈串聯(lián).當(dāng)a、b間接電壓最大值為Um、頻率為f的正弦交流電源時,兩燈都發(fā)光,且亮度相同.更換一個新的正弦交流電源后,燈L1的亮度低于燈L2的亮度.新電源兩極的電壓最大值和頻率可能是                (  )
A.最大值仍為Um,而頻率大于f
B.最大值仍為Um,而頻率小于f
C.最大值大于Um,而頻率仍為f
D.最大值小于Um,而頻率仍為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電路兩端接上交變電流,保持電壓不變,使頻率增大,發(fā)現(xiàn)各燈的亮暗變化情況是:燈l變暗、燈2變亮、燈3不變,則M、N、L處所接元件可能是       
 
A.M為電感器,N為電容器,L為電阻
B.M為電阻,N為電感器,L為電容器
C.M為電阻,N為電容器,L為電感器
D.M為電容器,N為電感器,L為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電容器和電感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都能“通直流,阻交流”B.都不能“通直流,阻交流”
C.電容器能“通直流,阻交流”D.電感器能“通直流,阻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圖中所示的電路中,C為電容器,R為燈泡,電流表內(nèi)阻為零,電壓表內(nèi)阻無窮大,若保持交流電源的電壓的有效值不變,只將電源頻率增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B.電壓表示數(shù)增大C.燈泡變亮D.燈泡變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把電阻、電感器、電容器并聯(lián)接到一交流電源上,三個電流表的示數(shù)相同.若保持電源電壓不變,而將頻率加大,則三個電流表的示數(shù)I1、I2、I3大小的關(guān)系是( 。
A.I1=I2=I3B.I3>I1>I2C.I2>I1>I3D.I1>I2>I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