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長方體發(fā)電導管的前后兩個側(cè)面是絕緣體,上下兩個側(cè)面是電阻可忽略的導體電極,兩極間距為d,極板面積為S,這兩個電極與可變電阻R相連.在垂直前后側(cè)面的方向上,有一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發(fā)電導管內(nèi)有電阻率為ρ的高溫電離氣體,氣體以速度v向右流動,并通過專用管道導出.由于運動的電離氣體受到磁場的作用,將產(chǎn)生大小不變的電動勢.若不計氣體流動時的阻力,由以上條件可推導出可變電阻消耗的電功率。調(diào)節(jié)可變電阻的阻值,根據(jù)上面的公式或你所學過的物理知識,可求得可變電阻R消耗電功率的最大值為
A. B.
C. D.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質(zhì)量m=4.6 kg的金屬塊,其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0,在與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以v=2.0 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sin 37°=0.60,cos 37°=0.80,g取10 m/s2。求:
(1)拉力F的大小;
(2)若某時刻撤去拉力,金屬塊在地面上還能滑行多長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虛線a、b、c是電場中的一簇等勢線(相鄰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實線為一α粒子(重力不計)僅在電場力作用下通過該區(qū)域時的運動軌跡,P、Q是這條軌跡上的兩點,據(jù)此可知
A.β粒子在P點的加速度比Q點的加速度小
B.電子在P點具有的電勢能比在Q點具有的電勢能小
C.a(chǎn)、b、c三個等勢面中,a的電勢最低
D.α粒子一定是從P點向Q點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2分)如圖所示,M為一線圈電阻r=0.4 Ω的電動機,R=24 Ω,電源電動勢E=40 V。當S斷開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I1=1.6 A,當開關S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2=4.0 A。求:
(1)電源內(nèi)阻。
(2)開關S閉合時電動機發(fā)熱消耗的功率和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功率。
(3)開關S閉合時電源的輸出功率和電動機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長L=8m,質(zhì)量M=3kg的薄木板靜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質(zhì)量m=1kg的小物體放在木板的右端,現(xiàn)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取g=10m/s2 , 求:
(1)若薄木板上表面光滑,欲使薄木板以2m/s2的加速度向右運動,需對木板施加的水平拉力為多大?
(2)若木板上表面粗糙,物體與薄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若拉力F=6N,求物體對薄木板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若木板上表面粗糙,物體與薄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若拉力F=15N,物體所能獲得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李白在《望天門山》一詩中寫道:“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詩文中的“青山相對出”選擇的參考系是( 。
A.太陽B.青山C.河岸D.孤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位器是變阻器的一種。如圖所示,如果把電位器與燈泡串聯(lián)起來,利用它改變燈的亮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連接A、B使滑動觸頭順時針轉(zhuǎn)動,燈泡變亮
B.連接A、C使滑動觸頭逆時針轉(zhuǎn)動,燈泡變亮
C.連接A、C使滑動觸頭順時針轉(zhuǎn)動,燈泡變暗
D.連接B、C使滑動觸頭順時針轉(zhuǎn)動,燈泡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裝置
B.在電源內(nèi)部,依靠電場力搬運電荷
C.電源內(nèi)部存在著由負極指向正極的電場
D.電動勢由電源中非靜電力的特性決定,跟其體積、外電路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力,下述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地球上的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也不論怎樣運動,都要受到重力作用。
B.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其運動狀態(tài)未必改變。
C.只要兩物體間發(fā)生形變就一定產(chǎn)生彈力。
D.彈力是由于施力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