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蛟龍?zhí)枴痹谀炒卧囼灂r,深潛器內的顯示屏上顯示出了從水面開始下潛到最后返回水面的10min內全過程的深度曲線甲和速度圖象乙,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全過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
B. 潛水員感到超重發(fā)生在0~1 min和8~10min的時間段內
C. 圖中代表本次下潛最大深度,應為360m
D. 整個潛水器在8~10min時的時間段內機械能守恒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v-t圖象的面積表示位移,由幾何知識可求得最大深度;v-t圖象的物理意義:其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求解最大加速度;判斷超重和失重的方法主要看物體的加速度方向.根據(jù)加速度大小分析受力情況,即可判斷機械能守恒是否守恒.
v-t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1min內和3-4min內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是,A錯誤;潛水員在0-1min和8-10min的時間段內,根據(jù)度圖象(b)得加速度方向向下,所以處于失重狀態(tài),B錯誤;根據(jù)深度曲線(a)得代表本次最大深度,在時到達最大深度,根據(jù)v-t圖象的面積得:0-4min位移是360m,即最大深度為360m,C正確;整個潛水器在8-10min時間段內加速度不等于g,所以機械能不守恒,故D錯誤.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B.人走路時沒有慣性,被絆倒時也沒有慣性
C.物體沒有受外力時有慣性,受外力作用后慣性就被克服了
D.運動員百米賽跑到達終點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有慣性,停下就沒有慣性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有一堆卡片,每一張卡片的質量均為m.用一手指以豎直向下的力壓第1張卡片,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動手指,確保第1張卡片與第2張卡片之間有相對滑動.設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同,手指與第1張卡片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 , 卡片之間、卡片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2 , 且有μ1>μ2 ,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任意兩張卡片之間均可能發(fā)生相對滑動
B.上一張卡片受到下一張卡片的摩擦力一定向左
C.第1張卡片受到手指的摩擦力向左
D.最后一張卡片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假期中,小明乘坐火車外出旅游,當火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勻加速行駛時,他用身邊的器材測量火車的加速度.小明的測量過程如下:他一邊看著窗外間隔為100m的路標,一邊用手表記錄著時間.他觀測到他所在的車廂從經(jīng)過第一根路標到經(jīng)過第二根路標的時間間隔為10s,從經(jīng)過第一根路標到經(jīng)過第三根路標的時間間隔為16s.請你根據(jù)他的測量情況,求:
(1)火車的加速度大;
(2)火車經(jīng)過第三根路標時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磁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電磁波的頻率有關
B.周期性變化的電場和磁場可以相互激發(fā),形成電磁波
C.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可以發(fā)生干涉、衍射,但不能發(fā)生反射和折射
D.電磁波的傳播需要介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直流電動機轉動時產生的電動勢總要________(填消弱或加強)電源電動勢的作用,所以將其稱為反電動勢,電動機有負載時比空載時產生的反電動勢________(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若x軸表示時間,y軸表示位置,則該圖象反映了某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位置與時間的關系.若令x軸和y軸分別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則該圖象又可以反映在某種情況下,相應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x軸表示時間,y軸表示功能,則該圖象可以反映某物體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線運動過程中,物體動能與時間的關系
B.若x軸表示頻率,y軸表示動能,則該圖象可以反映光電效應中,光電子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頻率之間的關系
C.若x軸表示時間,y軸表示動量,則該圖象可以反映某物在沿運動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體動量與時間的關系
D.若x軸表示時間,y軸表示感應電動勢,則該圖象可以反映靜置于磁場中的某閉合回路,當磁感應強度隨時間均勻增大時,增長合回路的感應電動勢與時間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