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平行直線表示電場線,但未標方向,帶電量為-10-2C的微粒在電場中只受電場力作用,由A點移到B點,動能損失0.1J,若A點電勢為-10V,則( )

A. B點的電勢為0V

B. 電場線方向從右向左

C. 微粒的運動軌跡可能是軌跡1

D. 微粒的運動軌跡可能是軌跡2

【答案】BC

【解析】試題分析:從AB,動能減小說明電場力做負功,對于正電荷,正電荷是從電勢低的地方向電勢高的地方移動,根據(jù)動能定理,因為A點的電勢為-10V,則B點的電勢為0V,所以A項正確;左邊電勢低,右邊電勢高,平行線代表電場線,所以電場線的方向從右向左,所以B項正確;由于正電荷運動的軌跡為曲線運動,電場力指向軌跡的凹側(cè),所以運動的軌跡一定是軌跡1,C項正確;D項錯誤。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個豎直圓弧軌道固定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半徑R相同,左側(cè)軌道由金屬凹槽制成,右側(cè)軌道由金屬圓管制成,且均可視為光滑.在兩軌道右側(cè)的正上方分別將金屬小球AB由靜止釋放,小球距離地面的高度分別為hAh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使小球A沿軌道運動并且從最高點飛出,釋放的最小高度為

B. 若使小球B沿軌道運動并且從最高點飛出,釋放的最小高度為

C. 適當調(diào)整hA,可使A球從軌道最高點飛出后,恰好落在軌道右端口處

D. 適當調(diào)整hB,可使B球從軌道最高點飛出后,恰好落在軌道右端口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兩條斜線,分別代表A、B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時的v﹣t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B.在第10s末,A追上B
C.A追上B之前,10s時A、B相距最遠
D.A、B兩物體在途中可相遇二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xué)用圖1所示裝置測定重力加速度,

(1)實驗時下面的步驟先后順序是:
A.釋放紙帶
B.打開打點計時器
(2)所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某次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紙帶上1至9各點為計時點,記數(shù)點2、3 和7、8之間的距離如圖(單位cm),由紙帶所示數(shù)據(jù)可算出實驗時的加速度為 m/s2 . (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若當?shù)氐闹亓铀俣葦?shù)值為9.80m/s2 , 請列出測量值與當?shù)刂亓铀俣鹊闹涤胁町惖囊粋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E=6.00V,其內(nèi)阻可忽略不計。電阻的阻值分別為R1=2.4kΩ、R2=4.8kΩ,電容器的電容C=4.7μF.閉合開關(guān)S,待電流穩(wěn)定后,用電壓表測R1兩端的電壓,其穩(wěn)定值為1.50V。求:

1)由于電壓表的接入,電容器的帶電量變化了多少?

2)該電壓表的內(nèi)阻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只小燈泡L1、L2分別標有“6V,3W”“6V,5W”,另外有一個能滿足需要的滑動變阻器R,將它們連接后接入電壓為12V的電路中,要求兩燈泡都正常發(fā)光,下面的四個電路中能滿足要求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甲、乙兩運動物體相對同一原點的x﹣t圖象,由圖象可判斷( )

A.甲和乙都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t2時刻,甲和乙相距最遠
C.乙運動的速率大于甲運動的速率
D.乙比甲早出發(fā)t1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單匝閉合線框在勻強磁場中繞垂直于磁場方向的轉(zhuǎn)軸勻速轉(zhuǎn)動.在轉(zhuǎn)動過程中,線框中的最大磁通量為Φm,最大感應(yīng)電動勢為E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當磁通量為零時,感應(yīng)電動勢為零

B. 當磁通量減小時,感應(yīng)電動勢在減小

C. 當磁通量等于0.5Φm時,感應(yīng)電動勢等于0.5Em

D. 角速度ω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用細線懸掛的矩形AB長為a,其下方固定一長為b的無底圓筒CD,B、C兩點間的豎直距離是h.若將細線剪斷,矩形AB做自由落體運動,則:

(1)矩形AB的下端B到達圓筒C端時的速度是多少?
(2)矩形AB的下端B穿過圓筒的時間是多少?
(3)整個矩形AB穿過圓筒的時間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