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5為飛纜系統(tǒng)的簡化模型示意圖,圖中兩個物體P、Q的質量分別為mP、mQ,柔性金屬纜索長為l,外有絕緣層,系統(tǒng)在近地軌道做圓周運動,運動過程中Q距地面高為h.設纜索總保持指向地心,P的速度為vP.已知地球半徑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
圖15
(1)飛纜系統(tǒng)在地磁場中運動,地磁場在纜索所在處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設纜索中無電流,問纜索P、Q哪端電勢高?此問中可認為纜索各處的速度均近似等于vP,求P、Q兩端的電勢差;
(2)設纜索的電阻為R1,如果纜索兩端物體P、Q通過周圍的電離層放電形成電流,相應的電阻為R2,求纜索所受的安培力多大;
(3)求纜索對Q的拉力FQ.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近期《科學》中文版的文章介紹了一種新技術--航天飛纜,航天飛纜是用柔性纜索將兩個物體連接起來在太空飛行的系統(tǒng)。飛纜系統(tǒng)在太空飛行中能為自身提供電能和拖曳力,它還能清理"太空垃圾"等。從1967年至1999年17次試驗中,飛纜系統(tǒng)試驗已獲得部分成功。該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可用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來解釋。
下圖為飛纜系統(tǒng)的簡化模型示意圖,圖中兩個物體P,Q的質量分別為mP、mQ,柔性金屬纜索長為l,外有絕緣層,系統(tǒng)在近地軌道作圓周運動,運動過程中Q距地面高為h。設纜索總保持指向地心,P的速度為vP。已知地球半徑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
(1)飛纜系統(tǒng)在地磁場中運動,地磁場在纜索所在處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設纜索中無電流,問纜索P、Q哪端電勢高?此問中可認為纜索各處的速度均近似等于vP,求P、Q兩端的電勢差;
(2)設纜索的電阻為R1,如果纜索兩端物體P、Q通過周圍的電離層放電形成電流,相應的電阻為R2,求纜索所受的安培力多大;
(3)求纜索對Q的拉力F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近期《科學》中文版的文章介紹了一種新技術——航天飛纜,航天飛纜是用柔性纜索將兩個物體連接起來在太空飛行的系統(tǒng).飛纜系統(tǒng)在太空飛行中能為自身提供電能和拖曳力,它還能清理“太空垃圾”等.從1967年至1999年的17次試驗中,飛纜系統(tǒng)試驗已獲得部分成功.該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可用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來解釋.?
圖15
圖15為飛纜系統(tǒng)的簡化模型示意圖,圖中兩個物體P、Q的質量分別為mP、mQ,柔性金屬纜索長為l,外有絕緣層,系統(tǒng)在近地軌道做圓周運動,運動過程中Q距地面高為h.設纜索總保持指向地心,P的速度為vP.已知地球半徑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
(1)飛纜系統(tǒng)在地磁場中運動,地磁場在纜索所在處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設纜索中無電流,問纜索P、Q哪端電勢高?此問中可認為纜索各處的速度均近似等于vP,求P、Q兩端的電勢差;
(2)設纜索的電阻為R1,如果纜索兩端物體P、Q通過周圍的電離層放電形成電流,相應的電阻為R2,求纜索所受的安培力多大;
(3)求纜索對Q的拉力F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屆安徽省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題(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近期《科學》中文版的文章介紹了一種新技術——航天飛纜,航天飛纜是用柔性纜索將兩個物體連接起來在太空飛行的系統(tǒng).飛纜系統(tǒng)在太空飛行中能為自身提供電能和拖曳力,它還能清理“太空垃圾”等.從1967年至1999年的17次試驗中,飛纜系統(tǒng)試驗已獲得部分成功.該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可用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來解釋.?
圖15
圖15為飛纜系統(tǒng)的簡化模型示意圖,圖中兩個物體P、Q的質量分別為mP、mQ,柔性金屬纜索長為l,外有絕緣層,系統(tǒng)在近地軌道做圓周運動,運動過程中Q距地面高為h.設纜索總保持指向地心,P的速度為vP.已知地球半徑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
(1)飛纜系統(tǒng)在地磁場中運動,地磁場在纜索所在處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設纜索中無電流,問纜索P、Q哪端電勢高?此問中可認為纜索各處的速度均近似等于vP,求P、Q兩端的電勢差;
(2)設纜索的電阻為R1,如果纜索兩端物體P、Q通過周圍的電離層放電形成電流,相應的電阻為R2,求纜索所受的安培力多大;
(3)求纜索對Q的拉力FQ.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