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證明天電與地電是相同的.其實,靜電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下列不屬于靜電應用的是( 。
A、利用靜電把空氣電離,除去煙氣中的粉塵B、利用靜電吸附,將涂料微粒均勻地噴涂在接地金屬物體上C、利用靜電放電產生的臭氧,進行殺菌D、利用運油車尾部的鐵鏈將油與油筒摩擦產生的靜電導走
分析:靜電對人類有利的方面要加以利用,對人類有危害的方面要避免和防止.油罐車拖一條鐵鏈、飛機機輪用導電橡膠制成、織地毯時夾一些不銹鋼絲都是為了防止靜電的危害.而靜電復印是利用靜電為人類服務.
解答:解:A、利用靜電把空氣電離,除去煙氣中的粉塵,屬于靜電的應用;
B、利用靜電吸附,將涂料微粒均勻地噴涂在接地金屬物體上,屬于靜電的應用;
C、利用靜電放電產生的臭氧,進行殺菌,屬于靜電的應用;
D、利用運油車尾部的鐵鏈將油與油筒摩擦產生的靜電導,防止靜電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爆炸,這是靜電的防止,不是靜電的應用;
本題選不屬于靜電應用的,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靜電的防止和應用,靜電在生活中廣泛存在,要注意掌握其應用及防止的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高考三人行 物理 題型:038

有句諺語“雷雨發(fā)莊稼”,雷雨過程伴隨著雷電發(fā)生.最早揭示雷電現象本質的科學家是美國學者富蘭克林,他于1752年7月進行了著名的風箏探測雷電的實驗,從而證實自然閃電和摩擦產生的電本質是一致的.

(1)說明這句諺語的科學道理;

(2)從哲學角度分析這種自然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設計必修一物理 魯科版 題型:043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美國科學家、物理學家、發(fā)明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1706年1月27日生于波士頓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英國移民,從事肥皂和蠟燭制造.由于家庭貧寒,從8歲起只上了兩年學就輟學當了學徒,從12歲起在他大哥的印刷所里當學徒,以后長期從事印刷工作.他刻苦自學,他說:“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他常常去找別人或書店借書,利用深夜讀書,清晨就去歸還.他曾以筆名Richard Saunders投稿,報紙編輯以為文章“出自名家手筆”.他不僅從書本上學習各種知識,還輾轉到紐約、倫敦、費城等地流浪,在社會生活中學習.21歲時,他在費城創(chuàng)辦了北美第一個青年自學團體“共讀社”,組織工人、技師、鞋匠、瓦匠、詩人等每周星期五來討論哲學、科學、技術、文藝問題.這個團體后來發(fā)展為1743年創(chuàng)立的美利堅哲學會.1769年他被選為該會的會長.25歲時他又在費城創(chuàng)辦了北美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以后發(fā)展為北美公共圖書館.45歲時,他又創(chuàng)辦費城學院(即后來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富蘭克林在電學上有許多重要貢獻.通過實驗,他對當時許多混亂的電學知識(如電的產生、轉移、感應、存儲、充放電等)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清理.他曾把多個萊頓瓶連結起來,儲存更多電荷.他用實驗證明萊頓瓶內外金屬箔所帶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1747年5月25日他在給柯林森的信中,提出了電的單流質理論,并用數學上的正負來表示多余或缺少這種電流質.他還認為摩擦起電只是使電荷轉移而不是創(chuàng)生,所生電荷的正負必須嚴格相等——這個思想后來發(fā)展為電學中的基本定律之一——電荷守恒定律.他利用這一理論說明了帶介質的電容器原理.

  富蘭克林的第二項重大貢獻是統(tǒng)一了天電和地電,徹底破除了人們對雷電的恐懼.1749年,他的夫人麗達在觀看萊頓瓶串聯(lián)實驗時,無意碰到萊頓瓶上的金屬桿,被電火花擊倒在地,臥病一周,使他更堅定了探討雷電實質的決心.他一方面列舉了12條靜電火花與雷電火花的相同之處,一方面通過崗亭實驗和風箏實驗(1752年6月)給予實驗證明.他的一封封書信通過柯林森在英國皇家學會宣讀,開始時受到的是嘲笑、懷疑,后來他的論文集《電學實驗與研究》出版,特別是風箏實驗的報告轟動了歐洲,使人們看到電學是一門有廣大前景的科學,避雷針也成了人類破除迷信征服自然的一項重要技術成果,推動了電學、電工學的發(fā)展.

  思考:人窮志不窮,逆境成就英雄.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就看你怎么對待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