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有關(guān)力和運動的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恒力,物體一定做直線運動

B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方向變化,物體一定做曲線運動

C作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一定不相同

D作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在不同時刻一定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恒力,物體一定做直線運動,例如平拋運動,選項A錯誤;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方向變化,物體一定做曲線運動,當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共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選項B錯誤;作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一定不相同,選項C正確;作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在不同時刻可能相同,例如做圓周運動的物體,每經(jīng)過一周,速度方向相同一次,選項D錯誤;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力F1單獨作用于一物體時,使物體產(chǎn)生的加速度大小為a1=2m/s2,力F2單獨作用于同一物體時,使物體產(chǎn)生的加速度大小為a2=4m/s2.當F1和F2共同作用于該物體時,物體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2m/s2 B.4m/s2 C.6m/s2 D.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赫茲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麥克斯韋首次捕捉到了電磁波

B波遇到障礙物時,一定會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C通常的講話產(chǎn)生的聲波,經(jīng)過尺寸為1m左右的縫會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D衍射是波的疊加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選對1個得2分,選對2個得4分,選對3個得5分。每選錯1個扣3分,最低得分為0分

A分子質(zhì)量不同的兩種氣體,溫度相同時其分子的平均動能相同

B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在體積膨脹的過程中,內(nèi)能一定減小

C布朗運動表明,懸浮微粒周圍的液體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D知道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氣體的摩爾質(zhì)量和密度就可以估算出氣體分子的大小

E兩個分子的間距從極近逐漸增大到10r0的過程中,它們的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飽和汽和相對濕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使未飽和汽變成飽和汽,可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

B空氣的相對濕度越大,空氣中水蒸氣的壓強越接近飽和汽壓

C密閉容器中裝有某種液體及其飽和蒸汽,若溫度升高,同時增大容器的容積,飽和汽壓可能會減小

D相對濕度過小時,人會感覺空氣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物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科學家們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物理學研究方法,以下關(guān)于所用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B通過做大量實驗后,胡克認為彈力一定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C伽利略認為自由落體運動就是物體在傾角為90°的斜面上的運動。再根據(jù)銅球在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得出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這是采用了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jié)合的方法

D在不需要考慮帶電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點電荷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微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機械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各質(zhì)點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

B. 相鄰質(zhì)點間必有相互作用力

C. 前一質(zhì)點的振動帶動相鄰的后一質(zhì)點振動,后一質(zhì)點的振動必定落后于前一質(zhì)點

D. 各質(zhì)點隨波的傳播而遷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當重力對物體做正功時,物體的( )

A.重力勢能一定增加,動能一定減小

B.重力勢能一定增加,動能一定增加

C.重力勢能一定減小,動能不一定增加

D.重力勢能不一定減小,動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中,博爾特在比賽中,主要有起跑加速、途中勻速和加速沖刺三個階段.假設他的腳與地面間不會發(fā)生相對滑動.則( )

A.加速階段地面對博爾特的摩擦力做正功

B.勻速階段地面對博爾特的摩擦力做負功

C.由于腳與地面間不發(fā)生相對滑動,所以不論加速還是勻速,地面對博爾特的摩擦力始終不做功

D.無論是加速還是勻速階段,地面對博爾特的摩擦力始終做負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