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外力、物體質(zhì)量間的關系時,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zhì)量用表示,盤及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用表示.
①當與的大小關系滿足________時,才可以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重力.
②某一組同學先保持盤及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一定來做實驗,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下做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用天平測出以及小車質(zhì)量,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求出
③另兩組同學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zhì)量一定,探究加速度與所受外力的關系,由于他們操作不當,這兩組同學得到的關系圖象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其原因分別是:
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2分),② B (2分)
③圖1:過大(或過小),造成不是遠小于(2分)
圖2: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傾角過小(2分)
【解析】
試題分析: ①該實驗的研究對象是小車,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當質(zhì)量一定時,研究小車的加速度和小車所受合力的關系.為消除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可以把木板D的左端適當墊高,以使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車的合力就是繩子的拉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對m:,對M:,解得:;當M>>m時,即當砝碼和盤的總重力要遠小于小車的重力,繩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碼和盤的總重力.
②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繩從小車上拿去,輕輕推動小車,是小車沿木板運動,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來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勻速運動.故A錯誤.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實驗時,應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由于小車運動較快,可能會使打出來的點很少,不利于數(shù)據(jù)的采集和處理.故C錯誤.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如果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zhì)量M,直接用公式求出,這是在直接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計算的,而我們實驗是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外力和質(zhì)量間的關系.故D錯誤.故選B.
③圖1中當盤及盤中砝碼質(zhì)量較大時,a-F圖象發(fā)生彎曲,這是由于沒有保證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盤及盤中砝碼質(zhì)量造成的.
圖2中,從上圖中發(fā)現(xiàn)直線沒過原點,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有拉力時小車的加速度還為0,說明小車的摩擦力與繩子的拉力抵消呢.該組同學實驗操作中遺漏了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這個步驟.即傾角過小。
考點:本題考查了牛頓第二定律、控制變量法、物理實驗的處理。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F/N | 2.42 | 1.90 | 1.43 | 0.97 | 0.76 | 0.50 | 0.23 | 0.06 |
ω/rad?s-1 | 28.8 | 25.7 | 22.0 | 18.0 | 15.9 | 13.0 | 8.5 | 4.3 |
U/V | 0 | 1.0 | 3.0 | 5.0 | 7.0 | 9.0 | 11.0 |
I/μA | 0 | 22 | 65 | 109 | 155 | 175 | 240 |
| ||
4L |
| ||
4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8分)對于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研究,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做出了具大的貢獻,關于他的研究工作,回答以下問題:
(一)(4分)科學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伽利略對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如下:
A.伽利略依靠邏輯的力量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B.伽利略提出了“落體運動的速度v與時間t成正比”的觀點;
C.為“沖淡”重力,伽利略設計用斜面來研究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情況;
D.伽利略換用不同質(zhì)量小球,沿同一斜面從不同位置由靜止釋放,并記錄相應數(shù)據(jù);
E.伽利略改變斜面的傾角,重復實驗,記錄相應數(shù)據(jù);
F.伽利略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G.伽利略將斜面實驗得到的結論推廣到斜面傾角增大到90°時.
(1) 與上述過程中B步驟相應的科學探究要素是 .
(2) 與上述過程中F步驟相應的科學探究要素是 .
(二)(4分)伽利略提出了“落體運動的速度v與時間t成正比”的觀點,但在伽利略時代無法直接測出物體運動的速度.伽利略借助于數(shù)學方法,通過數(shù)學推理,巧妙地將研究“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轉換為研究“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解決了這一難題.接著,伽利略用一條刻有光滑凹槽的長木板做成一個斜面,讓小球沿斜槽滾下,同時采用滴水計時法.下表是伽利略手稿中記錄的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
時間單位t | 1 | 2 | 3 | 4 | 5 | 6 | 7 |
距離單位s | 32 | 130 | 298 | 526 | 824 | 1192 | 1600 |
上表的實驗數(shù)據(jù)能驗證伽利略得出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嗎?如果能,請簡要寫出你的理由,并在下列坐標紙中作出能直觀反映這一結論正確的圖象.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如有需要可利用上表中的空格,作圖時請標明橫軸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8分)利用實驗探究“當合外力大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與其質(zhì)量成反比”.給定的器材有:傾角可以調(diào)節(jié)的長斜面(如圖)、小車、計時器、米尺、天平(含砝碼)、鉤碼等.在實驗過程中不考慮摩擦,重力加速度為g,請結合下列實驗步驟回答相關問題.
(1)用天平測出小車的質(zhì)量為m0;
(2)讓小車自斜面上方一固定點A1從靜止開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用計時器記下所用的時間為t0;
(3)用米尺測出A1與A2之間的距離為S;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 .
(4)用米尺測出A1相對于A2的高度為h0;則: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大小F= .
(5)在小車中加鉤碼,用天平測出此時小車與鉤碼的總質(zhì)量,同時通過改變斜面的傾角來改變固定點A1相對于A2的高度h,測出小車從A1靜止開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所需的時間t;問:質(zhì)量不相等的前后兩次應怎樣操作才能使小車所受合外力大小一定?
答: .
(6)多次改變小車與鉤碼的總質(zhì)量進行實驗,測出各次對應的、h、t的值.
以 為縱坐標、 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根據(jù)各組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描點.如果這些點在一條過原點的直線上,則可間接說明“當合外力大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與其質(zhì)量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