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b兩束單色光分別照射到同一雙縫干涉裝置上,在距雙縫恒定距離的屏上得到如圖所示的干涉圖樣,其中圖甲是a光照射時形成的圖樣,圖乙是b光照射時形成的圖樣,則關于a、b兩束單色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傳播的速度較大
B.若遇到相同的障礙物,b光更容易發(fā)生衍射
C.若a光照在某金屬上恰好能發(fā)生光電效應,則b光照在該金屬上肯定能發(fā)生光電應
D.若把雙縫中的一條縫遮上再分別用兩束照射,都不會產生亮暗相間的條紋
【答案】分析:根據(jù)干涉條紋的寬度可以確定入射光的波長的大小關系來確定兩列光的頻率的大小關系,根據(jù)光電效應的特點來確定是否能夠發(fā)生光電效應,發(fā)生明顯衍射的條件是狹縫的寬度比波長。
解答:解:A、在真空中,光傳播的速度都相等,A錯誤;
B、根據(jù)雙縫干涉相鄰條紋間距公式△x=λ可得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干光的波長越大,條紋間距越大,由題圖可知a光的波長大于b光的波長,若遇到相同的障礙物,a光更容易發(fā)生衍射,B錯誤;
C、根據(jù)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λγ,故a光的頻率小于b光的頻率,若a光照在某金屬上恰好能發(fā)生光電效應,則b光照在該金屬上肯定能發(fā)生光電應,C正確;
D、若把雙縫中的一條縫遮上再分別用兩束照射,會發(fā)生衍射圖樣,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該部分題目難度不大,只要切實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就能順利解決此類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選修模塊3-4】
(1)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科學家高錕以及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3名得主的成就分別是發(fā)明光纖電纜和電荷耦合器件(CCD)圖象傳感器.光在科學技術、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D

A.用透明的標準平面樣板檢查光學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現(xiàn)象
B.用三棱鏡觀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圖樣是利用光的衍射現(xiàn)象
C.在光導纖維束內傳送圖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現(xiàn)象
D.光學鏡頭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現(xiàn)象
(2)如圖1所示,一截面為正三角形的棱鏡,其折射率為
3
.今有一束單色光射到它的一個側面,經折射后與底邊平行,則入射光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是
30°
30°

(3)如圖2所示是某時刻一列橫波上A、B兩質點的振動圖象,該波由A傳向B,兩質點沿波的傳播方向上的距離△x=6.0m,波長大于10.0m,求:
①再經過0.7s,質點A通過的路程.
②這列波的波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兩種單色光會成一束,從A點射入三棱鏡,折射后光線分成為a、b兩部分打在光屏上,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a、b兩束光相比較,a光的波長較短

B.用同一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分別用a、b光做實驗,a光的干涉條紋間距小于b光的干涉條紋間距

C.在水中a光的速度小于b光的速度

D.若保持入射點A位置不變,將入射光由圖示位置一直順時針旋轉,從屏上觀察,b光先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兩種單色光會成一束,從A點射入三棱鏡,折射后光線分成為a、b兩部分打在光屏上,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a、b兩束光相比較,a光的波長較短

B.用同一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分別用a、b光做實驗,a光的干涉條紋間距小于b光的干涉條紋間距

C.在水中a光的速度小于b光的速度

D.若保持入射點A位置不變,將入射光由圖示位置一直順時針旋轉,從屏上觀察,b光先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兩種單色光會成一束,從A點射入三棱鏡,折射后光線分成為a、b兩部分打在光屏上,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a、b兩束光相比較,a光的波長較短

B.用同一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分別用a、b光做實驗,a光的干涉條紋間距小于b光的干涉條紋間距

C.在水中a光的速度小于b光的速度

D.若保持入射點A位置不變,將入射光由圖示位置一直順時針旋轉,從屏上觀察,b光先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0年福建省華安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兩種單色光會成一束,從A點射入三棱鏡,折射后光線分成為a、b兩部分打在光屏上,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a、b兩束光相比較,a光的波長較短
B.用同一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分別用a、b光做實驗,a光的干涉條紋間距小于b光的干涉條紋間距
C.在水中a光的速度小于b光的速度
D.若保持入射點A位置不變,將入射光由圖示位置一直順時針旋轉,從屏上觀察,b光先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