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元電荷和點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元電荷就是點電荷
B. 元電荷實際上是指電子和質子本身
C. 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一定等于元電荷
D. 一個帶電體能否看成點電荷,不是看它尺寸的絕對值,而是看它的形狀和尺寸對相互作用力的影響能否忽略不計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 牛頓測定了引力常量
B. 牛頓最早通過理想斜面實驗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 亞里士多德指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 胡克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彈簧的彈力才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點跡均勻說明紙帶做勻速運動
B.點跡變稀,說明紙帶做加速運動
C.點跡變密,說明紙帶做加速運動
D.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這四個光滑球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甲球受到兩個彈力的作用
B. 乙球受到兩個彈力的作用
C. 丙球受到兩個彈力的作用
D. 丁球受到兩個彈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最先測出了電子的電荷量,被稱為密立根油滴實驗.如圖,兩塊水平放置的金屬板A、B分別與電源的正負極相連接,板間產生勻強電場,方向豎直向下,圖中油滴由于帶負電懸浮在兩板間保持靜止.
(1)若要測出該油滴的電荷量,需要測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
A.油滴質量m B.兩板間的電壓U
C.兩板間的距離d D.兩板的長度L
(2)用所選擇的物理量表示出該油滴的電荷量q=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3)在進行了幾百次的測量以后,密立根發(fā)現油滴所帶的電荷量雖不同,但都是某個最小電荷量的整數倍,這個最小電荷量被認為是元電荷,其值為e=_______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的裝置探究如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填字母代號)
A.調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牽引木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B.在調節(jié)木板傾斜度平衡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時,將裝有砝碼的砝碼桶通過定滑輪拴在木塊上
C.實驗時,先放開木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通過增減木塊上的砝碼改變質量時,需要重新調節(jié)木板傾斜度
(2)為使砝碼桶及桶內砝碼的總重力在數值上近似等于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拉力,應滿足的條 件是砝碼桶及桶內砝碼的總質量________木塊和木塊上砝碼的總質量,(選填“遠大于”“遠小于”或“近似等于” )
(3)如圖,為某次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紙帶上兩相鄰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T=0.10s,其中 x1=7.05cm, X2=7.68cm. X3=8.33cm, x4=8.95cm, X5=9.61cm, x6=10.26cm.打 C 點時木塊的瞬時速度大小是______ m/s,處理紙帶數據,得木塊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 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4)甲、乙兩同學在同一實驗室,各取一套圖示的裝置放在木平桌面上,木塊上均不放砝碼,在沒有平衡摩擦力的情況下,研究加速度a與拉力F的關系,分別得到右圖中甲、乙兩條直線,設甲、乙用的木塊質量分別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塊與木極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由圖可知,m甲_____m乙,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平粗糙地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質量為4kg的木塊,木塊與地面間的摩擦系數為0.4,現用一水平拉力通過輕質彈簧水平向右拖拽木塊,已知輕彈簧的勁度系數為200N/m,求:
(1)當用10N的水平拉力拖拽木塊時,彈簧的伸長量和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當用20N的水平拉力拖拽木塊時,彈簧的伸長量和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t=0時刻同時經過公路旁的同一個路標.在描述兩車運動的v-t圖象中(如圖),直線a、b分別描述了甲、乙兩車在0~20 s的運動情況.關于兩車之間的位置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0~10 s內兩車逐漸靠近
B. 在10~20 s內兩車逐漸遠離
C. 在5~15 s內兩車的位移相等
D. 在t=10 s時兩車在公路上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